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探析

2016-07-07 20:59刘国龙陈波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数据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刘国龙 陈波

摘 要:2013年是全球诸多领域开启与大数据技术结合的伊始,我国也是最早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本国各行各业进行探索与相互融合的国家之一。高等教育领域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既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中的侧重点,又是高等教育领域自我发展的新兴领域,研究有其时代必然性要求。分析符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是研究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前提与基础。所以文章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研究现状与趋势、运行目标与价值、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与特点等方面做深入剖析与研究,以期提炼出符合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方案。这将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还将加快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进程,优化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完善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的研究,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与教育者对新技术、新领域的运用与探索能力,这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我完善具有重大推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3.02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3-0120-05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研究现状与趋势

2013年,徐子沛先生的《大数据》一书首次将“大数据”概念系统介绍于国内。由此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大数据元年。与此同时,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研究,成为我党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专家们高度重视的方向。张耀灿教授提出:“要制定专门指标体系,进行主动式分析,为此,需要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1]胡树祥教授则呼吁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者要高度重视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问题:“研究大数据的本质特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意识;顺应量化研究的新崛起,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2]2015年初,我党与政府发布《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重点与热点问题。 以中国知网为资料检索平台,以“Big Data”“大数据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获相关文献855篇。中国知网收录期刊达到7865种,覆盖收全率达到98.7%,这使得统计工作的误差较小,能够较为准确掌握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研究”的现状。

从表1可以得知,我国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早,自2015年以后迅速发展,这足以表明我党、政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对此问题高度重视,梳理历年研究成果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认知论维度研究。我国学者首先从认识与运用大数据对于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角度进行诠释。例如,黄欣荣教授认为:“大数据代表一种新世界观,万物皆数据,数据反映了世间万物的本质属性。”[3]因此,激发和利用隐藏于数据内部未被发掘的价值,可以快速实现教育领域的革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第二,国外公对民教育上的大数据平台运行经验及对我国的启迪。国外关于公民教育中思想问题与大数据结合研究源于2012年英国学者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教育理论提出与研究,之后该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国际机构(如UNESCO、IPEA、APEC等)与各国政府、机构(NCES、SASS、BLS)的关注,已形成了相应的研究成果,总体来看,这些成果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育控制预测论,即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去掌控学习者的进度、问题,分析其知识构成与能力程度等问题。同时根据大数据库的积累分析掌握学习者的规律并预测分流方向,进而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完善大数据监控预测平台将再次激发新型教育资源潜力,开拓教育的新时代;其次,数据分析方法论,面对海量的教育数据与个性化教育方案的要求,探索出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成为发展的关键。卡耐基·梅隆大学支持研发的STEM体系采用ERWin、Agile Data Modeling、ORM Diagrams、UML class diagrams等成熟教育数据建模制定指标体系、数据分析与表示,并应用于公民教育领域;[4]最后,全面发展论,即在充分认识了大数据技术对教育产生变革之后同时也认识了人不仅要对知识完善,也有对人自身发展的完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造就完善的人。”[5]因此,国外学者开始将大数据应用在心理教育、德育教育、舆情分析与思想行为等领域,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培养出全面综合的人。显然,尽管学者的观念不同,但其论点最终聚集于:公民教育大数据平台的内涵、运行方式与分析模型以及大数据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

第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途径及其效果研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道德教化,模糊化的东西比较多,利用好大数据的新方法与技术,达到量化分析与个性教育目的,进而与学习者成为伙伴与互助者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就需要通过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新观念,建立大数据库,培养数据人才队伍,提供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等一系列途径得以实现。[6]特别要同时对数据管理、数据保密、数据标准、数据人才培养等运行机制问题进行研究,以确保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的合理科学运行保驾护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建立数据安全防控与应急平台,一方面负责监管数据收集、存储、分析与数据使用者的安防工作;另一方面,应设置数据防御屏障,抵御黑客袭击,防止数据泄露。[7]

毫无疑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运行机制研究尽管已有一些建设性成果,但依然存在问题:一是直接借鉴与引入外国的经验,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特点结合不深;二是较多成果停留于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运行机制的内涵、重要性或紧迫性上的探讨,对于大数据运行机制的内容建设、相互关系、大数据平台运行机理研究有待深入;三是大多数学者采用定量定性分析探讨问题;四是缺乏具体细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运行机制方案与大数据分析实证研究;五是缺乏对如何利用大数据支撑我党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系统性与微观性思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目标与价值

大数据具有大量性、多样性、快速性、大价值四个优质特征,因而得到各国积极响应与加入。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中第四条原则指出:“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8]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行动发展纲要》。《纲要》提出:“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9]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科研者与工作者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提出新的历史使命与任务。所以,如何利用好大数据带来新技术与新资源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新课题与新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的运行机制目标在于:第一,架构出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运行实验平台;第二,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模型与算法,对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针对性分析,并通过思想数据之间联系找出行为相关关系,从而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做出判断与预测;第三,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向高校思想宣传部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定期提供大数据分析报告,以此促进高校思想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发展。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的管理体系与制度,以及大数据平台各运行内容之间关系与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与整合。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提供运行路径与平台系统运行管理思路,最终完善我党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挖掘出其实际应用价值:第一,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的开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探索有效的方式与方法,深度挖掘大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利用大数据资源与技术改变以往从“理论”回归“理论”研究范式,建立起从客观样本科学分析数据出发,验证与总结相对应的科学研究范式。确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科研创新方式,进而提供出更具有社会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第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由于“人”的多变性,导致研究结论常有概括性、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库积累被研究者的“数据痕迹”,通过冗余、过滤与分析积累其数据脚印,可以找出被研究者思想与行为规律,进而根据研究者需要诊断群体或是个体思想问题,并能预测被研究者未来思想动态与行为,将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进入“精准科学”层次。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向 “精准”式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转变;[10]第三,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资源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已经形成,学科依托平台已近完善,但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是学科资源整合不足、优质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重复建设与浪费屡有发生。因此可以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将学科资源进行统筹掌握,根据学科发展与学习者需要,将优化后学科资源转移分配到急需发展领域,使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本学科教育规律发展要求。同时,利用大数据资源与技术能够为我党快速准确掌握大学生多维性思想动态,确立与稳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弘扬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观提供助力。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积累、分析、评价与预测,保证我党在高校思想宣传工作中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与科学预测性,最终为我党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扎实有效的科学理论与决策建议。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架构与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架构为跨学科应用型研究。应秉持以“理论-设计-实验-实践”的架构思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网络信息学、计算机大数据学与统计分析学为理论先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将围绕着“怎么建”“怎么用”“怎么管”“为谁服务”为架构核心,并以相应实证研究作为验证根据。以期提炼出符合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架构方案:

第一,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的基础理论。从教育者、学习者、研究者与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的内涵与特点,得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的目标、价值与作用。同时,既要有良好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把握好运行机制的原则,即党的领导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一元与多元共享原则、决策与管理原则、使用与发展原则、引导与过滤原则。[11]

第二,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的领导与管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架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有效运行机制,使其成为我党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力量、新载体与新工具。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功能:首先,充分认识到党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领导与决策核心地位;其次,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的宣传影响力,突出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作用;再次,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的舆情监测与分析功能大力提高舆论引导力,加强互联网舆论管理。最后,通过管理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有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现与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的大学生,从而更好为我党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服务。

第三,架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方式与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方式主要有数据分析内容组织、数据源采集信息接收与存储、大数据冗余、过滤与初步联机分析、数据模型的人机联合分析、最后将大数据分析结果以可视化图表方式反馈给决策管理者,呈现了多角度、多步骤与多层级的特性。在大数据平台建设内容方式上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介入、党政宣传内容介入,舆论平台与舆情分析介入,思想心理干预与监控介入等。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包括:分析、控制与反馈机制;引导、协调与整合机制;防范、扩散与教育机制、宣传、管理与决策机制。

第四,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分析的路径与模式。已有研究表明,大数据分析路径主要依赖采集与储存数据库知识的发现,因此大数据分析路径将采用奥尔森模式中的聚类与概要事后描述方式。首先,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发现AHP法确定各分类数据目标权重,再对海量大数据之间相似性进行分组聚类,做出聚类结果评估与初步结果描述、解释,从而形成基础性树状图结果。其次,进行回归分析,利用SAS、SPAA软件分析找到数据之间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得到稳定数据分析模型。再次,搭建高度平行处理的神经网络,通过神经网络将其结合为统一整体,通过录入数据,神经网络可以自动设别、记忆与思考,最终得出数据分析结果。再应用贝叶斯统计方法以及MCMC算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模拟与检测。大数据平台分析模式包括目标理解、数据理解、数据准备、建立模型、模型评估、分析发布等六个方面,其中目标理解与数据理解是大数据分析模式的基础,数据准备与建立模型是大数据模式核心,模型评估保障大数据分析模式的稳定与安全,分析发布是大数据分析模式的作用与影响。[12]

第五,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相互作用。主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内容之间联系、作用与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制定大数据平台运行标准,包括指标核心、数据目标、平台运行体系、使用途径与运行联系等,进而通过多元化的大数据平台分析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方式转变及发展的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研的影响与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优化资源与经济价值的影响及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与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最终为我党提出大数据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核心问题与对策,为推进我党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发展服务。(详情请见图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运用与管理等整体运行机制具有自身特点。表现在:首先,从大数据角度能更为全面与透彻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及其思想动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次,采用大数据分析模式解读个体思想,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模型,从数据角度探讨个体思想与行为规律;再次,采用“互联网+”时代下移动终端APP采集数据方式,体现显性与隐形统一。贴合大学生实际喜好,有效激发大学生参与度;最后,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舆情与心理实验模块结合互动,整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质量,为我党高校宣传工作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四、结 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研究是典型交叉学科的创新研究,因此,其需要结合数据统计学、跨学科研究。借鉴计算机科学、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成果,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教育范式转变。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研究的同时,要树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具体与一般相结合的观念,也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克服学界研究成果中多理论指导,少实证研究的问题。这样才能构建出具有实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系统平台,才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化、分析与预测进行精确掌握,达到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终推进我党在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基本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4(7):8.

[2] 胡树祥,谢玉进.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2.

[3] 黄欣荣.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变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99.

[4] Hopins Brain.Expand your digital horizon with big data[J].Forester,2012(9):69.

[5] Dwork Cynthia.The high education for big data Analysis[J].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2011(1):36.

[6] 王海建,大数据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8):39.

[7] 胡子祥,余娇.大数据载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伦理挑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85.

[8]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15-01-19].http://www.gov.cn.

[9] 促进大数据行动发展纲要[EB/OL].[2015-01-19].http://www.gov.cn.

[10] 李怀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49.

[11] 梁剑宏.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新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248.

[12] Brian Evelson.Research on High Education of Big Data System of the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onal Capability[J].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2014(6):19.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大数据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仓储运营支撑平台设计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袜业行业大数据平台的应用研究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