舞蹈中的时空关系再思考

2016-07-06 06:50徐兵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编导舞蹈动作

徐兵

摘 要:舞蹈是人类艺术的结晶,对人们审美意识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舞蹈作品中经常会遇到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问题。本文从舞蹈艺术作品的舞蹈时间、舞蹈空间、时空意象以及时空关系等方面对舞蹈作品的时空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舞蹈作品赏析参考。关键词:舞蹈;时间;空间对于舞蹈艺术来说,是肢体与美学的结合,使人感受到与众不同的美感。因为如此,让舞蹈艺术作品迸发出真正的灵魂,使其能够在动态中完成叙事,激发观众的共鸣。唯心主义认为,舞蹈是精神创造时间和空间时,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客观的辩证唯物主义,以充分阐释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解释了艺术表现形式的由来。由此可以说明,舞蹈与时间和空间存在着必要且深刻的联系。本文将以动态的时空观对舞蹈艺术进行探索。1

舞蹈时间与时间形式1.1

舞蹈时间舞蹈是一种具有时间性的造型艺术,在时间中存在千姿百态的舞姿与造型以及不断变化的空间位置。它的全部艺术魅力体现在不停地流动变化中创造出的一种动态美,在时间的流动中完成情感的表达。舞蹈作品中,一般来说编导不会给予观众太多的时间停留在某一个画面上去思考表现的内容,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展现舞蹈动态美的魅力,一个接一个的姿态与造型,一串接一串的舞蹈动作,让观众在这些舞姿的流动变化去感悟舞蹈的主题与意境。1.2

舞蹈时间形式逻辑性是艺术作品能够成立的基本特征。舞蹈作品能够打动观众,必须具备基本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舞蹈要具备整体的统一性,而这些基本特征都必须在时间的合理安排中进行。舞蹈中基本的时间形式大多参照音乐的曲式结构,主要有:第一,传统式。传统式是舞蹈创作中编导们使用最多的基本形式。通常大家称为“ABA”、“快慢快”、“慢快慢”等等,它的结构和音乐的单三部曲式很相似。简单来讲,第一部分呈现主题,第二部分展开,第三部分再现主题。在这三部分中,A是主题,B是主题的发展;或者A当中的主题动作在B中也有出现,但是出现的形式发生了节奏、强弱、大小等等变化;或者A的情感在B中进一步得到深化,最后回到A。不管怎样变化,编导应该让A和B两部分之间符合逻辑,把各个段落部分的不同性质明确起来,使得作品有一定的统一性。1998年首届荷花奖金奖剧目《阿惹妞》就是传统式的经典之作。编导以“喜背新娘”为例,采用传统式将亲情加恋情式的情感瓜葛表现得淋漓精致,体现了编导“平凡中见精彩”的能耐。第二,回旋式。这种形式的表现为在几个主题动作之间分别插入连接性动作。我们知道舞蹈作品的主题主要靠主题动作来呈现,而主题思想表现是否深刻,要看主题动作的发展变化是否丰富。舞蹈中主题动作的反复出现不是一层不变的,那么这些变化变化后的主题动作如何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就要靠连接性动作来串联。具体表现为:A+1+A+2+A+3+A……如此多次反复运用,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大多独舞或双人舞都采用这种形式。第三,卡农式。这种形式和音乐中的轮唱、轮奏很相似,群舞使用较多,双人舞、三人舞也有,独舞中不能用。卡农式主要在动作的变化上进行有层次的反复,在力度、速度节奏变化中反复呈现主题动作。或是在舞蹈动作上先后进入,形成互相追逐,此起彼伏的场面,在舞蹈动作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与对比中,表现出一种强有力的延伸感。这种形式中舞蹈动作都是相同的,只是出现的时间不一样,每组演员的动作相差1拍、2拍等,最后回到一个统一的整体,主要表现为:第一组A+B+C+D,第二组B+C+D+A。或是在节奏处理上,根据舞蹈动作的韵律特征,采用“你长我短、你走我停”的节奏处理,造成了舞蹈动作节奏的对比;或是在舞蹈旋律上,采用“你出我进、你上我下”的呼应效果,给观众留下不间断的延伸美感。2

舞蹈空间2.1

舞蹈空间时间对于舞蹈的影响,是沉淀在其中不可磨灭的灵魂。而相对应的空间,则是在舞蹈中创造出独具的风格。空间性是复杂的,更是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在舞台空间中,舞蹈拥有了无数种发展的可能性,其所呈现出的效果,是由客观因素所构成。舞蹈是流动的造型艺术,它外在表现是以演员的身体动作语言作为主要载体的,当舞蹈呈现在舞台上时,必定占有空间。因此,舞蹈语言在空间中不但有传递情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舞蹈动作语言怎样在舞台空间中得到恰当地运用。空间围绕着舞蹈动作,舞蹈动作存在于舞台空间之中。演员为了塑造准确的艺术形象,运用身体语言演绎出各种动态形象,并在舞台空间中把动作移动位置或是变换造型,用准确的舞蹈语言来表现形象。所以,空间性对于舞蹈艺术而言,同样十分重要。2.2

舞蹈空间结构舞蹈结构就是舞蹈作品的内部构造,而构造的依据是舞蹈作品的主题立意。编导使用立体的、多维度的想象空间使作品主题更加明确。想象空间是舞蹈结构的前提,舞蹈结构只有通过想象空间得到所要的答案。从空间结构来看,应从生活层面透析舞蹈的空间。舞蹈不仅是美学的表达形式,同时也是艺术的叙事载体,其源自于生活,也将生活反映出来。从民间舞蹈来看,多带有明确的生产习惯和宗教信仰,这便是其透过肢体语言,所表达生活的有力证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不断交融和发展的国家,在文化上一直维持着多元化的状态,导致中国舞蹈有着复杂的体系。例如,汉族舞蹈的《秧歌》、蒙古族的《查玛》、藏族的《锅庄》、傣族的《孔雀舞》等,每种舞蹈形式,都有着独立的特色,却也有着符合中国审美观的“手眼身法步”。而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第一,空间的差异性。不同民族的生活区域,在气候、地理环境上的不同,会对舞蹈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二,民族的传承性。即使同一祖先的民族,也会因数千年的变化,产生差异性;第三,“大空间”的局限性。這便是空间中即使出现不同特色舞蹈,仍旧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原因,“大空间”独立的文化背景,也让舞蹈艺术更加丰富多彩。现在的舞蹈结构表现的范围很广,如表现心理活动、情感变化、民族风情等。这说明结构功能也不仅仅只是叙事的作用,为了表现主题的不同需要,结构形式也相应地在空间中变化。结构的限度是我们看不到的,它的宽与容,长与短只能通过结构本身来构造。编导在创作时可以用网状的结构来拓展舞蹈结构的广度,通过三条以上不同形状的线条交错、变化和穿插,从而形成网状空间的结构形式,把不同人物的线索相互交叉,多方面的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编导的创作预期。2.3

舞蹈空间调度舞蹈空间调度,是编导们在舞台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环节。舞蹈空间调度是舞蹈专业术语,也可称为“舞蹈构图”,具体指舞蹈中流动造型或是静止造型的合理安排。通常所说的舞蹈空间,一般指高、中、低三度空间。演员的地面动作为一度空间,以脚站立舞台为依托的动作为二度空间,托举或跳跃动作为三度空间。编导在创作时对三度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芭蕾的审美比较相似,都是扩大、延伸动作对舞台空间的占领,让舞蹈动作通过对比充分表现人体动作美。舞蹈编导为了表现舞蹈艺术作品的画面效果,在特定的舞台空间内,正确合理的安排舞蹈演员和场地的位置与关系。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舞蹈是一门流动的造型艺术,通过舞蹈演员在舞台中的空间位置变换与行动路线变化,表现出完美的舞蹈形象,从而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舞蹈静止的造型构成了舞蹈的形式美,而流动的造型更能凸显舞蹈的动态美,更具有生命力。调度是在舞蹈中,是由一种纯形式化的视觉感知传达给观众的,而在其本质中是按照舞蹈美的规律编创出来的。3

舞蹈作品中的时空意象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象”是具体可感的物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舞蹈中的“意象”,实际上是编导借助具“象”的形态,创作出具有“意境”之美的抽象符号。常见的意象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空间是一种差异化的融合,也是自身艺术对于外来者的思考。空间中意象是复杂的,除了艺术所带来的审美价值外,还包含着真实的情感,以及人类的思想活动。所以,在空间中,意象会表现出“虚幻”,带动舞蹈给人以多个层面的享受。从观看舞蹈就能够发现,观众虽然从未与舞蹈动作触碰,却能够随着心理的变化,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便是舞蹈演员在空间融合中,借助意象所迸发出的舞蹈“灵魂”。更可以将其理解为,鲜活的、完整的生活,透过艺术而与观众产生共鸣。4

舞蹈作品中的时空关系4.1

相互说明、互相依存从上述内容中可以发现,舞蹈作品的合理存在,无法脱离时空观而单独存在。时间使舞蹈得以不断的推进和发展。空间让舞蹈与现实融合,让观众联想生活中的情节事件。如果单独以其中一种元素评价舞蹈艺术,显然无法窥其全貌。并且对于舞蹈自身的发展也是如此,这说明,舞蹈必须基于时间和空间的持续“运动”,相互说明,相互依存,否则难以让观众看到一个完善的舞蹈作品。4.2

形成舞蹈构图,为主题服务舞蹈创作中,编导利用时空关系,编创出舞蹈构图,表达审美理想。舞蹈构图是舞蹈艺术作品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对形状、线条、色彩等各个方面关系的合理布局。其中包括流动的画面和静止的造型。流动的画面指的是舞蹈队形变化中形成的图案,静止的造型指的是舞蹈演员的静态造型。舞蹈构图对作品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深化、意境的表現、气氛的渲染等都有重要作用。舞蹈艺术家受不同时代社会思潮、艺术流派以及个人的文化积淀等的影响,根据不同的舞蹈构思和审美观,采用不同的舞蹈构图方法。纵观东西方舞蹈,大多利用对称平衡原理和轴心运动思想,采用同时性对称,异时性对称和不对称的舞蹈构图方法,形成围绕主题服务的各种图形。5

结语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态,是在舞台空间中利用有节奏的身体运动塑造出形象的艺术。要编创出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舞蹈编导要求全面地学习,掌握广博的文学艺术知识,运用多元艺术手段,形成独特的舞蹈语言,让舞蹈更加丰满更加多样化。参考文献:[1] 季仲玲.浅议舞蹈艺术发展的哲学时空观[J].电影评介,2006(19).[2] 纪广.舞蹈结构的重要性及其时空特点[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02).[3] 周勇.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关照研究[J].知识经济,2014(01).[4] 王莉.舞蹈的时空表现观念[J] .戏剧之家(上),2011(10).

猜你喜欢
编导舞蹈动作
冰上舞蹈搭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动作描写要具体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