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酷吏文化探究

2016-07-07 06:22冯振强
中国市场 2016年22期
关键词:酷吏西汉构建

冯振强

[摘要]西汉酷吏是为维护帝王统治而产生的,他们大多能坚守职业操守,在监督、惩处权贵违法犯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其中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当前党对权力滋生的腐败犯罪现象采取了强力措施,鉴于此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权力监督机制的不足及缺乏造成的。因此,应当在借鉴酷吏文化中所体现的监督惩处机制优点、抛弃其不足的同时,积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机制,为维护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努力。

[关键词]西汉;酷吏;权力监督机制;构建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293

面对现实的贪腐形势,党中央再显反腐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重要思想,向各类贪腐犯罪“宣战”。贪腐犯罪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而目前的监督机制也存在着不足,需要完善。以史为鉴,笔者拟从西汉酷吏文化中寻找可借鉴内容。

1 酷吏产生的原因及背景

汉初,当时的国家百废待兴,统治者采纳了道家的“无为而治”,实施较为宽松的法律、政策,这也确实促进了西汉经济社会的稳定繁荣。但这样的统治方针同时也滋生了不少政治社会矛盾。如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对中央政权形成了很大威胁;富商大贾掌握巨额财富与中央政府财政的困窘;地方豪强游侠制造的黑恶秩序与正统的王权秩序;外戚、贵族及诸侯王的骄奢淫逸及权力膨胀危及皇权统治,等等。再加上匈奴入侵和边疆骚乱,西汉王朝面临着十分紧张的内忧外患。而统治者要解决这些尖锐的问题,维护自己的政治措施和统治,就必须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熟谙法律、手段强硬、行法不避权贵的官吏来执行,这就给酷吏的兴起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奉法循理的“循吏”已不合时宜,严峻威猛的“酷吏”正是时代所需。而酷吏也凭借其“残酷性”的行法手段起家,成功的推行法家的统治思想法家思想积极性表现在依法治国、刑无等级及保持法律稳定等,但其主张的以刑去刑并坚持重刑主义的思想,也是西汉酷吏过多使用残酷性刑罚的基础。并捍卫了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秩序和国家安全。因此,汉代酷吏的产生是情势所使,解决多重矛盾,维护帝王统治的必然选择。

2 西汉酷吏概述

2.1 酷吏的司法过程及效果

范晔说汉世所谓的酷能者都是“敢捍精敏,巧附文理,风行霜烈,威誉谊赫”,这话准确地道出酷吏的执法特点及其效果。王温舒查办案件,以吏治吏,以盗治盗。其在河内办案迅速,痛杀豪奸之家,三月之内,野无犬吠之盗,其属吏也被冠以虎吏。司马迁为此讽刺道:“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酷吏必有酷刑,刑讯经常使用。酷吏宁成做函谷关都尉掌管该地郡兵,黎民百姓都说“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酷吏杜周审问时官吏逼着受审者承认被告发的罪名,如果不服,就严刑拷打,直到承认为止。郅都“行法不进贵戚,不畏强权,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一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义纵族灭河内郡豪族穰氏,道不拾遗;张敞办案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尽行法罚。由是桴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酷吏严延年上任分遣官吏考掠两高氏,因其属下做了两份不同材料,而被判处死刑,对两高氏穷竟其奸,诛杀各数十人,有屠伯之名,郡中震恐,道不拾遗。赵广汉敢作敢为,办案快、严、狠,重锤出击,京兆掾杜建负责昭帝陵墓的修建,其宾客借此机会大谋不义之财,赵广汉先警告,不听,便逮捕了杜建,当时中朝贵人、豪杰、名士,纷纷找关系求情,赵广汉均不买账,其能执法有效在于最高统治者赋予的“一切便利从事”。整体来说,可将酷吏执法概括为酷刑多用、不为强权、据法守正、操守廉洁,但也有反面形象,如舒死时,家产累计数千金。还有“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枉法媚上的杜周等人。

2.2 对酷吏及其相关机制的评价

社会常要奉法循理之循吏,也需要强势威猛的“酷吏”。法制社会绝对不会允许凌驾于法规制度之上的志意妄为现象存在,但为官一任者一味中庸、畏首畏尾也终究干不成大事。学酷吏康洁奉公、负责任、有担当,学其有才能、愿干事、能干事,学其为了理想和信念奋不顾舟、孤行一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英气和硬气,学其骨子里那种真正的酷气。酷吏具有集酷、能、傲、廉于一身的特点。他们精明强干,气傲胆壮,廉洁自律,为政上崇尚法家思想,从重施刑,穷究奸凶,杀伐果决,在汉王朝封建中央集权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汉武帝实施的各种政治措施、经济政策上是起了重要作用及贡献的。但德本刑末的治国理念褒教化贬惩罚,汉代酷吏杀罚为治,自然难逃史家的道义谴责。西汉酷吏虽然熟悉法令,但法治观念淡漠,要么尊奉帝旨,要么专任己意,被称为刀笔吏。酷吏还有圆滑狡诈,看风使舵;处事偏激,好走极端等性格。司马迁在列传中记叙了每个酷吏的人生结局。被朝廷杀者郅都、宁成、周阳由、义纵;因罪被追究自杀者张汤、王温舒;病亡者杨仆、尹齐;寿终者仅赵禹、杜周。这也昭示了他们恶有恶报。

3 构建权力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造成腐败的因素很多,监督机制乏力排在第一位。权力腐败已成为我国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障碍和腐蚀剂。遏制腐败对执政党来说至关重要。但当前有些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腐败分子并没有太大的收敛,有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还相当严重,只要想腐敢腐,就能得逞,这严重侵蚀了党在群众中的权威,侵犯了公务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公私财产所有权,这与其作为“人民公仆”的应有形象背道而驰,已经威胁到了党的统治。因此,探索强化权力监督机制,对于预防和遏制腐败具有重要意义。且监督干部权力是由权力的本质特征和权力主体与行使权力主体相对分离的特点决定的。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闻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实现这个目标?纪检、司法、人大应当具备何种素养才能与目标的实现相适应?西汉酷吏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史鉴,这也是文章探究西汉“酷吏文化”的目的所在,以期保障党的干部队伍的廉洁,维持党和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

4 我国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思路

4.1 我国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着虚督、失督和弱督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权力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独立性;民主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权力监督机制运行方式简单且功能不全;权力监督环节存在着不到位的真空情况。[1]可以概括为同体监督太软、异体监督太虚等弊端和问题。其实质是党员权利的保障问题、党的领导体制问题、权力的合理分解问题和集体领导原则的落实问题。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有,从理论上看,对监督机制的研究不够,对监督与制约的关系理解片面。造成无制衡的权力呈现无限扩张之势,及对权力监督的观念淡漠,法制化程度不够,宪法监督机构和违宪审查制度处于空白状态。

4.2 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的思路

构建监督地位较高、权力较大又相对独立的监督体制;强化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建立广泛、灵活、便利的社会监督制度化、规范化。从严治党,加强党内监督是权力监督制约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完善人民民主机制,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以制度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工作制度,充分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进一步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作用。紧紧围绕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探索建立新的权力监督机制。完善对权力授受过程的监督机制:逐步完善公众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任期和选拔任用责任的机制;建立健全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经济监督机制:加强和完善财政监督、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财产申报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惩处制度建设,树立强硬的“酷吏”形象,提高惩处的频率和力度,拓宽惩处范围。加强部门之间的监督,以权制权。加强法制和党内法规教育,树立法制意识。加强对监督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能力。完善我国权力问责机制,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透明,构建权力部门与公民的信息对称机制。应以利益来激发监督动力,以责任来强化监督动力,以机制来稳定监督动力。需要明确监督权限,加大投入,提高监督效率和质量。学者们肯定了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的传统资源的借鉴意义,指出在借鉴西方监督机制的时候,必须立足本国的国情,忽视了这一点,照搬西方的体制,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要做好权力系统内部的监督和外部监督,扩大党内民主,其中,党的角色嬗变是关键,多元监督网络的重构,监督工具网络化是重点。[2]

总之,西汉酷吏在自我操守保持,打击权贵违法犯罪方面有很多积极有效的做法可以借鉴。作为对权力的重要监督机关——纪委监察部门、各级人大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吸取这些成功的经验,在加强自我职业修养的同时,积极改进自己的工作程序、风格和策略,提高工作效率,真正有效的履行自身的职责,为建设一个廉洁的干部队伍,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当然,与西汉酷吏文化背景不同,我们必须结合当前国情来实施具体工作,而且其中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依法监督。与西汉酷吏为维护皇权统治不同,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党是切实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对于西汉酷吏文化中存在的消极方面,我们必须抛弃。

参考文献:

[1]王凯伟.当前我国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76-77.

[2]申和平.加强对公务员权力的监督机制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1999(增刊):63-64.

猜你喜欢
酷吏西汉构建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西汉
古代酷吏“打黑”只是个传说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酷吏酷吏,都是酷毙的节奏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武则天的酷吏政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