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院校基础教育教学

2016-07-06 05:29曹晓阳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互联网+互联网

曹晓阳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某个领域的信息不再能满足该领域的人员,于是出现了“互联网+”这一个新概念,互联网+的兴起正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各行各业都开始使用“互联网+”模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再利用“互联网+”的同时,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院校;基础教育教学

“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在利用”互联网+“手段的同时,艺术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因时而动,适时地转变理念,要勇于接受新事物,以包容的心态看待“互联网+”这个新事物,积极尝试“互联网+”的各种教学模式;在接受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有所创新,譬如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开发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吸引力,还可以积极探索科学的在线教育运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

21世纪同时也是知识的世纪,在这个倡导“效率就是一切”的世界里,“互联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互联网+”能够推动知识的融合,能够简化知识的获取途径,能够大大节省获取知识的时间,这都能过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互联网具有扁平化、去中心化、自组织等特性,“互联网+”时代有六大特征,即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重塑结构、开放生态、连接一切。“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院校如何发展基础教育教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1 “互联网+”对艺术院校基础教育教学的影响

1.1 “互联网+”创新了教育教学途径

以往的学校课堂都是讲授式的课堂,即老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座位上面听,师生之间的界限是非常分明的,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班级教学,教学的场所主要是教室,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教学。但“互联网+”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这种情况,“互联网+”将会让我们的学习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多样化。它能够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途径,有了“互聯网+”,我们不必在死死地扣住时间和地点去上课,我们可以自由的进行网络学习,不用受到时空的局限,像现在的从美国兴起的慕课运动就是具体的体现。

1.2 “互联网+”扩大了艺术院校学生的知识面

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我们获取知识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口头教授,这样的教育方式非常耗费时间,而且常常难以在短时期内收到成效,而且,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有限,教师传授知识的容量有限,更有甚者,一些老教师,对于点化教学手段还不是很了解,主要采用的是黑板板书的形式,这样一节课能传递的信息容量就更小,但“互联网+”为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到各行各业,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增加知识的密集度,从而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1.3 “互联网+”提高了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互联网+”能够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更丰富的手段与途径,当然,能否提高学习效率还要参考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学习者必须要有选择性,要有所舍弃,不能什么都想学,产生一种贪多心理,这样就违反了“互联网+”的初衷了。

2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策略

2.1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应用

由美国发起的慕课运动,就是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艺术院校可以借鉴这些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建构本校特有的教育平台。通过建设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的网络化的教学平台,有计划地试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效果评估等教学过程的在线化。

2.2 要审慎选择,认真组织网络课程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最大震撼就是可以随时共享资源,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大力发展网络公开课程,这不仅有利于为学校树立品牌效应、壮大学校,同时也能够让老师实现人生价值与职业价值,在平时的基础教育教学中就可以推广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学校还应该适时地将自己最强、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成熟的网络公开课程推出来。为受教者提供最优秀的课程和有特性学习服务是“在线教育”的成功。这需要学校审慎选择,老师用心准备、科学设计,不能单单地地将教学搬到互联网上。现在部分课程仅仅是课堂录像,再加上简单的PPT,这使得课程内容非常枯燥无聊。所以,这需要对这固有的课程进行修改与完善,以达到适应现代网络教学的需要。

2.3 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基础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有一部分艺术学校在职老教师,他们对“互联网+”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便不会用到这种技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艺术学校就可以采用激励机制,鼓励这些老教师认识新事物,接受新事物,使用新事物,最终的受益者不仅有老师和学校,更重要的是学生,这对他们的学习帮助非常之大。

除此之外,艺术学校还应该加强基础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构建鼓励教师参与的激励机制,支持和促进教师跨时空团队的形成发展。可以通过创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课程教学服务体系,推动教师专业化分工和集成化管理,将教学从教师的个体劳动转化为团队合作。

2.4 科学设计,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互联网+”为艺术学院的艺术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的渠道,由于艺术生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了专业训练上面,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就显得相对薄弱,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文化课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对课堂进行科学设计,增加信息的密集度,设置互动环节,让艺术生快乐的学习文化知识,争取文化成绩与专业成绩齐头并进。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会受到老师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自身的学养与修养,熟练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环节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来做这些事情,为了能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的完成这些,艺术院校在政策方面要给予支持和倾斜,创新师资队伍的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给教师提供更多的便利资源,让其最终落实到学生的身上,从而提高整个艺术学院的办学水平,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3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艺术院校来说是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们要有辨别能力,懂得趋利避害,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基础教育教学,希望这篇论文对此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龚小兰.网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5):138-139.

[2] 余建波.在线教育:迎来互为师生的时代[N].中国教育报,2013-08-05(3).

[3] 谢晓雄.论网络音乐课程的建设[J] .艺术教育,2006(10).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互联网+互联网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