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的孤儿

2016-07-07 11:14傅桔红
读写算·小学中年级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丫侵略者毛豆

傅桔红

观察《废墟中的孤儿》这幅图,想一想,照片上的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联系照片中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老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知道战争使许多家庭支离破碎。是的,战争带来的灾难是永无止境的,一旦战争爆发,它带来的牵连让人望而生畏。战争让许多人失去了家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那场面令人不敢想象。大家请看,这张照片就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我们重温一下历史,把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通过我们的笔端写下来,好吗?

毛豆:好啊!

老师:你们还记得看图作文的注意事项吗?

小丫:记得。看图,就是观察;图画,就是作文的依据。所以,首先要把图画的内容看清楚。我们在写作前,首先应该仔细观察图上的画面,看清图上画的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画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和哪些物。特别是人物,是我们观察的主要对象。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人物的服饰、容貌、年龄、身份、表情、动作,并给主要人物取名。

毛豆:观察图画时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认真观察。观察的方法一般是由上至下或从左至右,从主要到次要,从人物到景物等。因为观察有序,写出的文章才有条理;观察细致,才能发现让人感动的细节,产生生动的情节;观察全面,写出的文章才能完整;分清主次,写出的文章才能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老师:说得好!看图作文,图意就是思维的定向,图意把握准了,思路才不会偏离。我们观察好画面后,还要注意什么?

小丫:还要注意进行合理的想象,因为画面上的景物都是静止的,我们应该通过想象,使人活起来,让他们自己说话、行动,要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是要使画面内容变成活动着的电影镜头。当然这种想象必须是合理的,是为表现文章中心服务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必须与画面内容一致,不能另编一套。

老师:你们先看看,这张照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更好呢?

小丫:我觉得首先要抓住照片的主体部分,然后,再围绕这一中心,采用由主体到环境、由近及远的顺序,观看照片的各部分内容,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

老师:这样一观察,你们都看到些什么?

毛豆:我看到了一个男孩蜷曲双腿坐于被炸坏的铁轨中间,他的脸上黑黑的,穿着破旧的衣裳,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四周是被炸成废墟的火车站,月台建筑倒塌,钢架摇摇欲坠,远处破壁残墙,一片悲凉……

老师:这幅照片,把我们引入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它只是历史瞬间的一个具体场景,不是这段历史的全部,不能看出侵略者如何狂轰滥炸、屠杀无辜的全貌。所以我们还要结合照片上的这个小孩及周围的环境,来判断主人公的身份、年龄,想象故事的情节。看着这幅图,你们想想,我们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让图上的东西“活”起来呢?

毛豆:我认为,可以根据照片所拍摄的人和景,想象与照片相关的故事。如:照片中的孩子怎么到了这个地方?他为什么哭?他的家呢?他的父母呢?这个地方怎么没有人?人呢?照片中的房子、天桥、铁路原来是什么样子?这个小孩能活下来吗?他未来的命运怎么样?

老师:说得好!你们能以刚才所看到的为例,谈谈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吗?

毛豆:我想,故事应该是这样的:1937年8月28日,日机疯狂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坏,地上满是焦黑的残缺尸体,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和郑家桥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漫,惨不忍睹。那孩子就是在这次轰炸中唯一的幸存者。

老师:那故事的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小丫:因为战争,也许会使这个刚刚来到人世不久的婴儿过早夭折,这个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他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看,带着惊恐,带着无助,匆匆地离开这个世界。如果他幸运,可能会被好心人收养,可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孩子心灵深处将成为永远抹不去的痛。

老师:你们可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能结合自己的观察,联系历史背景,想到画面之外去,补充出细节,使静止的画面“活”起来。那我们怎样才能使这篇文章更完整、生动一些呢?

毛豆:我想,除了要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最好还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丫:我觉得要注意用凄凉的景物烘托孩子悲惨的处境和命运。

老师:说得对!除了要注意再现当年战争的凄惨情景,还要注意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孩子的同情,对和平的热爱与向往。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更有可读性。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来,开始今天的习作之旅吧!

猜你喜欢
小丫侵略者毛豆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My Trip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毛豆飘香秋来到
毛豆姐姐的信
好大一棵苹果树
摘毛豆
豌豆漫画
不弯腰的习俗
《怒吼吧!黄河》向全国人民发出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