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光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探讨

2016-07-06 02:31杨冰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

杨冰

摘 要:本文重点从心理学的视角,以具体的设计案例为对象,对建筑光环境与心理学原理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建筑光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

关键词:建筑;光环境;设计;心理学因素

0 引言

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充分发挥建筑光环境的作用。在建筑物理学当中,建筑光环境即为在光的作用下,建筑呈现出的形态、颜色和质感的视觉环境。在光的作用下,人们才会有视觉上的感官,人的身心都会受到光环境极大的影响。所以,亟待进一步在建筑光环境设计和空间效果创造中如何运用心理学中关于视觉和知觉的理论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心理学因素的作用。

1 建筑光环境基本概念

在物理环境中,光环境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光环境在建筑物中,是因為光照射在建筑内外空间上构成的环境。可见光环境构成一个含有室外和室内两部分的光环境系统。室外光环境主要是由光照射在室外空间形成的环境,能实现生理视觉、心理、物理、美学和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而室内光环境主要是光照射于室内构成的环境。能实现生理视觉、心理、物理、人体工效学和美学等方面的需要。以上光源均为天然光和人工光。光环境和空间二者相互影响,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空间中只有有光之后,视觉功效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空间中人、物体的存在进行确认,并且在空间的基础上,光的状态、变化(例如控光、滤光、调光、混光、封光等)和表现力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在室内空间中,光利用材料构成光环境,比如光通过透光、半透光或者不透光材料构成光环境。另外,不同颜色、质感、光泽的材料也会构成相应的光环境。

2 视觉中的心理学

若缺乏明暗分布,则难以呈现出空间结构。不管使用何种材料和手法,各个建筑或雕塑的样式呈现的表现知觉都是相同的。换言之,艺术家们都是按照可见事物外观的决定性结构因素进行规划、设计特定的解决方案。不管光呈现出的效果是否存在立体感、深度感和不透明感等,不管其表达何种精神,其最终都是为了呈现出一种视觉上的效果。观众进入艺术世界,就仿佛置身于幼年时代对黑暗的摸索之中,自身会被带进一个对象和视觉相联系的复杂结构中。他在把握和感知光的过程中,感受到某种展现昼夜、生死、消失和存在的内部格局。在艺术史的发展历程中,为营造逼真的空间环境,艺术一直致力于在物体上逼真地分布日光和人造光。在不断发展之,光源已经不仅仅是观察到的事实,逐渐成为有规律的创造物。建筑也是艺术领域不断创造的结果,其内部光环境的设计同样也具备以上特点。在建筑空间中,光的功能不仅仅是照亮物体并呈现出其样貌,而是和事物并存。哪怕是最细的线条,也能刺激和作用于光,成为表现形式。光即为观察者的存在方式,他和某种物理模式相分离,人们在空间的光中发觉自身眼睛才是发光物体的终极源泉,仿佛寻找到建筑空间的本源即为其存在的意义一样。

3 建筑光环境设计心理学因素分析

3.1 建筑的自然光环境

在一个空间场景中,光线对空间知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光源环境、空间开口的差异,也会导致内部空间存在很大的不同。自然光能够穿透建筑的任何部分进入建筑内部,由于光线的不同,我们对空间的感受也会有所差异。室内空间的构成主要是借助地面、墙面和屋面顶棚等构件的围合,光线可以透过墙面和顶棚间的缝隙或墙面、顶棚上的开口进入室内。比如,变幻莫测的光线在西方宗教建筑中是呈现建筑艺术魅力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罗马神庙穹顶的开口渗透进光线,形成一个明亮的圆形,穹顶与室内的明暗对比使穹顶成为抢眼的视觉中心,渲染了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氛。另外,引入穹顶的光线,能缓解内部空间原本的压抑感,让笨重的大穹顶显得灵动无比。

在建筑艺术中,建筑师常常会使用自然光这一设计语言展现艺术魅力,所以,现代主义建筑师往往倾向于使用自然光。安藤忠雄在设计小筱邸和六甲山教堂时,利用在建筑物墙面上开口,使室内渗透进阳光,在墙面开口的设计手法将相似性、邻近性、连续性、对称性等知觉特性原则全面考虑在内,在墙面开口设计成连续渐变的长方形带装开口,缝隙中渗透进大量的光线,有规律地构成空间序列,并且经过一个个重复交错的光影,给空间带来一丝丝灵动和生命的气息。比如,迈耶素有“白色骑士”之称,他一向对建筑空间和造型上应用光线尤为重视,他通过垂直空间和天然光线在建筑内部反射形成光影效果,带给人们清新、自然、灵动、轻快之感,创造出鲜明的空间层次感。又如金贝儿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中拱壳顶部巧妙地设计了长天窗,缓解了展示内部刺眼的光线,形成柔和的自然光。并且康设计了一条细长的弧形采光带于拱壳和山墙交界处,让拱顶形成一张悬浮感,创造出室内生动细腻的视觉效果。另外,他还在三个地方设计了光井,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室内和室外的自由切换,产生新鲜感,减少视觉疲劳。

3.2 建筑人工光环境

优秀的建筑室内人工照明设计也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空间视觉效果,能同时满足功能上和装饰上的需求,创造美的视觉感官效果,在无形中改善人们的情绪,给人们带来好心情。光中有色,光是色彩的来源,具有色彩的光会创造出不同的氛围。灯光的颜色对人们的视觉感官、记忆、情绪、行为甚至是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红色代表活力和力量,橘红色能提高人们的情绪,减少愤怒和敌意,黄色能激发灵感,绿色代表清新和朝气,蓝色能缓解紧张的情绪,靛青色能激发想象力和增强直觉,紫罗兰能创造灵感,增强人的感悟力。围合空间表面材料的固有色和光线的颜色及二者相互作用决定了人们的色彩空间知觉。在光线照射下,墙面色彩存在差异,则会直接影响空间知觉。例如,正面墙若仍为灰色,两则墙面变成红色和蓝色,则由于红色墙面的影响,右侧正面的灰色墙面会呈现温暖的效果,而左侧受到蓝色墙面影响的灰色墙面的效果偏冷。我们在对各个角落仔细观察后发现,由于具体环境的改变,知觉色彩也会有所不同,可见心理学视觉理论中关于颜色对比揭露的人类视觉的内涵即是如此。

4 结语

形成视觉感知的前提即为具有光,所以视觉感知是人对建筑空间感知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光环境设计应当和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结合起来,进而对理想的建筑空间进行设定,打造特定的空间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林,杜彩.光环境设计学科建设构想[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2).

[2] 杨群.光环境设计理念的流行趋势和表现方式[J].美术大观,2013(08).

[3] 谭洪.浅谈室内的光环境[J].才智,2011(25).

[4] 梁振锋.景观的光环境与文化表现[J].大众文艺,2011(19).

[5] 陈亢利,薛慧.无锡中心城区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J].环境保护科学,2010(03).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