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媒介与大众文化研究

2016-07-07 09:36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网文恐慌大众文化

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



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媒介与大众文化研究

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

主持人语:写作源于内心的表达需要,无论以何为载体。时至文化产业欣欣向荣的当下,对于创作者而言,即便是以文卖钱,其投身于文化产业的初衷,也仍出于其思想、情感、逻辑、理性和智慧等等的表达需要—赚钱,可以有无数种方式。而文字载体经历了从远古时期的古陶到商周时期的龟甲、兽骨,汉代的纸张,再到当下的数字媒介,传播形式、传播范围再到传播速度、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乃至传播内容的生产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载体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因此,文字载体的演变史,实可视为人类文明的发育史。从这个意义上来反观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文学写作以及信息呈现方式,我们便可以窥探文明传承的基因序列,获得一种比较的视野和旁观的立场,透视和揭开时代的不安与躁动表象下的“达•芬奇密码”。

基于这样一种目的,我们组织了本期“媒介与大众文化研究”专题。中文网络文学1991年从北美高校诞生至今,前后不过30年时间,从最初的个人化写作到时下的商业写作,从得不到主流学界的认可到当下研究成果蔚为大观,网络文学、媒介乃至作者和读者都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道路。截至目前,关于网络写手及网络文本,无论是研究还是阅读,采访、绍介都比较多。然而,对于网络文学背后那只强大的“推手”—网文公司和网文编辑,时下的关注并不够。进入商业写作时代,网文公司和网文编辑对于网文生产、作者创作、读者阅读的作用不可小觑,他们恰恰是流行文本和阅读时尚的缔造者,也深谙文本运作和生产之道,在文本创作与接受之间,他们是真正的知情者。然而,与作者、网络文本与读者的亲密接触不同,网文编辑多为幕后英雄,在研究和阅读中,常常被忽略。有鉴于此,趁阅文集团总经理、起点中文网总编辑杨晨先生来苏州大学讲座之机,凤凰传媒学院的周密、董璐璐同学对杨晨就其个人网文创作及从业经历、网络文学作家和网络作品的IP运营进行了采访和整理,交与本刊发表,为网络文学以及媒介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一手文献。

网络文学研究不仅仅需要文化现象和文体研究,还需要深入的美学研究。网络文学创作是一种全民狂欢,文本具有典型的民间性,民间性是中国网络文学深受大众喜爱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充分说明了其与中国传统小说审美因子的一脉相承。不难看出,网络文学仍是中国传统小说在新媒介中的现代变体,尽管其内核已经植入了众多现代性因子。吴长青先生的《民间叙事传统与网络文学创作》一文认为,网络文学的民间性延续了明清以来中国传统文学的平实化与平民性,文章从网络文学的发展阶段论中寻找理论依据,并试图从明清以来古代文学历史典籍考察的已有成果中发现网络文学与民间叙事传统之间的种种联系。文章对研究网络文学的民间叙事作出了很好的努力,对民间叙事传统与网络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学理剖析,既有学术思维,也有材料论证,有一定学术价值。但论文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作者文字表达不够流畅,各部分内在的逻辑关系与论证结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从治学严谨之要求而言,本文尚有努力的空间。

王琛的《道德恐慌视域下的网络游戏负面报道》一文,以斯坦利•科恩的“道德恐慌”理论为依据,以2003年到2014年媒体对网络游戏的一系列负面报道为研究文本,对当下人们对于网络游戏的负面刻板印象形成过程中媒体的报道框架所发挥的功能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评述重在呈现媒体对网络游戏在公众心中的负面形象如何一步步定格,有力揭示了网络游戏负面报道产生道德恐慌的内在机制。文章对样本的选择、梳理和描述,切合实际,脉络清晰,问题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在反映论框架中,这一现实问题通常被忽略,被简单化,无法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机制和针对这种现象的因应策略。该论文没有陷入既有窠臼,通过对道德恐慌理论中媒介库存和社会遗存这两个概念的阐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术原则,展开言之有物的研究和讨论,抓住了道德恐慌理论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作者尝试对道德恐慌理论在互联网传播情境中的适用性问题进行辨析,并试图由此进一步发展该理论,显示了作者在这一命题研究中开阔的、与时俱进的理论视野。当然,如果能更充分地吸收相关的理论资源,建立更为清晰的道德恐慌分析框架,则会进一步呈现理论的深度。总体而言,这篇论文从选题到立意,从材料到观点,从语言表达到逻辑结构,都做到了规范、严谨,颇有新意。

“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栏目设立七年以来,“媒介与大众文化研究”专题尚属首次确立,无论选题还是稿源,都有待成熟。我们试图在国内外既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有所突破,对当下的媒介与大众文化发展走势有所把握,有所预见,也期待海内外研究者能够借助此平台参与讨论,共同对当下如火如荼的媒介大众文化研究有所贡献。

猜你喜欢
网文恐慌大众文化
Cartoons
“本领恐慌”与“看家本领”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