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抗洪中的“科技神器”

2016-07-07 15:49本刊综合报道
中国科技产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抗洪神器防灾

◎ 本刊综合报道

2016抗洪中的“科技神器”

◎ 本刊综合报道

江苏:抗洪“奇兵”,以“技防”协助“人防”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1998年还偏多5%,暴雨过程偏多6次,南方多地告急。李克强总理赶赴灾情一线察看部署防汛,30小时“转战” 安徽、湖南、湖北3省汛区。

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涝灾害,我国已经拥有比18年前强得多的抗洪救灾能力:各地累计投入抢险人员61万多人、机械设备3万多台班,消耗防汛物资3.3亿元;中央财政安排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11.65亿元,支持地方防灾减灾;武警部队累计用兵1.6万人次,动用装备机械395台(艘)。武警官兵和受灾各地干部群众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值得一提的是,受灾各地凝心聚力,科学部署,将各种科技装备投入到抗洪救灾中,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6月以来,江苏各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天气。虽然汛情紧急,但一批新技术、新装备在江苏各地抗洪排涝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技防”协助“人防” ,“技防”成为今年江苏抗洪抢险的一支“奇兵”。

南京市水利局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搭建“智慧水利”信息化平台,移动千里眼监控平台和数据专线项目可满足水文数据的监测、采集、管理需求,实现对长江等主要河流、湖泊等重点防汛对象的24小时全方位监测,并实时将相关数据上传至后台管理系统。

“中小型水库信息采集传输关键技术”在江宁区所有水库得到应用,大幅度提升对水库水位变化的掌握能力。

7月7日凌晨,南京遭遇特大暴雨,地铁1号线中华门站因雨水倒灌,全站失电。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迅速组织人员调拨发电机组,动用可自主发电、拥有强大排水功能的移动水泵车,可抢险能救援的水陆两用汽车等一批新装备赶赴现场开展紧急抢险,及时恢复了中华门地铁站供电。

湖北:暴雨来袭,国产“抗洪神器”再显神威

近日,武汉暴雨导致公交瘫痪和全城内涝,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场强降雨已累计降下560.5毫米,突破武汉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周持续性降水量最大值,甚至超过1998年周持续性降水。小米公司向武汉捐助55万元应急物资,包括LED灯、移动电源等。为了在抗洪报道中开展航拍,实现新闻的可视化和直观的全景呈现,小米科技还特别提供了两台小米无人机,加入抗洪报道组。

7月6日,湖北武穴市太白湖丰收港段决堤口处,中部陆军某舟桥旅300名官兵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在决堤口打造了一个长80米、宽10米、高9米的“抗洪神器”——钢木土石组合坝,确保了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这是1998年第27集团军创造的“钢木土石组合坝”封堵技术在全军成功推广和传承的一个典型范例。

国产“抗洪神器”钢木土石组合坝(围堰),就是用钢木做成桁架,打到溃口下面的堤口上“生根”,再在桁架空间内用沙袋填充,同时在上游抛填土料形成地碶,水流将土石带至溃口围堰时就可以将大小孔眼逐渐堵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所长丁留谦说,堵口的时候水流太大不能完全填满,否则会直接冲散冲垮,先做桁架“生根”能够支撑、立稳,水也可以流动,在用沙袋借框架结构填充,沙袋不会被大水冲跑。这种方法符合水流的特点,比较科学。

安徽:以水治水,“橡胶子堤”助力高效抢险救灾

在安徽省望江县伍玖圩抢险现场,武警水电部队首次运用了新型专业防洪抢险储备设备——“充水式橡胶子堤”。记者在现场看到,救援官兵每6人一组,迅速铺开橡胶袋,用魔术贴将多段橡胶子堤连接,接上水阀门后洪水快速流入橡胶袋中,包裹上护坦布,随后用固定桩将子堤固定,不到20分钟,一道“以水治水”的长12米、高0.7米的橡胶子堤就“筑”了起来。

这种装备又被叫作“移动折叠式堵水墙”,外层是结实耐磨的高强度帆布层,里面是不透水的橡胶水囊。压缩状态时轻便易携,哪里有险情就可以搬到哪里;使用时可就地取材,用水的自重作为重力进行溃口围堵。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可重复使用,不怕浪打水冲,可极大提高抢险效率,有效控制洪水漫坝险情。

湖南:专家指导,减轻农业灾害损失

近段时间,强降雨造成湖南多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面对灾情,湖南省各级农业部门,加强分类指导,科学有效应对,努力减轻农业灾害损失。

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加强与气象、水利、财政、民政等部门联动,认真履职,严格遵守防汛抗旱值班规定,切实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6月以来,湖南省农委联合省气象部门在湖南农业信息网等平台发布预警和防灾救灾技术信息40余条。

狠抓分类指导。针对汛期气候趋势,积极组织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先后制定下发了水稻、柑橘、茶叶等作物防灾减灾技术建议;下发《关于抓好农作物灾后生产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切实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技术措施。灾区各级农业部门第一时间组织粮油、经作、蔬菜、土肥、植保、种子、农机等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下乡进村入户,因地制宜帮助和指导农民落实相关技术措施,确保灾后恢复农业生产。

猜你喜欢
抗洪神器防灾
古代降暑“神器”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的夫妻档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告别爱人》
————献给抗洪烈士
美肌自拍神器 一拍就有大长腿
自拍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