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幼儿心灵天窗,小班科学游戏教育

2016-07-06 08:15余佳雯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艺术教学案例

余佳雯

摘 要:游戏是一种思维活动,游戏的构思以及游戏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过程。通过互动游戏艺术活动策略,激发幼儿科学兴趣。让幼儿通过游戏互动获得数学体验,形成自我意识,自我认知的科学情趣和奥秘。

关键词:小班科学;互动游戏;艺术教学;案例

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对儿童来说,是一个积极探索客观世界的过程。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幼儿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笔者从事幼儿教育实践多年也深有体会。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特别是智力游戏,创造性游戏对幼儿的身心、情感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下是以“瓢虫宝宝过新年”为主题的科学互动游戏教学体验。

1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是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越来越感兴趣。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遵循小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春节将至这一契机,以瓢虫宝宝这一情景贯穿整个活动,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朋友,强调手口一致的点数,并按需取物。互动游戏中,以彩色的瓢虫手套、和谐的游戏氛围、互动的对话过程,引导幼儿思维发散,感知数量并理解数量,同时,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索和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孩子的能力和认知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2 活动目标

第一,寓教于乐,以艺术化的游戏互动无形中让小朋友获得知识。第二,通过瓢虫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3 活动准备

3.1 材料准备

一是不同点数瓢虫袖套人手一只;二是不同点数礼物盒人手一个;三是糖果若干;四是新年树两棵;五是小鼓一个;六是新年音乐。

3.2 活动重难点

3.2.1 活动重点:游戏中学习点数1~5

小班认识水平较低,他们处于认识数量的初期阶段,思维意识与能力不强,手口一致点数常漏点或多点,需要结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互动中,让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体验是本次活动设计的重难。

3.2.2 活动难点:一一对应点数

数物一一对应点数,对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采取趣味的方法,设置情境,启发幼儿思维,关注幼儿情感,引导有效互动和交流,通过层层游戏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4 活动过程

4.1 快乐的瓢虫宝宝——情境导入

教师敲击小鼓,鼓声入场。

师:小瓢虫们,过新年啦!我们跟着小鼓一起做游戏吧!(随机佩戴瓢虫袖套)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分析: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以敲小鼓带着孩子们进入活动情绪,并初步感受小鼓棒敲击的数量。)

4.2 瓢虫宝宝新年音乐会——角色体验感知数量

4.2.1 瓢虫宝宝数一数

师:咦,我的瓢虫宝宝在这儿(伸手,露出袖套上的瓢虫),你呢?伸出来让我们看一看!

师:啊,我们长得一样吗?(幼儿: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点不一样)

教师点数:1,2,3,我是三点瓢虫宝宝,你是几点瓢虫宝宝呀?

师:你是几点?你是几点?你呢?(幼儿回答……)

师:哟~原来大家都长得不一样!有些是1点瓢虫宝宝,有些是2点瓢虫宝宝,有些是…………(有些小朋友已经发现了,有的瓢虫宝宝点是一样的)

(分析: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袖套大变身,让孩子们一下子有了角色的概念和体验,身临其境进行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4.2.2 小鼓和瓢虫宝宝找朋友

师:太有趣了,小鼓又想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听一听!小鼓在叫几点瓢虫宝宝呢?

师:(击鼓一次)几下?(幼儿:1下)

师:谁是一点瓢虫宝宝?(一点瓢虫宝宝挥手)啊,小鼓找到朋友了!

师:仔细听哦,这次是几声?(2……)谁是2点瓢虫宝宝?挥挥手!

师:这次又是几声?(3……)3点瓢虫宝宝在哪里?真棒!

教师引导幼儿听辨鼓声击打数,再与自己的瓢虫点数进行对比,挥手回应和自己相同点数的鼓声。师幼互动,趣味游戏过程,激活了课堂,也让幼儿了解到点数与外界声音的关系。

(分析:这里是整个活动的难点,但是有了前面环节的步步深入和铺垫,激发了孩子们对这一环节的挑战欲望,能够在够一够的基础下来参与活动。)

4.2.3 瓢虫宝宝找朋友

师:你们太厉害了,现在小鼓要考考你们,请你找到和自己点数一样的好朋友拉拉手。

師:找到了吗?

师:我们跳舞吧!(先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找朋友,然后自己找)

音乐起,幼儿随音乐自由跳舞。

师:音乐停啦,快回来休息一下。

4.3 瓢虫宝宝过新年——提升数物对应

按提示找礼物,巩固手口一致点数:

师:马上要过新年啦!新年老人给大家都准备了新年礼物,请你先找到和你点点一样的礼物盒,(指自己)这个瓢虫宝宝要找几个点的礼物盒啊?(再次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

师:让我看看我的礼物盒里有什么宝贝……(打开盒子,注意语调)咦?!空的!!……哦,原来礼物就是糖果呀!都挂在新年树上呢,快找到你的礼物盒,然后去树上摘下和点点一样多的糖果吧!

整理:你是几颗啊?(尽量每个幼儿都问到)

(幼儿的回答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真棒!二是哟,你们看他摘下的数目和瓢虫上的点数一致吗?)

先找到对应点数礼物盒,再从新年树上找到对应颗数的糖果。

(分析:幼儿对活动的自我理解和感悟作出不同的回答反应,教师及时梳理幼儿的答案,进行提炼,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价值。)

4.4 共享甜蜜——活动延伸、拓展

师:今天真开心!我们可以把新年礼物跟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哦~!

5 效果评价

(1)幼儿数学知识方面。在这次“瓢虫宝宝过新年”游戏活动教学后,幼儿从1~5数量形态认识,升华到数字含义的理解,且转变了数字表示的多种形式,以点数、鼓声数、礼物数等多种方法来代表数字,进行游戏配对,幼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实施找朋友、找礼物游戏,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字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字的应用。

(2)幼儿互动能力方面。趣味的游戏活动过程,激活了幼儿学习兴趣与数学思维,幼儿更加乐意参与到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有效互动、师幼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等,通过游戏形成朋友关系。基于“瓢虫宝宝过新年”游戏,让幼儿互动能力、合作能力大大提升,也强化了幼儿的社会能力。

6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的开展从选课、扣课到最后的展示都让我受益良多,为了更好提升小班幼儿的社会能力与科学素养。特总结了在实施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落实的“三关注”:

(1)关注活动内容和材料的年龄适宜性。1)内容——基于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水平,选择点数五以内的物体,并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来配对。为主题的小班科学教学内容,让小班幼儿初步感知数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字与周围事物的联系。选取适宜的活动内容,包括教学难度、活动方案的适宜,关注小班幼儿的认知规律,探寻适宜的游戏活动方案。2)材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和事物。强调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必须回归生活,并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材料的运用方面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这些特点。本次选的活动材料糖果、袖套等让孩子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孩子的参与热情与探究欲望,获得亲身的体验。

(2)关注活动的游戏化、趣味性。过新年——是幼儿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可以一起玩、一起快乐。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选材要尽量有趣。本次活动以过新年为主题,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再加上明亮的色彩、有趣的瓢虫袖套及会“呼唤朋友”的小鼓,努力为孩子營造宽松的氛围,引导孩子积极参与。通过找朋友等游戏层层深入、在重难点“一一对应”这一块利用游戏反复巩固,合作交流突破难点,让幼儿易于接受与理解。

(3)关注幼儿个别化学习、连接的互动性。开展活动时要有良好的导入,活动过程中坚持师幼间、幼儿与幼儿间间多边互动的原则,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到每个幼儿是否参与互动,以便随时介入帮助。

7 活动启示

此次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本节课,虽然从整体上看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也存在着一定的可深入的环节:

(1)区域游戏中。每个区域张贴“进入小贴士”,限定该区域活动人数,幼儿通过数一数方法就能清楚知道该区域是否还能进入游戏,如活动人满,则该区域不再接待。这样既可以改善有些区域爆满,有些区域较冷门的现状;也可以由“数一数,人数够了吗”这一环节中巩固幼儿点数能力。

(2)生活活动中。如点心环节,可设置饼干卡,幼儿根据卡片标注的点数取饼干;设置“组长”,轮流做“组长”为组员领取餐具等。

总之,我们要更好地让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小探索数学的快乐和奥秘。

猜你喜欢
艺术教学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探讨
谈职业院校艺术教学中职业素质的培养
小学数学艺术教学构想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案例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