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留白的意境

2016-07-06 17:00孙锐王佳慧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留白平面设计意境

孙锐 王佳慧

摘 要:“留白”是时下比较流行也比较重要的一种平面设计构成法则,最早起源于我过传统绘画艺术,其表现形式是以空白为载体,以简约的视觉塑造,渲染出深刻的美的意境。随着留白手段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广泛运用,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进一步得到彰显。巧妙地将“留白”这一艺术手法与平面设计融会贯通,不仅可以突出主题,加强平面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本文将围绕平面设计中的“留白”艺术展开研究,突出其美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留白;平面设计;意境

从古至今,各艺术门类皆有“留白”的传统,以绘画见长。《寒江独钓图》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代表作,流传至今,取意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面只有一个老翁独坐小舟之上垂钓,色调单纯,一派寂静。再用淡淡的笔墨勾勒出青松、寒波,其余则大部分是空白,但却将孤独、萧瑟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诗歌,散文往往点到为止,小说中作者也留给读者一个充满想象的开放式结局,乐曲中的“余白”,书法中的“飞白”,都与“留白”异曲同工。对于平面设计而言,设计者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将要表达的文字、色彩、图形进行恰到好处的组合,在突出表达主体的同时提升艺术美感,所以“留白”显得尤为重要。善用“留白”,可以使作品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突出主体、精准明确

对于一个好的设计作品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表现主体明确,图形、色彩、文字、符号这些都是为主体服务,做到这一点需要设计者协调掌握空间布局。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平面设计作品只采用对画面中实物的文字积累,或者对图形进行变色、变形的夸张表现等简单手法。这种简单变形的罗列,常使读者眼花缭乱,很难抓住重点,丰富了一时的视觉感受,但缺乏持久的美感,忽略了艺术创作本身细腻丰富的感官体验,很难被细细品味。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往往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同时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吸引读者眼球,才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这无形中要求我们在设计时需要捕捉大众阅读心理,而没有层次和变化的设计则无法引导读者的视觉移动。杂乱的文字、图形布局会将表现主体淹没。

另外,一件平面设计作品中必须有且只有一个视觉冲击中心,“留白”有助于读者视觉向被表现主体集中凝聚,适当的留白,可以让读者的视觉得以喘息,心灵不再感到紧张,从而迅速锁定一个视觉中心,它所创造出的空间可以形成一条新的路径,达到左右读者的阅读方向,引领读者视线的效果。

2 虚实相生、节奏鲜明

平面设计中的“虚实相生”与绘画异曲同工,重点强调的是以虚衬实,从而丰富画面节奏。我国传统水墨画中的空白,并非真的空无一物,而是计白为黑,“实”是实景,“空”仍是实,虚与实对立统一,是以虚概实的美学追求。前文中提到过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正是虚实相生的典型代表。一叶小舟、一个老者都不足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感,唯有大片的空白,将老者、小舟的形象置于江水的广袤无形之中,进一步刻画老者的渺小,才能凸显一个“独”字。现代著名画家潘天寿曾经说过:“视而不见之空白并非空洞无物也。可使观者之意识,结合所画之题材,由意想而得各不相同之背景。是背景也,既含蓄又灵活实胜于不空白之背景多多矣”正是这个道理。平面设计亦是如此。平面设计作品中的留白,不是真的空白,它也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留白”看似无形,其实在平面设计作品中与视觉传达的三大要素——文字、图形、色彩同等重要,它可以打破三者之间呆板陈旧的组合方式,并通过与文字、图形、符号、色彩的组合碰撞,使作品本身形成一个多维的立体的视觉空间,虚实搭配,强化了作品美的意境。

3 丰富想象、意境深远

拓展想象空间是“留白”最大的艺术特色。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往往是含蓄的,追求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那么如何更好地唤醒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达到艺术共鸣,就需要创作者在创作中使用合理手段,激发读者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所谓想象,是通过已知的事物产生全新的事物,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众所周知,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在过去数年间,因无数人对其猜测而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也极大地丰富了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而纵观这幅画像,除了对人物本身的刻画,再无其他赘述的东西,没有突兀不和谐的色彩,也没有文字的解释,这其实就是一种“留白”。作者将他要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其他的就靠读者自己解读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这样一种意境。想象空间的扩大,刺激读者对设计本身不存在的东西产生新的内涵的丰富,实现了设计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当然,由于不同人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所以这种想象是因人而异的,又是在一定范畴内合乎情理的。

联想是一种非常丰富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将设计者的主体思想进行跳跃式的编排,通过细节刻画不自觉的传递到读者的感官中。联想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构建出一个新的自主想象的空间,合理的联想可以从单一的设计中读出丰富的情绪,并将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拓展放大,延展其深刻的内涵,达到情感共振,最终出现戏剧性的效果。

艺术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会决定他在艺术作品的表达和表现手法,是否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直接决定艺术作品的好坏。因此只有合理的“留白”处理,才能在烘托主题的同时,激发观众的艺术想象力,最大程度的发掘艺术作品中所潜藏的深刻内涵。

4 简约大方、提升品位

平面设计有时候就像是服装搭配,不会有人想把所有的颜色都穿戴在身上,也不会有人想把自己包裹成粽子。大多时候,简约才是美,平面设计师追求用最简单图文渲染最深刻的内涵,留白就是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式。早在二十世纪的60年代,艺术家们开始对后现代主义美学展开思考,一场“少则多”的简化设计风暴应运而生。它提倡用简洁表现丰富,用单纯表现饱满,用最少的色彩表达最明快的节奏。而这种理念一直沿用到今天。正如米切尔·麦克娜丽讲到她所在的《财经》杂志封面时所说,任何设计在色彩上的使用都应该是谨慎的,黑白灰为主的设计虽然质朴,但却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不易产生审美疲劳。留白本身就是純洁的象征,是一种极有品位的颜色,是一种高雅、不会过时的艺术语言。

5 结语

平面设计中的“留白”往往就像生活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沉默”。苏珊·桑塔格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享有“美国公众良心”的美誉。在她的代表作《沉默的美学》中曾这样写道:“沉默,是语言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对话的一部分。”沉默是生存的方式,留白是布局的规则,沉默就是生活的“留白”。沉默的的有章法、沉默的恰到好处,生活就会增加质感。“留白”的相得益彰,设计才会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朱艾琪.韵外子致——浅谈“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特征[J].平面设计,2015.

[2] 陈晓菲.浅析留白在平面海报设计中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3.

[3] 原研哉(日).设计中的设计[M].纪江红,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程思,张婉玉.白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设计大舞台,2015

[5] 曹吉星.简析留白艺术在平面广告应用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

[6] 汪海燕.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猜你喜欢
留白平面设计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