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对本土语言的“借鉴”与“融合”

2016-07-06 17:00刘明凤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借鉴发展

刘明凤

摘 要:本文通过对“本土语言”的分析和诠释知道“本土语言”是指由我们本身的特定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因素基础上所形成的属于我们话语方式和表达习惯的语言。“本土语言”的中国画,书法、水墨、篆刻、雕塑、民间艺术等艺术形式为我们的当代平面设计提供可借鉴的艺术形式。“本土语言” 中的三大思想为我们的当代平面设计提供可融合进现代的理念和形式的文化精髓

关键词:本土语言;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发展

我国著名的艺术家韩美林先生认为:“艺术的成功,在于‘根,这个根就是中华民族之根,它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深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创作观。有根的艺术才能够枝繁叶茂、日益强大;没有根的艺术最终不过是浮萍一叶、昙花一朵,经不起时间的雕琢。而艺术的根是扎根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当中的,它扎根在我们本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当中。”是的,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的风俗人情,民族的哲学观和美学观,使我们终生打下了民族的烙印,民族文化,民间美术其质朴实,其情真切,不仅体现着民族的精神素质和心理素质也体现着民族的喜闻乐见和审美情趣。因此体现民族特色,表现乡土风情,反映中国风貌的“本土语言”对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平面设计的本土语言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指出:“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观察,总是要受到他在过去看到的,想到的或学习到的东西的影响”说明人们的审美心理要受到整个民族惯性思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当人们观看一幅艺术设计作品的时候,他们是希望在作品中寻找到能够关照自身的熟悉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和我们默许的深层记忆里。这种记忆就是我们的“本土语言”。他是指由我们本身的特定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因素基础上所形成的属于我们话语方式和表达习惯的语言。

平面设计是把平面上的几个基本元素,包括图形、字体、文字、插图、色彩、标志等等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使之具有进行准确的视觉传达的功能,同时给观众以设计需要达到视觉心理满足。[1]要达到视觉心里满足我们的设计师就需要对我们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研究。我们知道平面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将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根据设计意念对视觉元素进行挑选、变换、组合。将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关联、编码,使之形成特定的视觉符号。在平面设计中平面设计师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要准确地表达我们的观念,就必须选用我们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这种语言就是我们平面设计的“本土语言”。因为我们知道设计总是试图寻找一种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读解的共有的特性。这样寻找的目标不在于指明一种地方和地域的特点,而是试图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的本土性,又对整个设计语言具有意义的东西,一种尚处于隐约、含混状态但却具有某种启示性的东西。“本土语言”是对一种意识形态作用下的编码体系所产生的“权威性”的摧毁。它可以打捞那些属于我们自身的“记忆”,从“边缘”中发现那些片段的、无始无终的、存在于无意识领域的我们的历史。它重新确立我们自身的“位置”,重新唤醒我们的批判的,清醒的意识,而不是沉溺于西方的神话。好的设计应该是渗透着本国民族的智慧、意境、精神的。如图1日本设计大师田中一光1981年设计的日本舞乐表演海报,把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传统人物形象揉和到现代的几何形式和观念,使作品既带有明显的优雅、素净和单纯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具备了强烈的现代美感,将现代意识和传统精神融为一体,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视觉语言以及鲜明的个性在日本设计界掀起一场对传统精神的再创新再创造运动。

2 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对本土语言的“借鉴”与“融合”

中国大陆的平面设计至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随港台出版的设计类图书流入大陆。逐渐从以往的染织、图案等过渡到“与国际接轨”现代设计上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多媒体的发展平面设计已经向着多元化发展,由于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捷,新的设计风格和样式应接不暇的注入我们的头脑使我们得设计在形式风格上受西方设计思潮更加深远。简便的图形与文字的设计,高超的印刷制作工艺技术。让我们的平面设计在还没有消化西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又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一批设计师开始关注我们的“本土语言”。并且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投入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来,中国的平面设计才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在这些取得成绩的平面设计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好的设计一方面借鉴了“本土语言”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融合了“本土语言”的文化精髓。

2.1 借鉴“本土语言”的艺术形式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经各个朝代的历史演变, 累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中国画、书法、印章、雕刻、画像石等众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都给我们的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这些对于今天单一的数码电脑技术的表现手法发挥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在借鉴“本土语言”的艺术形式时,我们要排开那种狭隘的、片面化的对传统的膜拜和崇尚的直接挪用。我们可以借鉴这(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些传统的艺术手法结合现代表现形式将设计对象表现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物理的和精神双重内容的作品。如图2,中国平面设计师王序在2005年设计“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六十周年纪念”的项目中,就借鉴了西安碑林的“残缺字”并把碑刻上真实的“残缺字”作为设计元素运用到作品中。残缺字的斑驳效果,使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广岛长崎原爆”中 ‘爆炸造成的心理体验,并从视觉上给人一种震撼效果。[2]

2.2 融合“本土语言”的文化精髓

中国文化有土生土长的道家思想,传承千年的儒家思想以及源自西方的禅宗。他们的“阴阳和谐”,“道法自然”,“无为”,“天人合一”,“情理兼顾”,“真、善、美的统一”等思想,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精髓,这些特有的中国“本土语言”强调事物各方面的辩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在看待事物上更注重宏观性,不喜欢拘泥于形式去表现事物。这些文化精髓彰显着丰富的本土文化内涵,折射出华夏民族各个层面的审美观念。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表象符号不可能持久不变,他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前行。但我们只要将彰显我们灵魂的本土文化内涵融合进现在这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数码时代的形式语言里我们的设计就能体现我们整个民族的灵魂。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着这一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的“玩也自在”“行也自在”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并将画面达到动中有的静,动静相宜的一种超凡脱俗的中国画境界。以“无为”来保持其自然本色,追求作品的朴素、淡雅的视觉效果深层次里体现着老庄的哲学思想。在国际 “水”主题招贴艺术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

中国“本土语言“的文化精髓不但为中国人在设计上所融合,在日本的平面设计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田中一光1983年(53岁)创作的《第三十回产经观世能》作者考虑到表现主题的特殊需要,第一次将能面以黑白反转的形式出现,这次能面的头发、眼睛、鼻子和嘴唇处理成了白色(虚),脸面也就相应地变成了黑色(实),给人一种意料之外的视觉刺激。五官的白色和空白的底面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关系。受众在观看图底(实虚)关系反转的同时,感受到的却是人生如戏的情境。中国文化的”阴阳和谐“和现代意识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交融。

3 结束语

“本土语言”是中国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现代平面设计实际上已是文化的再创造, 如何借鉴与融合“本土语言”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使其中国的平面设计更为广泛和深入地踏入“国际化”,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只有立足“本土语言”借鉴其艺术形式融合民族文化精髓并结合世界设计之先进理念,才会与国际设计同步,才会在设计领域开辟属于中国本土的世界性艺术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受.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92.

[2] 在设计之上看设计—对话平面设计师王序[DB/OL].美术报,http://www.arting365.com/vision/character/content.1179708914d149098.html,2007-05-21.

[3]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DB/OL] . http://www.niushe.com/News/Show-14513.html,2013-01-14.

[4] 蘆影.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42.

猜你喜欢
借鉴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