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瞻园园廊营造艺术探析

2016-07-06 02:31俞菲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

俞菲

摘 要:南京瞻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体现了江南园林精巧秀丽的造园特点,是我国传统造园理论和营造技法的成熟展现。本文从瞻园中的从属建筑“廊”入手,分析了瞻园园廊的营造艺术及功能。

关键词:古典园林;瞻园;园廊;营造艺术

作为南京现存最久的古典园林,瞻园已有600余年历史。瞻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瞻园初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为开国功臣徐达的西花园。新中国成立后,于1960年由刘敦桢教授受托主持修复工作。修复后的瞻园园中有园,景中含景,既存留了原本的建筑格局,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的造园精髓。

瞻园位于南京秦淮河畔,占地约1500~1600平方米。由于是小型园林,所以通过人工手法分割组景,建成自然式的山水园。因为形态狭长,瞻园主体空间以静妙堂为界分为南小北大两个部分,以蜿蜒长廊联系引导各庭院、轩榭、亭子,使得观景序列层次渐进,有序组织。

瞻园主体院落以水体为中心,采用内向布局形式,建筑物、亭榭、回廊都在园区四周布置,从而形成一个亲切、宁静且富有变化的空间环境。整个东部景区可划分北部、中部和南部。南部的建筑分量较重,由各式厅堂和深邃曲折的庭院组成相对独立的空间。中部是草坪绿地,并配置花木,方便游人休憩和活动。东侧为长长的曲廊与几重叠落廊结合,沿水面,经坡地,蜿蜒前行,贯穿南北空间。三景区原本散乱独立的庭院空间经廊道的有机衔接,得以发挥其功能和艺术价值。

瞻园园廊的营造及布局是古典园林中园廊设计营造的典范,深入分析其营造艺术及功能对于现代园林中园廊的运用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1 入口空间旷奥对比强烈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入门奥如”,习惯在入口处设成或奥或旷的曲折空间,较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之与园林的庭院空间产生鲜明对比,以烘托园内的主要景点是设计的重点[1]。瞻园入口由旷奥程度不同的廊空间将大小不同的天井和院落串联起来承载交通,避免行人在封闭狭长的空间内感到乏味。其围合方式依据廊的开敞情况各不相同,院落的组织对丰富入口至主馆的序列起了重要作用。进入门厅,便是一扇漏窗,窗后以山石花木遮挡去路,使园内景色若影若现,引人一探究竟。由曲廊进入玉兰院、海棠院、桂花院等小庭院,至花篮厅西半亭,曲廊两侧景致大相径庭,一侧由粉墙和漏窗形成近封闭空间,一侧是由海棠、桂花、麦冬、山石组景的半开敞空间。不仅景色变化丰富,使人目不暇接,随着曲廊走势起到步移景异的效果,空间由也狭小变得开阔,内外空间的穿插对全园来说起到很好的前奏引导作用,欲扬先抑之造园手法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2 主次分明的空间层次

景观的空间层次可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园林中一般以山石、植物、水景作为近景;以亭榭、游廊为中景;以厅堂建筑侧墙为远景。中景在三个层次中起主导作用,三者既和谐相处又主次分明、错落有致,从而形成多层次的韵律节奏。

起伏是借高低错落的外轮廓线来表现造园要素在立面上空间层次变化关系。如苏州园林多依附于住宅的侧墙建屋,而侧墙本身的外轮廓线就充满了起伏和变化,若利用得宜侧墙若似特意设置的背景,加上园林建筑本身外轮廓线的变化,可以形成两个层次的起伏与变化。各个建筑屋顶形式不同,其起伏变化由高低错落的外轮廓线勾勒。起伏变化大都表现在墙的高与矮、廊的平与坡,植物、山石的形态大小形成的韵律。瞻园中迤逦的曲廊部分沿墙而建,部分向外转折与墙围合成小院落,其间以花木山石组景,使园林空间巧妙连接、层次渗透。

3 对景与借景手法的灵活运用

“廊在园林中既是联系建筑物的脉络,又常是风景的导游线”[2],作為行进路线的经过处,亭可看作是放大的廊空间,当人行进到景色优美处时,廊扩充一部分为亭供游人停留赏景。在瞻园东侧,两边山冈上的方亭和扇面亭是曲廊中很好的观景点,当人置身其中,园中景色一览无遗(图1)。而北部的假山和水池都是静妙堂景观一部分,又可作为对景,无论从哪边看,静妙堂和两边曲廊都自成画面。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3] ,瞻园廊墙壁上设有形式、大小各不相同的漏窗,通过这些漏窗向外借景,即使是同一景观也可因观赏角度不同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加强了景物的深度,给人丰富的意趣联想。

4 布局疏密有致

景观的韵律有时也以园林建筑布局的疏密布局体现,疏可增加空灵之感,让人有喘息空间;密可增添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廊本身可看作是中间的复制和延伸,通过侧面的开敞程度影响疏密节奏。瞻园廊采取半通透的设计,所以通过廊周围的山石、植物、小品设施来平衡疏密关系,做到张弛有度的和谐统一关系(图2)。

5 渗透与藏漏相辅相成

我国古典园林造园以含蓄、曲折的手法追求象外之象,把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组织好渗透和藏漏的关系能丰富层次感,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遗。露则浅,藏则深,藏与露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巧妙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藏少露多或藏多露少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藏少露多谓浅藏,可以增加空间层次感;藏多露少谓深藏,可以给人极其幽深莫测的感受[4]。瞻园在布局上常用预显而隐的手法求得意境之深邃,如在廊前以假山石、树丛植株作为障景,使游廊在掩映下隐隐约约,看不分明,既突出了中景,又激发游人的好奇(图2)。

层次的渗透,主要通过围合与分隔空间完成。瞻园廊与其它建筑结合将各小庭院围合,并借透空的漏窗、门洞使被分隔的空间互相联系渗透。此外,静妙堂东侧的廊既是分隔东西院落的界限,又因其过渡性质使两边联系不绝。

6 建廊特色:临水建廊

瞻园水体被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四部分,在理水处理上互相连通,隔而不断。其中北部最大的水面与东(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部水面相连处有一桥廊跨水而过分割空间,又使两边景色互相渗透,东部水面以廊道围合形成闭合水院。从东部景区入口进入,由一段廊子不断转折延伸,在南北方向环绕水面,北侧的廊沿墙设置,比较平直,游人通过这段过渡空间进入尽端的延晖亭;而南侧的廊由于地势倾斜形成迭落廊,立面上有明显起伏变化,水平方向上也多有蜿蜒曲折,站在高处,视野能够完全俯瞰北侧景色。南北两侧园廊都依水而建,既相互对比又相互呼应,将东部水面环抱成一个整体,并与原先纵轴线上的游廊连接起来,合理组织了水体空间,组成循回往复的参观游线。

“园林廊道不仅是一个单一的建筑之间的连接,它是一座连接建筑内外空间的桥梁,也是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的导游” [5]。廊的空间感之强烈是其他园林建筑无法比拟的。它不但能发挥遮蔽风雨、休憩观景、联系空间等景观功能,更可以通过组织空间序列合理安排游览节奏,引导游人的情绪,充分感受园林的意境与韵律之美。瞻园廊的建筑布局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特色的重要体现,它极大增强了园林空间层次,丰富了景观视觉效果,让人感受到古典园林营造理法的玄妙与高深(图3)。

参考文献:

[1] 张濛.小议瞻园的造园与中国古典园林[J].城市,2003(6):54-56

[2]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3] 计成.园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4] 李广雯.环境艺术中传统造型元素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 马津.中国园林中“廊”的研究[J].建筑技艺,2012,247-249.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融合
中国传统山水画对古典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影响
浅谈园林艺术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符号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传承和创新
景观设计学在中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