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水广场景观设计探讨

2016-07-06 01:03刘畔陈俊如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刘畔 陈俊如

摘 要:本文意在通过对关于滨水广场的滨水景观的思想和设计手法进行探讨,并以青岛地区的海洋文化广场为例,强调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等理念在滨水广场营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以景观设计的视角,对滨水广场的生态保护与资源有续利用进行浅议。

关键词:滨水广场;绿色营造;景观艺术;景观设计

1 滨水广场的发展

我国建设滨水景观空间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初期建设期、过渡建设期、问题凸显期和回归理性期。[1]滨水景观空间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中,同样经历了类似的过程。由于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很多国家非常重视滨水景观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比如巴尔的摩内港,多伦多滨水长廊,横滨21世纪滨水区“MM21”等。这些成功案例在各个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滨水景观建设的趋势和方向。中国的滨水景观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蒙城涡河滨水区,成都都江堰中央城区滨水景观空间等。滨水广场作为滨水景观中的一个类型,同样具有滨水景观的发展特征和建设特点。

以都江堰中央城区滨水广场景观的建设为例,都江堰的原有中央城区因为灾后毁坏严重,在保留自然景观的同时,对中央城区的滨水景观重新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原有的硬质堤坝改造成绿色地块,广场的主要部分建设在河流之中,在不破坏原有环境的条件下,突显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改造设计。广场内水生植物繁多,环境得到保护,在江中的半岛区域将水引入广场,引入广场的水流在场地中形成了如同小溪的水系统,并将地面的铺砖设计出高差来增加层次,水流因地砖高差的作用而流动,增加广场的趣味和艺术性。[2]

2 滨水广场景观的设计思想

2.1 滨水广场的绿色营造

对于滨水景观的完成,不能离开生态这一命题。提供优美的城市风景,保护现有的自然环境,是生活质量的保证。在城市广场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环境保护与改善的问题,生态学范畴内涉及的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和物资的循环使用都成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在滨水的环境之中,通过增强水系循环来增强水体的抗污能力,通过规划水岸周边的景观布局来实现景观与水系之间的联系与结合,对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有效净化。

2.2 滨水广场的景观艺术

艺术上的设计改变了环境与人的互动,优秀的艺术作品在生活中的运用,让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文理念和社会精神。对于景观建设,艺术的加入促进了景观设计的发展。设计师在建设景观时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从改善景观的视觉体验入手,在景观的细节之中找到视觉平衡之美,体现对于艺术上的理解与追求。滨水景观的建设,应该以科学技术为主,兼顾自然与人文,保护河流与地形的自然形成环境,尊重当地的生态和文化价值,让景观与自然,建筑与艺术形成美好体验。广场的景观可以加入建筑艺术,通过结构的穿插来造景、布景,用色彩的变化,标识各个功能区和场地,在建筑材料上采用多材质拼接拼合,使材质更有特色,并增加色彩的观赏性。

2.3 滨水广场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于滨水广场的资源利用,通常要考虑:第一,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其中包括绿化植被的水资源利用,还有使用者的用水需求。第二,场地的利用,包括场地区域的合理设置,合理的区域划分可以减少资源调动产生的耗能。第三,对于建设用材的消耗,应多利用绿色材质与再利用材质。

3 滨水广场的景观设计手法——以青岛地区为例

3.1 山东青岛地区滨水广场景观概况——以青岛奥帆基地为例

青岛是我国知名的旅游城市和港口城市,半岛型的地形使青岛三面环海,海岸线成为青岛较为突出的景观特色。对海岸线的自然景观进行保留,并把自然景观作为建筑景观的一部分,是青岛滨海文化广场较为普遍的营造方式。

奥帆基地最初的用途主要用于比赛,随着奥运比赛的结束,基地的后续利用成为首要问题,该基地为了提高利用率,增建少量商业用建筑,并开放滨水广场的大部分,供游客游人观赏。在广场的周围,没有过多设计围挡设施,广场的整个环境为开放式,对海面的可见度很高,并且设有适度的过渡高差,利用地势变化设置小型植物景观和绿化带,绿化用水采用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同时,又大面积采用了可渗透地砖,有效滞留雨水等外来水源,以减少绿化等活动对水的消耗。

奥帆基地的优点在于,不同功能区域的利用率很高并且互相连接,既有游览休闲广场又有商业经营区,对于多种经营活动都有对应的活动范围,有丰富的绿化,突出了陆地景观和海面景色。奥帆基地在广场建设中运用的多种绿化措施和环保措施,保证了场地的可持续利用,使该广场在赛后仍成为滨海区优美的观光地。

3.2 滨水广场的艺术要素

在对滨水广场所处的环境改造过程中,艺术性是非常需要注重的一个方面。滨水广场的景观设计需兼顾创造性和实用性,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运用在广场设计中:第一,对滨水广场上的一些细节(比如部分设施与构件)进行处理,可以重组形成新的小型景观或是以不同的艺术手法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二,在应用色彩的时候,突出本地具有特点的色彩搭配,表达民族风情特色;第三,创意地设计景观设施,实现水景与建筑的和谐搭配。以此体现现代建筑文化的风格,运用现代风格中经常出现的几何纹样和装饰色彩,展现内容丰富,色调明确的景观设施。

3.3 滨水广场的空间要素

滨水广场是城市的重要空间组成,作为城市的绿色休闲空间,滨水广场营造具有多面性。在滨水广场中可以加入小型水景,圍绕水景,可以配置绿化带和水生植物区,在水景与陆地之间可以建造临水的步行道,在步道必经处设置休闲区,在广场的主要区域设置人群集中休闲区,并在广场周围设置必要设施,如商业区,公共卫生处理区。[3]小型水景的建设和大型景观的设计可以由不同大小,不同疏密的排列,来展现和谐的韵律感,在透视上和虚实空间的处理上,经由人的行走轨迹变动,实现视觉上的景色变幻。

3.4 滨水广场的绿色要素

水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一座临水的城市离不开与水的互动与交融。滨水广场不仅需要水的加入,生态设计的加入,还需要水生植物和当地陆生植物在场地中生长。与大面积硬化地面相比,自然植物的繁殖力强,随季节可以变换多种形态。陆生植物可以在场地中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可以遮阳,供氧,提高湿度,优化空气,还可以增加视觉上的舒适感。[4]山东滨水广场的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自然和人文之间的外在与内在联系,将人的活动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通过改善滨水广场原有的生态环境,促进原生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把自然之美带入人居生活。景观建造完成之后,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周边产业的升级转型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建东,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7(10):63-68.

[2] 喻敏,吕月娟,罗谦.城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以都江堰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为例 [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3-45.

[3] 张声远.城市滨水广场规划设计的环节要素浅谈[J].考试周刊,2010(52):9-11.

[4] 王茜,张琳,张凯.浅析城市滨水绿带中水生植物的应用价值[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1-15.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梁燕莺景观设计作品选登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初探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