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探析

2016-07-06 03:43陈旭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干部

陈旭

摘 要:尽管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高校辅导员管理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学生管理和当前形势不适应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大批“95后”进入大学校园,这一问题愈加凸显,本文就此背景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95后”大学生;思政工作

1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现状

1.1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扩招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入学标准的下降,学生素质和知识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开始增大,学生的差异化不仅加大了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同时也耗费了更多的工作时间和精力。

1.2 师生关系逐渐弱化

随着高校的扩招,辅导员的工作量也逐步增加。据调查,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带学生人数多半是200~300名。由于学生数量多,再加上辅导员平时工作繁杂,导致辅导员不可能和每位同学有深刻的联系和了解,关系逐渐出现了弱化态势。同时,随着高校教学制度的改革,在高校专业之间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流动,这种灵活的模块化课程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对辅导员的依赖性。

1.3 辅导员年轻化趋势加强

目前年轻的辅导员都是应届毕业生,大约是22~25岁不等。他们也属于“80后”,当然也有“90后”的辅导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年轻、经历少、以硕士学士学位为主。一方面,他们较容易与学生进行较深层次的沟通,另一方面,由于从事学生工作时间比较短,缺乏实践经验,在为人处事方面也缺乏足够的磨砺。

2 在当前背景下改进与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探讨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对“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和管理理念,把代表学生的根本利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作为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真正使大学生真正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

2.1.1 实践感恩和集体主义教育

“95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感恩意识缺失,作为辅导员应该抓住两个关键时期,一是新生报到期间,二是学生军训期间。在两个期间里,辅导员应提前把握关键学生或者特殊学生的基本资料,着重关注,让他们在过程中培养感恩意识、集体主义意识。鉴于“95后”学生与辅导员关系弱化的现状,辅导员应主动改善这一关系,积极深入课堂,深入寝室,深入学生活动,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学生所想所思,多在学生学习、生活上给予支持和帮助,逐步强化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

2.1.2 增强学生的成长成才意识

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榜样人物和典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5后”大学生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上都参差不齐,辅导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成才意识。辅导员也要勇敢地向学生解剖讲述自己在大学时代的成败得失,拉近和学生的心理差距,在平常的工作中逐步达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引领作用。同时,作为年轻辅导员,也要逐步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和职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方法,寻找规律,在为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做好奠基石。

2.2 完善辅导员学生工作管理内容

2.2.1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95后”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烈,责任感缺失,对自我认识不全面的现象。针对“95后”的特性,辅导员应该加强引导“95后”学生对生命的紧迫感认识,设定人生的目标,感知生命的意义,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在大一上学期,辅导员组织学生召开大型班会或主题团日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在活动中,每位同学都可以谈谈自己对大学的认识,对未来的规划。从活动中,同学们可以找到自身差距,了解周围同学的想法,以促使每位同学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充分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使之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2.2.2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95后”特殊的成长环境,健全心理健康保健和危机预防体系,对“95后”心理健康教育就尤为重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采用“校-系-班-宿舍”四级保健体系,通过建立四级管理机制,[1]形成了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辅导员在各班和寝室选拔学生干部,帮助周围同学解决心理困惑,并把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老师,做到防范于未然。同时,高校也开展了心理健康课、心理之家主题活动以及心理咨询室,都为“95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2.3 优化辅导员管理方法

2.3.1 建立辅导员层面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辅导员应从学生一入校就建立全面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更新和完善。除了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信息、关系网信息,还要建立阶梯级的管理体制,使信息的传达更高效。通过学生的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便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3.2 加強学生干部管理作用

(1)下移管理重心,放权给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群体,他们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辅导员应该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对于个性突出的“95后”,为了达到学生管理的高效性和时效性,对学生的管理要做到学生管理学生,所以辅导员应在年级上设立年级长、年级助理,班级上设立班长、团支书等班团干部,将管理重心下移至年级助理、班委会,形成管理梯度,对学生分层管理,做到统筹全局、把握整体动态。

(2)健全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对学生干部要有一套选拔、组织、培训和考核的机制。辅导员要把握好学生干部的思想动态,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一些“学生官”的学生干部应及时教育和阻止。[2]健全学生干部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要本着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

2.3.3 抓好班级学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基础。辅导员在学生大一期间就应该引导学生建设一个学风优良、积极向上的班委会和团支部,形成坚强的班级核心。辅导员还应引导班委会和团支部制定班级建设计划,并年级公示,各个班进行对比,督查实施情况。为了长期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结合创优争先活动,应积极开展创建“优秀班集体”活动,树立典型,广泛宣传,让各班级成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东.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05)

[2] 朱惠琼.辅导员角色重构与和谐校园建设[J].闽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干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