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中材料运用创新的研究

2016-07-06 17:00刘烨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运用创新材料

刘烨

摘 要: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不论是科技还是艺术,材料都是传达作者想法的介质和载体。而对于艺术设计作品来说,材料运用的好坏更是直接决定了艺术作品的价值。也就是说,没有材料的支撑,艺术就是一个空洞的灵魂框架,没有任何意义和概念。在本文,笔者将分析材料运用的内容与特点,并结合教育实例来具体谈一谈如何创新三大构成中的材料运用。

关键词:三大构成;材料;运用;创新;研究

1 了解三大构成中材料运用的重要性

这里的材料运用主要是指材料在立体构成中的运用。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部分,也是创作设计部分。它是一种以材料为要素、视觉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把形体组合起来的构成方法。由此不难看出,材料运用是立体构成中的关键点。首先,材料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在这里我们以视觉形态为基础把它分为以下几大类:小形体的点状材料,例如植物的种子,玻璃弹珠等;由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构成的线状材料,例如竹子、木头、金属等;天然存在或者化合形成的呈块状的块状材料,例如石块、塑料块等,以及铜片、铁片等片状材料。其次,不同形态的材料所呈现出的感觉和肌理也不同,同一材料的不同形态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和风格。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是一门非常讲究表现力和空间感的专业,单一的纸质材料无法满足设计者的创意,导致作品的表现力脱离了现实生活的需要,有时候也不能将作者的想法完全的表现出来,因此学习材料如何运用非常重要。材料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也能拓宽设计者的表现空间和艺术直觉。

2 分析目前材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较差,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材料运用。有些学生专业基础不够夯实,对于材料的理解不到位,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审视材料、运用材料,在创作过程中无法做到得心应手,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艺术创作也就遇到了瓶颈,无法进行。

(2)材料运用范围小,创作的作品受局限。目前的学生在使用材料时总是停留在使用一些小型材料做一些小型作业,比如做线构成或者点构成的时候主要用植物种子、小球、毛线、丝线、牙签、铁丝等,他们缺乏延伸到户外的想法和勇气,例如用到钢管、木条、竹竿、灯管等做一些大型作品。总之想法很受限。

(3)忽略作品的交流与总结,学生的创作系统不通畅。艺术创作一定要注重作品的总结和互相交流。作品设计结束后,举办一个小型的交流讨论会,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聊一聊创作的灵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后又是怎样巧妙地化解困难等等,把这些事情说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建议和补充,一位合格的艺术家必定是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思路的,这样才能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开放的设计系统,才能对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能够拓展大家的设计思路,还能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然而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人们经常忽略这个问题,而且许多学生和教师都嫌麻烦,随之略去了这个重要的环节,总觉得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做这样的事情,这种观念和做法是非常不正确的。

3 探究材料运用在三大构成中的创新与开发

(1)规范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多方面认识材料运用。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在目前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心态较为浮躁,总是习惯性地跳过课程中的基础部分去学习复杂的内容,因此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纠正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要让他们明白材料运用是立体构成教学中的基础部分,是学生熟练掌握艺术技能的垫脚石。充分的认识材料有利于丰富构成作品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设计层面。同时要了解材料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属性和作用,不同的材料会营造出不同的视觉美感和表现形式,即便是同一种艺术形态,选取的材料不同效果也会随着改变。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认识材料在立体构成的应用,用心去感受材料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达到一个全新的材料认识,材料运用的创新也会随之改变了。

(2)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认识和学习材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多问、多听,不要给学生灌输太多的规定和理念,比如设计作品必须要加入什么特点的元素,或者必须要突出表达什么主题,类似于这样的硬性要求,老师们尽量少提,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阻碍学生的创意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思维的培养和鼓励。发散思维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而这三个特性恰恰符合艺术创作的要求,在艺术设计中起辅助作用。总之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创作灵感的启发,因此我们要抛弃传统的教育形式,改变教育的重心,不再纠结于成绩的提高,而是思维的培养。同时我们也要提供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创新。

(3)激发学习热情,培养材料探索精神。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力之一。而材料的运用本身就是通过不同的材料组合而产生的,所以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点,在课堂上融入创意元素,教导学生打破常规,沖破束缚,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热情。同时还要学习优秀设计师对于材料的探索精神,例如设计师Ayala Serfat,她就是对材料进行了充分的理解之后仔次对不同材质进行了探索,他研究了玻璃和聚合物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材料本身的视觉存在也会影响到光影的层次,因此她所设计的灯具在灯光的配合下都显得十分温馨细腻有创意。

(4)仔细观察生活,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艺术设计的范围相当广泛,取材也没有任何的限制。在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根据自己的想法用稻草编扎出不同的作品,或者用毛线和大米、果仁壳、药片等组合成一个作品,再或者用废弃的塑料瓶、坏了的衣架、用完的牙膏管等等。总之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我们生活周边的材料,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动手动脑”的氛围,就像幼儿园里的手工课一样,在大学的课堂上做这些看起来幼稚了一些,但实际上这是一项又有趣味,又能提高学生创意能力的活动。当前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拥有着最新鲜的创意和想法,但是他们也是最孤独,压力最大的一代。社会人情的冷暖和人才市场的竞争让这些孩子们早早地褪去了纯真的笑容,学习和生活的目的也不再是为了兴趣,为了自己。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热情和童真的内心。换句话说,只有内心世界是纯净的,他的作品才是有价值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世间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材料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材料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珠.介入与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14.

[2] 刘牧原.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关系的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2014(06):242.

[3] 宋丽媛.色彩设计课程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及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4.

[4] 颜红影,李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5):99-101.

猜你喜欢
运用创新材料
最美材料人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