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6~2015年的越南革新绘画是否真正的革新

2016-07-06 09:03阮明光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革新越南画家

摘 要:目前,越南绘画出现一个新的概念叫做“革新绘画”。那么所谓革新绘画是否与越南传统美术(民间美术以及法国人在印度支那传教的美术)有革新?还是这只是一种继承前辈画家的现象、模仿国际流行潮流?为了回答该问题,本论文进入分析一些对艺术革新发展的阻拦因素,從此提出一些发展越南绘画的建议。关键词:改革开放;传统文化;艺术教育1986年,越南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使越南经济改革并与世界各国交流,融入庞大的世界。改革后将近30年,越南经济与社会有很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教育水平不断地提高。但是随着经济方面的提高,越南社会以及越南民族传统、标准价值也同时受到负面的影响。为了长久和全面的发展,文学和艺术往往与经济和政治同行,给社会带来均衡,稳定和发展。对当时的越南社会背景现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们想评估越南艺术创造过去30年的发展进程,第一结论会有点单调。到目前为止,尽管30年代的经济开发已经有所成就,但是艺术发展如果不说下降的话,却经历了一段停滞期。这停滞期又莫名其妙地跟无数画廊、国内外画展、若干“会议”、“画市”等虚伪的“艺术讲坛”同时存在,无法解脱。谈到越南艺术未能达到世界层面,甚至在著名的拍卖会或者国际艺术博览会—虽然已经有(绝望)地努力,努力模仿中式印式kitsch,尴尬地折腾进入世界的video art、装置艺术、表演等—却把失败明显摆出。在新的环境下,改变艺术语言、思维结构、表达问题等是必要的。实际上这是越南艺术具有明显突破的时间如新鲜的表达形式、多样多彩的艺术语言、艺术空间在观念上以及实线上得到扩展。时间会给我们对现在的艺术革新的现实价值进行评价的机会。如果从一个艺术趋向所存在的时长、一个学术观点的真实性的角度来看,或许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现在的艺术创作是否艺术家本身从实际生活当中感受到的价值?还是这只是越南艺术家因为被新的艺术趋向所吸引而去模仿?在区域和世界艺术发展中,越南艺术站在哪里?现在的越南艺术家为了建立 “越南革新艺术”的形象所付出了什么还是模糊地继承印度支那画家时代(1925~1945由法国人培养)以及微弱地体现卫国艺术精神(1945~1975)?这是为何?为了回答上面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去考察越南现在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从此对越南目前社会有一个客观、多维的看法。1

文化和教育环境越南经济的实质已经从基础上改变,并且带动了社会关系结构的改变。经济增长成就的后面是道德、生活方式、环境污染、传统价值下降等挑战问题。文化环境被严重地损害,这也跟教育问题有关。审美教育是人格形成的一重要部分,但越南却没有一个国家级别的艺术教育计划。越南教育部从小学到初中的教育计划中的艺术知识教育非常贫缺和落后,不给予高中生艺术教育,绝大部分艺术学院缺乏一个给予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公共艺术的计划。公共艺术的空间非常缺少,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不参加发展公共艺术。几乎很少人关注怎么把艺术作品介绍给社会而却更多地关注经商艺术环境。因此很多在越南诞生的艺术作品却在国外存在,作者-作品-公众-专业界的关系是单向关系,不存在平等的对话空间,不存在上面所说的各个因素之的间发展想法和创新行为的互动。将近30年间,美术发展环境在跟随着经商艺术市场的自发性而没有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取向如教育、鼓励和支持、组织与管理等。艺术管理家仍采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领导风格,并且在乎的是机制的利益而不是专业的发展。越南美术有时候几乎有进步并跟上时代。但是现在却仍然卡在一些老问题以及失去了发展方向。经过了30年,越南美术已经暴露出一切的弱点。2

每个艺术家的责任首先是对自己能力的误解加上过度兴奋地鼓励社会审美宽松的发展。把经验和基本思维误解为知识、艺术家的思想。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艺术家的技能和自己摸索是不足够的,他们很难接触快在速改变的越南社会。在这段时间长大的艺术家都有战争、贫寒相随的童年,他们接受战争和后战争的教育。当时,外语教育没有得到值得的关注变成他们接触国际文化、知识的阻碍。几乎没有人得到真正的翰林艺术教育,这就是越南艺术家的不小空白地方。改革开放使社会迅速分化,艺术家也不排在外。我们可以看出来,除了自己蒙着自己,艺术家还被生活压力支配。连续的展览会迫使艺术家拼命劳动,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3

审美观念3.1

思维观念在我们过久封闭的社会背景之下,越南画家没有完整和科学地接受艺术信息,从此没有哲学、美学的基础导致对“美”的认知不完整。美术作品里的固有“唯美”观念阻拦了形成创新的思维。唯美在艺术发展进程中已经不是唯一和太重要的因素。此事我们从复兴到现代艺术都可以看到。十九世纪末,自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派到概念派在西方出现,艺术发展进程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这些艺术派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审美观念,但是在越南印象派之后的艺术观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文凭的观念导致艺术家对自己学习、研究缺乏了尊重。3.2

雕塑技术观念艺术空间的理解过于粗糙和僵硬:博物馆、展览会是作品展示的默认地方,其他空间被视为不存在。实际上很多公共空间、环境可以让艺术发挥其功能(广场、机场、车站等)不更新实线方法:只单纯是一些主流方法如画、印、凿、雕等。此外,媒体、互联网、计算机、播放机、摄像机没有被视为美术的实线工具。材料的概念没有得到完整和科学的理解:只承认物质材料(在绘画中的油漆、真漆、丝等。在雕刻中的铜、木、石等)而不重视非物质材料(文化、历史、政治等)和当代生活的直接材料(任何材料)。4

问题介入方式4.1

主题接入方式从给战争时期的社会宣传的工、农、兵等主题,画家现在改为画风景、静物、少女等。那单纯是回到过去的,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以风景、静物、少女为美术对象。然而,1986年到现在的社会生活实际是信息的迅速而不断变化、人们要面对并必须做出选择的生活新问题等等。这些应该是创造艺术的丰富现实材料、是创新想法的忠实启发,但实际上现实的生活很少被选择为许多人艺术道路的目的。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到在无数的美术大学生以及无名画家的作品里面都仿佛有浪漫、具有诗意的农村、山村风景。另一些被看为更进步一点的画家在宗教外衣下的去寻找“抽象、超实艺术”。越是神秘、模糊越好因为那也意味着越有装饰性,现实的价值几乎没有。没有一位画家敢面对社会实际以及社会在需要的问题。艺术在这段时间的唯一现实或许是回避现实。4.2

语言介入方式在绘画语言方面,继承印度支那时代画家(1925~1945由法国人培养)是逻辑和必要的,但仍然不够。社会生活迅速變化,互联网的出现要求艺术家去学习、更新绘画语言。艺术不仅真实地反映本地社会的心里空间而且还要从区域以及全球文化背景中确定独立的位置,再者,艺术有时候还要求使用自己的语言信号来预报将来的能力。1986年后的改革时期,越南社会和经济有巨大的变化,导致文化环境、社会关系的改变。这要求艺术去摸索、采用新的语言来满足历史和将来。5

结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越南经济、社会有没有发展、变化,文化艺术仍然是社会预报的日记。那么我们要做出什么才能拥有一个新鲜、创新、人文而宽阔的艺术,给欣赏艺术者带来幸福并对得起前人(李、陈、黎朝时代的美术)。现在只有建立一个拥有科学基础设施、同步和专业的艺术环境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开放和先进的艺术。任凭每个人的努力和互联网的帮助之下,接触全球的文化艺术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越南现代社会现状是艺术的非常丰富材料,其余的事情就看每位艺术家的信心、勇敢心、努力学习和更新态度以及敢于面对自己、面对现在的社会问题。从越南社会阶段1986~2015的实际情况,本人有如下的建议:第一,苏玉云(To Ngoc Van)先生创作肖像,照片中的,美丽而充满着,但身后却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历史悲剧,面对这样一个极具矛盾的人物形象,画家陷入了深思和探索,他深刻理解那一代人的命运,画家要把真挚的情感和良知转换成画面的视觉呐喊, 洁白的衣裙在深色的背景映衬下暗喻了捍卫生命价值的纯洁之美。第二,绘画为一种认知和反驳社会问题的工具和接触现在社会背景的直观方式,正如阮雄山(Nguyen Hung Son)画家(1966)的“劳动市场”作品。第三,阮明光(Nguyen Minh Quang)即本人的 “星星的死亡”作品表示从死亡里意识到生活的有限性、生活的无常是正常。这些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在每个社会关系的价值。最后我自己问自己如果缺少每个画家的贡献,我们能否有一个真正革新的艺术的阶段?很显然,如果我们不开始于乐观的精神,那么什么都不会发生。注释:①Nguyen Thu Giang 提供。②作者图原。参考文献:[1]

越南当代绘画[M].越南河内:美术出版社,1980.[2] Painters in Hanoi:an Ethnography of Vietnamese Art[M]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4.[3] Vietnamese Aesthetics From 1925 Onwards[D] . University of Sydney/Sydney College of the Arts,2006.[4]

From Nostalgia towards Exploration:Essays on Contemporary Art in Vietnam[M] . Kim Dong publishers,2005.[5]

[DB/OL]www.witnesscollection.com.[6]

[DB/OL]www.asiarta.org.

猜你喜欢
革新越南画家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越南百里“银滩”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