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07-06 06:10梁万艺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民办高校自主学习

梁万艺

摘 要:大学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自信、目标不明确以及管理不到位,导致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足、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本文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提出由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民办高校大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自学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原因

1.1 自信心不足

目前我国办学层次的划分,使得民办高校生源质量相对差,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都属于下游,普遍存在对学习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问题。他们中的多数对于学习意义的认识停留在浅层次,或是将学习归因于外在因素的促使,即听从父母的安排、求得文凭、为了就业的需要等。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往往表现出一种厌学的情绪,把学习看成是来自他人的强迫,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在自我价值认同缺乏自信,存在着焦虑、急躁、沮丧的心理状态,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教学设置不合理,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到教学目的、教学检测等都有着统一的标准,使得学生无法在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个性。

1.2 学习目标不明确

外力的作用并不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身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认清个人发展的需要,造成学生不会主动探究学习遇到的问题。内在因素的不足,使得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动力,习惯于“教师让我走什么就做什么”,缺乏学习规划、合理安排的能力,更谈不上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了。对学习表现出一种冷淡或者应付式学习。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未来发展没有高要求,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有严重的拖延症。而“拖延者往往缺乏元认知策略、无法有效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他们在时间管理、情绪调节和排除干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1]

1.3 管理方式不到位

民办高校作为独立法人,为了保障办学的顺利开展,有时将学生安全放在比学习更重要的位置。更不用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地培养了。加上教师缺乏足够的决策权,未能在教学上拥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在一门课程讲授之前,教学管理部门会要求教师提供大纲、讲义等教学文件,极大限制了教学内容和步骤的选择。扮演管理者未能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若教师只将教学当作一种知识的灌输,缺少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确立个人学习兴趣,进而形成主動学习的良好习惯。未能形成良好的教学理念,自律性差,将学生人身安全放在了管理的首位,而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 提升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

2.1 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习兴趣

“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民办艺术设计类学生,有一部分平素喜欢写写画画,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所占的比重较少,大部分学生是迫于家长和社会环境的压力,为了顺利进入高校,才选择攻读艺术设计类专业,这类学生绘画技能非常薄弱。在专业基础差、文化知识又欠缺的情况,若采取保守陈旧的教学方法,只能加深学生的厌学情绪,很难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采取合适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习知识。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不要给学生固定模式和约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先让他们在低年级打好基础。有了兴趣和理想的架构后,学生便会思考如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2 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后,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不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自主潜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观念,使他们变被动的知识吸收为主动的知识构建。教师在“教”与“学”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激发,锻炼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主动地选择知识、吸收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时,要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在主观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深入了解学习规律。学生在自我学习管理中,要学会主动探索、主动规划和自主选择吸收。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在解决问题中,领悟学习方法,形成不断自我激发的学习动力。

2.3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体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个体与环境、与社会进行自主对话,与自己的心灵自主对话,构建学生个体发展的内部协调生态。”[2]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模式,确立个人的学习兴趣。“教育如果缺乏对自由的保障,就会造成对儿童精神的奴役,这主要表现在强制地进行任何形式的灌输,扼杀思想的自由涌现和创造,把心智的活动限制在某一种模式之中。在这种情况,教育限制了儿童的精神发展,不可能培养建立在追求不同的目标和兴趣之上的丰富个性。”[3]只有消除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种种束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学习方向,制定科学的自主学习计划。

参考文献:

[1] 楼连娣,庞维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扎根理论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

[2] 殷世东,靳玉乐.回归与运作:生态取向学生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 金生鈜.论教育自由[J].南京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猜你喜欢
艺术类学生民办高校自主学习
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中管弦乐的选修教学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