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资助育人现状与对策

2016-07-07 15:03曾建荣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职业学校对策

【摘 要】以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资助育人机制平行运行状况为例,分析研究学校资助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阐述推进学校资助育人机制建设的对策:健全“全员资助育人”机制体系,创新开设“全员资助育人”大课堂,实施“微时代”资助宣传摸式,建立“资助育人”精准跟踪管理制度,建立“全员资助育人”评价体系。实现资助育人的有机结合,达到资助与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学校 资助育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24-03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经,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近十年来,国家又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逐步解决各教育阶段公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提出了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资助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为最终目标。

资助工作与育人教育工作的政治背景,决定资助工作必须服务于学校的育人教育工作,两者相互渗透并有机结合。资助育人问题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职业(技工)学校教育教学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资助管理工作的新课题。

一、学校资助育人机制运行现状与问题

(一)资助体系构成与运行情况

自2007年以来,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资助体系基本构成,学校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自治区政府奖学金、劳动预备制学生技能培训补贴和生活补贴资助政策以及勤工俭学及社会资助体系。资助学生的资金来源以国家、政府为主,以学校和社会为辅。资助的学生包括在校的中职(技工)学历教育学生和劳动预备制学生,即在校学习的中职(技工)学历教育学生(学籍学生)可获得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自治区政府奖学金等资助;非学历教育学生(劳动预备制学生)可获得技能培训补贴和生活补贴,非学历教育学生培训期满一年可直接转入学历教育,享受中职学校国家资助政策。特别困难的学生还能通过学校勤工俭学和社会资助的途径获得更多的帮扶。学校运行的国家、政府、学校和社会“四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实现学校资助全覆盖,资助面达100%。据统计,2010—2014年,学校受助学生累计人数为44635人次,平均每年受助学生人数为8927人次;资助累计金额为9791万元,平均每年资助金额为1958万元。

(二)德育工作体系实施与运行情况

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于2009年4月由始建于1978年的原南宁市技工学校、南宁市一轻技工学校、南宁市二轻技工学校、南宁市民族技工学校、南宁市医药技工学校、南宁市财经学校六所学校合并建立,是南宁市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肩负着我国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和技师、高级技师人才的教育教学培养任务。学校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以“十大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为主线,推行“全员育人”模式,营造素质教育校园氛围,打造校园文化,进一步推进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就业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的实施。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效没有得到彰显。据调查,2014年,学校全体教职工总人数为586人,其中,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47人,参与资助育人工作的人员有21人;专业课程老师369人,参与资助育人工作的人员有23人;德育课程老师18人,参与资助育人工作的人员有5人;工勤工作人员45人,参与资助育人工作的人员有2人。全校参与资助育人工作人数占比仅为8.7%。

(三)学校资助育人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

学校实行“资助育人”平行模式,资助体系由学校资助办组织实施,德育工作体系主要由学校学生科、团委、班主任和德育科老师负责。实际工作中,资助与育人工作两者平行运行,相对独立,缺乏合力,效果不够凸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学生资助工作方面

第一,学校资助政策宣传工作不到位。资助政策宣传以板报和发放宣传手册、QQ群方式进行,宣传范围狭小,宣传内容仅强调资助项目的种类和资助标准及资金用途,至使学生对资助申请、认定、评定程序了解不彻底,理解不透彻。班级评定存在倾向学习成绩好的班干部学生等,至使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资助工作不够公正、公平。

第二,学校资助政策宣传缺乏育人内容。学校没有充分利用资助政策“经济助困杠杆”的有效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强自立,健康成长,成为信仰坚定、意志坚强、有内涵修养、有技能特长、知恩感恩、报效国家、回报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国家富强和发展做出贡献。

2.全员育人教育方面

第一,学校推行的“全员育人”模式在具体工作中淡化。部分教职工对学校育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对资助育人内涵的理解带有片面性。普遍认为,资助与育人无联系,资助工作是学校资助办和班主任的事,育人工作是学校学生科、团委、班主任和德育老师的事。部分教职工还认为资助是学生得资助,属“不劳而获”的国家经济资助,与老师没有多大关系。由于学校全体教职工思想认识不统一、不到位,全员主动参与资助育人工作的人数占比仅为8.7%,至使“全员育人”模式在具体工作中淡化,育人效果不够凸显。

第二,学校“育人教育内容”不够全面。在育人教育工作中,部分德育课程和专业课程老师基本以说教方式完成课程课时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没有与资助功能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学生励志成长、感恩教育有机结合。育人教育内容以课程理论为主,育人教育内容枯燥单一,部分学生上课感到乏味,有厌学逃学、不愿吃苦、不愿奋斗、不知感恩、不知报恩等现象,反映了学校育人教育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三,学校育人教育形式缺乏多样性和时尚性。学校在育人教育形式上,以育人主题活动为主线,内容也很丰富,但忽略“微时代”师生喜欢的即时性和时尚性元素,师生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不高,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二、推进学校资助育人机制建设的对策

针对学校资助育人机制平行运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健全“全员资助育人”机制体系

全员资助育人机制的内涵是指学校的每个人(包括校级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专业课程老师、德育课程老师、工勤工作人员)都要了解资助政策,参与培养育人的工作,它是全员育人的价值导向。

图1 全员资助育人机制体系

加强全员资助育人内涵建设,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改革“资助育人平行模式”相对独立的工作模式,精准聚力推行“全员资助育人”机制体系(详见图1),明确学生资助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教育的根本任务,将资助与育人工作体系相互渗透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解决“资助育人平行模式”存在的问题,使“全员资助育人”机制体系更为科学,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确保学校资助育人机制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以达到良好的资助育人效果。

(二)创新开设“全员资助育人”大课堂

拓展资助育人空间,将“全员资助育人”大课堂开设在校园内的教学区、活动区和学生宿舍区及家庭和社会,形成育人合力。课堂内容以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就业育人”的德育工作内容为主线,以资助政策宣传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及每个学期举办的“才艺技能节”为载体,从德育工作体系每个环节入手,以资助工作为突破口,整合师生在教学、学习和生活中相互联动形成的正能量典型育人的案例,编成微故事、微视频、微电影、微课件,形成学校资助育人大课堂鲜活的大课程体系和育人资源。学校每一位教职工和每一位学生都是“全员资助育人”大课堂的主体,其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育人者又是受教育者。开设“全员资助育人”大课堂,就是要营造一种相互平等的育人平台和环境,借助大课堂平台和大课程体系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唤醒本我,学会感悟,塑造人格,成为“魅力”老师和“魅力”学生,以达到学校全员相互学习,共同育人,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实施“微时代”资助宣传摸式

微时代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至今并没有确定的定义,包含着文化传播、社会交往、私人心理等各方面内容。笔者认为,微时代是建立在新兴网络信息交流技术基础上的、以短小精炼和快速传播为主要特征的人际信息交流及社会文化信息传播时代,微博、微信等音频、视频、文字的普及,标志着“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互动与高效的明显特征。学校采用“微时代”资助宣传摸式,让微博、微信、QQ、MSN等多种聊天工具广泛渗入到学校资助育人的实际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克服资助政策宣传工作以板报、发放宣传手册等造成宣传不到位的局限性,帮助老师、学生和家长及社会以最快速度关注并了解实时性的国家资助政策和学生认定、资助申请等相关信息,并实时联系,确保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家户喻晓,做到学生资助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同时宣传学校师生之间友善、奉献、自强、拼博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

(四)建立“资助育人”精准跟踪管理制度

资助是一种爱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在校就读期间的经济生活困难问题。而育人是一种精神的引领,是教育者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心态。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每一位帮助过自已成长的人。激发自己努力拼搏,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

建立“资助育人”精准跟踪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建立资助育人档案管理制度,落实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收集整理资助育人档案材料,形成资助育人的校本资源。另一方面,还要实施精准跟踪管理,跟踪育人者和被育人者的成长过程,挖掘他们“魅力”的人生闪光点,通过他们的成长将资助爱心的力量继续传承下去,不断光大学校资助育人精神,拓展学校资助育人新局面。同时也建立起曾经的受助人,利用自己的力量资助新人的传递机制,让资助精神和育人精神在社会上得到发扬光大,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意识和行动,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爱社会。

(五)建立“全员资助育人”评价体系

评价就是运用一个标准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建立“全员资助育人”评价体系,就是要建立健全学校全员资助育人的规范管理制度,设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即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基础发展、综合素质等进行评估;对全员教职工自身的政策执行力、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业发展和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品德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评优评先、经济效益挂沟。让师生员工明确学校资助育人目标与任务及保障措施,从而促进师生员工全面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资助是一种经济手段,是一种帮扶手段,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育人才是核心,才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学校资助与育人工作,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要始终把两者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以育促教,形成学校特色文化,彰显学校人文关爱,最终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推动学校教育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这正是中职学校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2

[2]彭希林,黄河,刘碧霞,刘小勇.论高校全员育人机制建设[J].高校高职研究(文教资料),2009(6)

[3]穆娜.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6(1)

[4]马多勇.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5)

【基金项目】南宁市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南宁市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职业学校感恩励志教育途径探析”(2014XSZZ08)

【作者简介】曾建荣(1962— )女,广西柳江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南宁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业务主管,馆员,研究方向:教育综合管理、资助育人研究。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职业学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