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一号专案”文本的坚守与变革

2016-07-07 03:54庹继光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2期
关键词:专案文字案件

■庹继光



澎湃“一号专案”文本的坚守与变革

■庹继光

最近两年,根植于传统媒体的上海澎湃新闻已然成为客户端发展的一个典型个案。在总体定位上,澎湃新闻立足于传统媒体现有的专业化信息内容生产体系,强调自己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以最活跃的时政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作为媒体发展的两翼,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最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与澎湃新闻的整体定位相匹配,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一号专案”板块集中关注司法领域的各类信息,定位于发掘大、要、新、奇司法个案,强调独立专业调查、敏锐细致观察,宣称将努力创建新的政法新闻报道范式。

在兴办之初,澎湃新闻引进、复用了《东方早报》的部分采访、编辑和经营团队,这使得它在许多方面深深打上了传统媒体的烙印,尽管其内部人员曾撰文指出:“澎湃之路”的特别之处之一就在于“新闻生产彻底互联网化”①,但外界普遍分析澎湃新闻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转型,其运作思路在相当程度上沿袭了纸媒的运作风格,如内容上仍延续了严肃、深度和篇幅较长等特点,而其文本作为信息内容的表达载体,一方面保留了传统纸媒固有的文本风格,另一方面也在努力适应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要求。“一号专案”的新闻报道在相当程度印证出了这些特征,总体上表现出“内容为王,新形式为辅”的理念,但在具体表达上未能实现最佳结合,内容上的固守表现得不错,而主动运用新媒体手法呈现则存在某些不足。

内核的延续:信息准确与表达合理

司法领域的各种案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的问题。合格的案件报道一方面要如实披露案件的准确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国家和商业机密等信息例外),另一方面有责任将案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影响等揭示出来,达到有效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和守法意识等效果,使公众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为此,所有的司法类新闻媒体,尤其是聚焦个案报道的板块或栏目,都有责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展开有节制的报道、富有理性的评说等,营造客观公正的舆论环境。

要实现这些目标,相关报道的文本呈现应当符合几个基本的原则:第一,新闻报道主题是切合案件本身的实质性问题,不蔓不枝,不将其他与案件无关的绯闻、传闻等作为重要内容加以渲染;第二,新闻报道对于案件内容的抉择应当做到把握得当、尺度精准,不“选择性”遗漏重要事实,甚至导致案件的事实叙述不清晰、明确;第三,报道案件的语言力求合法、理性、严谨,新闻中使用的法律专业用语要做到准确无误,不要出现常识性差错;第四,标题的拟制应准确揭示或提示案件事实,不做“标题党”;第五,新闻稿件的配图等应当契合报道需要,不能随意使用“图文无关”的图片进行感官刺激,也不应使用血腥、惊悚的图片吸引眼球,甚至使人产生不适感等。

《东方早报》是澎湃新闻的母体,其大量资深采编人员为澎湃新闻采制专业化、优质化新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严格把关、慎重处理个案报道显然成为“一号专案”的基本原则,笔者浏览了“一号专案”上刊发的部分报道,整体上没有违背上述原则,如2016年2 月29日刊发的《他在被查前揭发薄熙来的犯罪事实,为啥不算立功?》是“澎湃新闻”记者自行采写的分析性报道,核心内容是披露薄熙来昔日秘书吴文康受贿案终审中的一个重要法律事实的认定,吴文康曾检举、揭发了薄熙来滥用职权的犯罪事实,其本人认为这一行为应算有立功表现,但法院对此未予采纳,最终判处其无期徒刑。文章针对“为啥不算立功”的问题作了解释,主要解释手法是采访专业人士,请他们澄清相关的法律依据。整个报道言简意赅,没有涉及与此主题无关的事实,标题也紧扣中心,没有炒作任何的“卖点”或“看点”。类似的情形还有许多,2016年2月28日刊出的《香港“失踪”书店老板桂敏海涉嫌非法经营罪被解回再审》同样是澎湃新闻记者自行采集的报道,全文主要引用警方提供的信息,没有自行转引网络上的各种传闻等,标题也是完全记叙新闻事实,没有任何的炒作成分。

法治新闻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对于案件的评议必须客观公正、合法合理,它隐含的一点是自觉坚持新闻生产的“原教旨主义”——严格将新闻事实与评论分开,虽然在提供消息的同时也提供意见,但两者截然区分,绝不含混。对于这一点,“一号专案”也坚持得比较好,2015年6月11日该板块转载《人民法院报》微博,信息主体内容是“安徽籍男子编造‘薄熙来案一审审判长自杀’谣言,被行拘十日”,稿件文字简练——据《人民法院报》微博官方微博消息,4月1日7时54分,安徽籍男子孔祥德以“匪首张麻子三”的网名在新浪博客发布薄熙来案一审审判长自杀谣言,引发较多网民关注和转发,影响十分恶劣。记者9日从安徽省安庆市公安局了解到,谣言散播者孔祥德被安庆市公安机关依法处予10日行政拘留。后面还附上了《人民法院报》微博的网络截图。对于此案,任何人均可发表评论,但编辑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其实,澎湃新闻也会针对法治新闻发表评论,如2015年12月30日他们专门发表社论《周文斌案需要凝聚法治共识》,态度鲜明地指出——即便周文斌罪大恶极,也享有依法、按程序确定其有罪的权利,定罪的证据要符合事实和逻辑,要能释解各方疑点,真正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应是法治共识。

形式的变革:参与有路但体验不足

在澎湃新闻正式上线之初,就有学者指出:从澎湃新闻的“关于澎湃”的自我说明来看,这一平台具有新闻生产“原教旨主义”和“网络化生产”的混合特征,是结合了专业新闻组织和网民智慧而形成的新闻聚合平台。②基于此,澎湃新闻不仅要将优质的传统新闻内容移植到新媒体平台,还应当在功能设计、视觉设计和读者互动等技术层面作出努力,增强用户的体验与互动。从“一号专案”当下的文本呈现来看,虽然按照澎湃新闻的统一模式设置了用户参与的路径,但由于报道形式不够新颖、表达方式缺乏冲击力、回馈不及时等,用户体验感很弱,难以真正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媒体产品。

在澎湃新闻的网页和移动客户端上,设置了追问、跟踪、收藏和评论、点赞等5个按钮,用户可以对看过的每一条新闻进行这几项操作。打开“一号专案”的页面,也很容易发现这些按钮,其中“评论”和“点赞”通常是用户最习惯于使用的功能键,以前引的《安徽籍男子编造“薄熙来案一审审判长自杀”谣言,被行拘十日》一文为例,评论跟帖有85条,点赞也达到44次,“追问”则有两篇,分别是6月11日发出的“影响十分恶劣——请阐述”和6月12日发出的“让这个审判长上上镜头不就完了?”在这些“追问”下面也设置有“我来答”和关注功能按钮,但没有任何回复,显示“一号专案”的运营操作人员对用户的参与行为并未给予积极回应。

此外,笔者在3月9日下午统计了“一号专案”自2016年3月份以来刊发的新闻报道情况(见图表),对于其文本表现形式、信息来源、跟帖(评论)、点赞、追问等情形进行了梳理——

序号标题 信息来源 文本表现形式 跟帖 点赞追问1 兰州大学一研究生论文造假被开除学籍,状告母校终审败诉 转载(兰州晨报) 文字 143 44 0 2 “男友举债照料”的植物人女孩醒后称遭家暴:被擀面杖打后脑 转载(北京青年报) 文字+图片 209 22 0 3 内蒙古巨贪贪污受贿超6亿被诉:索贿五千万为儿装修美国房屋 转载(新华网) 文字+图片 238 237 1 4 全国人大代表:呼格案后,内蒙古制定了干部干预司法追责制度 转载(中国日报) 文字+图片 2 8 0 5 安徽桐城原副市长潘章生受审:退还45万元被认定是掩饰犯罪转载(安徽商报、安徽网) 文字+图片 4 23 0 6 傅艺伟涉毒被抓视频曝光:7年前已接触过毒品,儿子发文致歉转载(北京电视台、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微信公共号)文字+视频 318 236 0 7 呼格案追责进展:当年案件主办人冯志明已移送法院,等待宣判 转载(法制晚报) 文字+图片 38 50 1 8 北京去年抓获1.2万名涉毒者,“朝阳群众”等品牌打响 转载(央广网) 文字+图片 25 24 0 9 广东某部队送货员与境外间谍勾联,潜伏部队6年策反多名军人 转载(中新网) 文字 136 68 0 10 360、115、乐视网盘涉黄:“扫黄办”查淫秽视频百万部 转载(央广网) 文字 155 21 0 11 “妲己”傅艺伟被朝阳群众举报容留他人吸毒,已被警方带走转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微信公共号、中国新闻网)文字+图片+延伸阅读 182 46 0 12 杭州首例人身保护令发出仅一月女方再遭家暴,丈夫庭上笑出声 转载(钱江晚报) 文字+图片 39 23 1 13 百亿集资诈骗案:有领导以为鼓励新兴产业参加活动反成托儿 转载(新华网) 文字+图片 4 17 0 14 福建男子因与嫌犯同名被关17月,清白后申请国家赔偿获立案 原创 文字+图片 59 133 1 15 党报刊文:健全司法职业保障,莫让政法干警流血又流泪 转载(人民日报) 文字+图片 34 28 0 16 人民法院报追记遭枪杀法官马彩云:她用生命捍卫尊严 转载(人民法院报) 文字+图片 22 33 0

从图表中不难看出,“一号专案”的文本变革相比网络媒体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文本输出端,信息总量及原创性严重不足。在9天时间内发布16条新闻,平均每天信息发布不到两篇;更严重的是,16条新闻中,真正由澎湃新闻记者自行采集的报道只有1篇,其余的都是转载稿件,与澎湃新闻宣传的“七成新闻系原创”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第二,就文本呈现而言,表现形式略显单一。作为纸媒信息向网络信息的平移,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文本呈现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呈现优势,根据新闻内容采用适当的表现形式,包括文字、视频、图片、数据图等,但“一号专案”显然没有完全运用多媒体方式丰富文本的冲击力和传播力,大部分新闻仍限于纸媒惯用的文字和图片两类,只有一条新闻中出现了视频,更有两篇报道纯粹是文字稿,连图片也没有配发。

第三,从文本的传播效果来看,用户体验明显不足。由于文本表现不佳,“一号专案”上的稿件几乎都没有引起用户的关注和兴趣,评论和点赞数量普遍较少,追问更是难得一见。

在2016年初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上海报业集团社长裘新提出:澎湃将继续强化原创优势,加强在社交功能、大数据挖掘及可视化新闻等方面的探索,实现原创图文新闻与可视化新闻并重、新闻与社区并重的全平台格局。这其实也是“一号专案”文本变革的方向和目标所在,只有加强原创性、实现新闻报道的可视化、增强用户体验与互动等,“一号专案”才能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法治传播新媒体平台,赢得公众的青睐。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注释:

①孙翔:《新闻客户端的“澎湃之路”》,《青年记者》2015年第18期。

②朱春阳、张亮宇:《澎湃新闻:时政类报纸新媒体融合的上海模式》,《中国报业》2014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专案文字案件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左脚丢鞋”案件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继续强化DTS Play-Fi功能,给予客户更好的听觉体验 专访XPERL专案经理罗建豪先生
台军13项“自研武器”预算遭冻结
某市某工业园多家企业违法信访举报案专案稽查
某市某企业信访案件专案稽查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