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残在山水画中的笔墨用法

2016-07-06 09:04于小雨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皴法王蒙笔法

于小雨

摘 要:中国山水画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隐逸的文人画家,而髡残正是山水画发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绘画风格和笔墨意趣都给后世山水画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都是在真实的山水风景中取材的,画中构图繁密丰满,用笔苍劲,浑厚,善于用秃笔和极其干的渴墨,层层皴擦勾染,笔与墨相互交融。关键词:笔墨语言;粗服乱头;传移模写笔墨是中国山水画之灵魂,也是最能表达出中国人情思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精髓,历代名画大师无不对其用法进行深刻探究。清朝“四僧”中的髡残对笔墨就有自己独到的研究,髡残师承前人又不拘泥于传统,开创了“粗服乱头”的笔墨艺术特色,并将禅学思想融入绘画,创作出独树一帜的作品,给中国山水画注入了一股新力量,使中国山水画蓬勃发展。髡残,(1612~1673),字介丘,号石奚,残道者,中国明末清初画僧,属于当时“遗民画派”。髡残作为四僧之一,又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并称“二溪”,他博学多才,无论是在人物、花卉还是山水都有很高的造诣。髡残自幼喜爱绘画,他师习前人,取各家之长,广征博采,而且他对古代大师的学习并不是一味地临仿,拘泥于笔墨的形似而是注重源于自然,取其精神的绘画风格融入自己的个性,灌注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建立了独特的个人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经过观察髡残的存世作品,可以看出髡残的绘画师法极广,他的章法与构成,用笔繁密苍茫,很像王蒙的笔法,又学习了沈周布景的繁茂和题诗的鸿蒙,而画中浑厚的山川,华滋的草木,荒率的气韵,则得益于黄公望,而他临摹文征名的山水,不只是追求形似,更兼得其神韵。髡残受王蒙影响最深,后来专门学习模仿王蒙的画,并从中学习到黄鹤山樵的精华的部分。髡残的主张就是师法古人的绘画技法,可是不要被这种技法所拘束,从他和王蒙的作品的特点和技法来看,异同点很多。在构图上,他们都细化画立轴的构图形式,构图上多繁密茂盛,在气势上苍劲有力,构图全景式的占多数。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髡残喜用云气留白,又常画金陵地区的景色,经常在远景上用较为开阔的水面,在整体上髡残比王蒙稍显灵动自然,在严密的笔法中寻找空灵,在用笔上,他们都以苍劲的皴法为主要特点。但王蒙主要用牛毛皴,用笔较细腻,基本上是中锋运笔,又以篆隶为主,变化不大,而髡残善用短锋秃笔,淡墨干笔,皴擦结合,画面虚实变化。王蒙的《具区林屋图》为髡残反复临仿过后的作品,此画是以全景式构图布局,上实下虚,疏密得当,画面丰富,画面中用繁线而不以密点,用笔苍劲,是在篆书中得到的,在山的阴处用重墨染过,重在骨法用笔。绘画技法和王蒙的牛毛皴法不同,在注重意境的表达之后再用繁密的线条笔法来整理整个画面,是精细的勾皴法,不是干笔皴擦方法。而髡残在绘画的画面中却喜欢用干笔皴擦,他的皴法很是灵活多变,与王蒙精细密集的勾皴法形成鲜明的比较,用的实线不是很多,下笔苍劲有力,点苔用很浓的墨色。王蒙在皴法上秀润苍茫,而髡残在皴法上粗服乱头,更为苍厚浑种,髡残师古而又创新使其画作更为独树一帜。髡残学习众家的绘画笔法,结合禅道自己独创出“粗服乱头”这一笔性特征。其用笔繁密苍茫,用秃笔短壮线条,浓淡点擦,苍浑自然,而线头多染、麻密就像粗布衣服似的。髡残的《幽栖图》很好的给我们展示了“粗服乱头”的笔性,画中的人物的纹理走向和树枝的用笔感觉上缺少很明确的起行笔法,会让人觉得在运笔过程中突然就停止了一样。可是髡残很快就感觉到这种运笔的弊端和优势,然后经过多次的练习及经验,在运笔上适当地加以补笔,而后慢慢地形成虚实繁密有序的线条变化,用笔苍厚老辣,浑厚沉稳。在山石用笔方面更是干笔、淡墨与皴擦相结合,画面上笔墨没有明显的痕迹,虽然会给人杂乱无章或是过于轻飘的感觉,但是笔墨本身的内涵却极为深厚,髡残画中明显的苍茫浑厚之感正是来自于他笔性的这种技法特色。他用笔豪迈浑厚,观察他的画作,在豪放中又不失对其细节的刻画。髡残晚年作画时行笔用墨都有很大变化。年轻时,髡残体力充沛,创作激情高涨,习惯作巨幅山水。画中崇山峻岭,构图完整丰满,用笔繁密,注重皴法,层层渲染;髡残到了晚年对大面幅山水画的宏观掌控能力在随着精力的衰减而丧失,但观察他的作品中的细微之处,山石的皴法是以细密的线条为主,灵活生动,没有任何拘束的感觉,从用笔上可以感觉到画家在作画时心境的洒脱,老辣而坚硬的气势。有时候的皴法看不出是哪一种,时而点线时而面块,看不出明显的用笔墨迹,而后再用适当的勾勒,使画面具有一种的厚重苍劲之感。局部的用笔方法苍劲有力,而且多了许多苍辣厚重的感觉,但是画面总体上却缺少了一些那种生气勃勃的意味。也可以从髡残的作品中看出他筆墨中的变化。髡残早年的《仿大痴设色山水图》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颜色的分染多以仿黄公望浅降法为主,而意境和笔法上却是得益于王蒙的画风。仔细观察他的原作,首先我们会被它浑厚、磅礴的气势所感动。但其细微之处,却有他的用笔特征,其特点十分突出和纯熟,秃笔短锋,而且在干笔皴擦之间就已现出枯毛苍浑之势,这就是髡残的“粗服乱头”的笔性,展现出苍劲、繁密的特色。髡残晚年作品流世不是很多,但观其在病中所作之画,其意境及笔墨的水准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笔法更为灵动自然,有一种自由原始,苍浑雄健的气魄。髡残晚年的《山水册》的第三、第四册页的题跋,用笔中已不同几年前的流畅自由奔放的行草书,而是行笔中更多的加入了一些隶书笔画的元素,拙朴与天真,浑厚与老苍,很自然的流露出几分童趣。这些特点在其画面中也有很多的体现,以往那些严峻宏伟的感觉缺少了,但是对树木山石的概括更为自然的表现,不加思索的点染,用笔力度沉厚有力,用墨干枯老辣,墨色层次丰富和在变化中充满着无穷的韵味,蕴藉而且富于变化,髡残的山水画在清朝风靡一时,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师承前人又注重师法自然,不拘泥于传统,开创了“粗服乱头”的笔墨特性,这不仅给中国绘画增添了奇异的光彩,也为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创作发展奠定了基石。在继承发扬传统艺术的同时还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更好地将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通过笔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猜你喜欢
皴法王蒙笔法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十)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九)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八)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笔法与临摹
中国画皴法的名称与作用的关系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用书抚慰躁动的心灵——读王蒙新书《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The effect of bubble plume on oxygen transfer for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