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16-07-06 06:10徐璐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外观设计产品设计教学模式

徐璐

摘 要: 《产品设计》这门课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产品的外观设计,即产品的形象设计。产品的形象作为一种媒介,不仅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与购买,而且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也与消费者密不可分,尤其是具有个性化外观设计的产品,可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喜好。所以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只有将好的设计思路及方法运用到产品外观设计之中,才能成为一個好的设计师,设计出更受欢迎的产品。本文通过对《产品设计》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教学引导模式,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创造思维,为产品的设计提供审美模式。

关键词: 《产品设计》;外观设计;教学模式;引导模式

1 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曾说过:“现如今最需要的产品不是原材料,也不是机器,而是个性化的设计”。纵观市场,越来越多具有个性化设计的产品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个性化的产品设计能够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二是当产品的功能相同时,外观个性化的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选择。设计的目标应是使人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造就高洁完美的人性。[1]

2 《产品设计》课程的现有教学模式

每年从高校有大量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然而,大部分毕业生往往从事的是非工业设计专业的工作。比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环艺设计等。有部分学生甚至从事的工作是与设计专业无关的其他领域。为什么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找不到本专业工作?为什么相关企业招不到可用的人才?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其中,教学体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占有很大部分原因。譬如,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一般高校都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很明确。同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有些落后,不能适应于现代社会制造设计的需求。此外,授课方式也存在问题,传统的授课方式多是老师填鸭式的讲授,导致学生的接受水平有限,实际操作的机会少,不能得到预想的效果。在国外,像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方式是理论学时只占教学计划的四分之一,其他时间则是学生的具体实践,这与我国的教学模式正好相反。

目前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大多把《产品设计》这门课程放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学习这门课程,需要学习掌握一些基础课程,如《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概论》、《材料加工工业》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学习《产品设计》这门课程。通过《产品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些主要的设计技能,如对造型的整体感知、产品设计的过程、方法、形式与功能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消费者审美需求的分析能力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老师先讲授理论部分,再给学生观看一些好的设计作品,最后给学生拟定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自己创作设计,通过手绘或者计算机软件的辅助,最终完成设计作业。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好的设计作品之中得到一些借鉴,运用到自己的产品设计中,兼具功能的同时设计出更符合大众消费者审美需求的产品。然而从结果来看,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在做设计时要么只注重外观设计而忽视了功能的实现,要么过分强调功能的实现而忽视外观的设计。很有必要对《产品设计》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导作用。

3 新模式的提出

根据对现有教学模式的观察与讨论,现提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对学生的引导过程,具体方法如下:

3.1 增加实践环节

老师在讲述理论环节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一些理论内容,增加一些实践,让学生们成为主导,自行分析并总结特点。例如国外新开展的一项实践活动,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一些不同人物肖像图片,让学生们猜测每个人的个性。虽然我们很难从一个人的形象来推断他的性格。但是,形象会影响我们对人的个性的推断。[2]研究表明,我们从人的形象方面可以系统性地推断出他的个性。由此可以将此项评估运用在设计过程中来推断感知消费者的个性更青睐于什么样的产品外观。接下来向学生提供20种不同的个性,这些个性都是心理学家们所提供的人类主要个性,要求学生自己匹配出人物肖像与其相对应的个性。在这些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花大量时间去调查统计,了解每个人物个性,了解其生活需求及他们的喜好。最后学生们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做出总结。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能力,还加强了学生对市场需求的了解。

3.2 提高学生的视觉分析能力的方法

设计师的视觉分析能力显的尤为重要。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视觉素养、正确的简述和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视觉分析能力包括假设、分散与评估三个方面。在假设阶段,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猜测视觉个性灵感的由来;在分散阶段,让学生单独画出视觉出现的每一种结果;而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评估根据所画的材料与个性在视觉上保持一致性。重复这三个步骤直到取得一个可信赖的结果,这样,学生们才能确保获得了独一无二而且可利用的结果。

其中,假设阶段是一个概念性过程,怎样将视觉审美特征,如简单、和谐、平衡、完整、动态、时尚和新奇等与产品个性相联系,这依赖于学生们本身的能力。分散阶段要通过画画和说明性写作来完成,学生的每一种发现都要单独画出来,并且要自己判断能表达出所期望的个性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尽可能地把这些要素分散出来,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设计个性时对正确的视觉因素的错误认识,二是没有结合图片上展示的其他视觉元素。这就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方式确定检测模式的效率。在评估阶段,学生可以自己给视觉模式的效率打分,因为他比其他任何人都要了解。此外,让学生集体在课堂上来做一次图片的调查问卷,也是提高学生视觉分析能力的方法。

通过这种新的引导模式,希望学生们通过实践与草图,通过假设、分散和评估三个阶段的训练,可以得出一些有效可信的规则与模式。因此,本设计程序的基础是一项普通的科学研究,并试图利用最合适的工具与方法把定性数据转化为定量数据。

3.3 可靠性与有效性

每一项研究要求具备两个要素:可靠性和有效性。这两个要素就可确定结果是否精确无误。该模式的可靠性在于,在同等条件下,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重复该设计过程。有效性在于在传播共同的个性方面,利用相同的审美结果设计不同的产品几乎是以类似的方式进行的。

4 结论

产品的个性发挥着产品形象的作用,它能够引发顾客对产品的喜好。所以,应当利用产品的整体视觉作用来设计出更好的产品。要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就要通过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本文所建议的方法主要在于引出视觉模式,但是并没有介绍一种完整的设计过程,因为在产品个性设计的前期及下期阶段不必要利用一种特定的方法,而是利用不同的方法。不可否认的是,在前期及下期阶段一种方法可适应于更多的情况,这是有可能实现的,这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孝岳.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Shahab Pourtalebi.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51[M] . 2012:527-532.

猜你喜欢
外观设计产品设计教学模式
智能产品设计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冷·暖》
《教堂之夜》
以色列新《外观设计法》8月7日生效
外观设计专利的后续保护及其限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外观设计专利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