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部门饭碗魅力在剧减

2016-07-09 21:36
新传奇 2016年32期
关键词:张海税务系统咽炎

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即将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一行三会”(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官员“离职下海”现象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据梳理统计,2013年以来已有36位“一行三会”官员“离职下海”,涵盖处长到副部级等各级别的官员,不过以司级和处级干部居多。

在金融机构遭遇人才离职潮的时候,税务部门也遭遇了最猛烈的人才危机。

那些离开税务局的人

简力终于离开了他工作了七年多的地方。

今年上半年,他从北方一座中等城市的税务局跳槽到一家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担任了税务经理。但他发现,这个工作相比几年前他的同事们,无论在待遇上还是级别上,已经开始贬值了。前几年像简力这样中等工作年限的税务官,来到企业的年薪是从30万起计的,现在只能打对折。

简力并不是第一个离开税务局的,他的同事张海前些日子已经离开,这位比他更资深的税务官已经工作了17年,但也仅仅比他薪资多了一点点。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服务于企业的中介都在笼络大量的税收专业人才,他们开始把目光瞄准基层税务局,中国的税务部门正在迎来多年来最猛烈的一次离职潮,尽管潮流仅仅集中在大城市。

更重要的是,税务官的自由流动打破了专业税务力量在商业界和政府系统间的平衡,一场新的博弈拉开序幕。

触动他离开的原因已经很明朗。一方面是升迁难,简力觉得当地税务局干部选拔的标准变化太快,像他这样的税务官大多对自己的前途不抱太多希望。另一方面是经济难,这是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公费医疗没有了,养老金改成自缴费社保了,税务局收入减少了,特别是在大城市,这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简力认为。

时间回到2009年。通过当年的公务员考试后,简力进入了国家税务局系统,并被分配在北方一座城市的税务局。在税务局的头三年,每个月工资就3000多元。简力所在的税务局有不少人辞职,空出了很多职位,这让他感觉到上升机会是很多的,升迁也许会非常快。

但等待升迁的步伐远远赶不上物价水平。三年后,直到简力有离职的想法前,他的每月收入也只有大约6000多元,包括工资和津贴。

简力的同事张海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在回顾自己离开税务局的决定时说,税务系统集中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当收入待遇和地位与自身才能不匹配时候,离开几乎是个必然的选择。

打破平衡的博弈

实际上,离开税务系统的不仅是基层的官员,省级税务局乃至税务主管部门,这几年都有不少优秀的人员离开。伴随着他们的离开,商业世界的税收专业队伍步步壮大,与税务系统之间脆弱的平衡关系也正在被打破。“前几年,税务局出去的人员少,那时力量对比的优势始终都是在税务局这一边,现在正在向着中间甚至另一端靠近。”张海回忆说,不少专业的税务官员离职后,都去了国际税收中介机构以及大型企业,而且离開的都是业务不错的人才,因为只有业务不错,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国际中介才会看上他,企业也是如此。

离职税务官员的价值在于:他们更了解税务规则的变化,了解政策是如何制定的,如此一来,税收中介和企业会更加熟悉政策解释和征管时的宽严尺度。

个中微妙关系,张海做了一个比喻。他说,如果把税务管理比作一场足球比赛,其中有三方参与人员:税务局相当于裁判,制定解释执行规则;教练代表中介,充分学习理解规则并指导企业;企业则相当于球员,要学习和吃透理解规则,并且明确规则的尺度有多大。

传统意义上理解,负责征管的税务局和征管对象企业之间似乎是一种猫与鼠的关系——企业希望少缴税、多避税,税务局则是力图增加税收收入。张海说,税务官员加入企业和税收中介并不一定都是坏事,至少可以加强企业和税务局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感,此前企业和税务系统之间经常出现的不理解甚至矛盾、抱怨,会多多少少得到调和。

“但是这两年离开的同行们已经太多,即便在‘四大,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拿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待遇和岗位。”一位不愿具名的税务官员说,比如,现在同样经验资历的税务局官员“下海”,已经拿不到以前的收入了。

腐败案频发的“内耗”

与此同时,证监系统也迎来了离职风潮。

“如果监管部门人才危机不解决,中国股市的危机,可能还会一波一波地到来。”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证监会前副主席李剑阁8月9日表示,监管部门人才危机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危机。

2016年第一周,A股跌宕起伏,再现千股跌停。实施仅4日的熔断机制,被监管层连夜叫停。且不论监管层专业能力如何,回顾过去的2015年,人才的流失、人员的损耗,监管层内部确实经历了不容忽视的重大变动,亟须“补给”。

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证监会出现了一次相对集中的“离职潮”。据统计,仅2015年前5个月,证监会就有7名局级干部离职,这样的级别和规模比较罕见。有媒体统计发现,2014年全年,证监会约有30名处级以上干部离职,其中大多数投身市场机构;2015年3月,尚有20多人在办理离职手续。

据了解,2015年上半年离职现象不只出现在证监会,地方证监局、交易所、结算公司等也出现了明显的离职现象。 “证监系统内人员流向券商、基金等机构及上市公司,这种现象一直有,因为机构的薪酬比体制内一直都要高得多。”上述内部人士说。

除了人才外流,另一方面是内部损耗。

“去年是中国监管机构被捕人数最多的一年,也是被捕级别最高的一年。”李剑阁说,这个情况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2015年股市危机以来,证监会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加上几名重量级人物落马,市场众说纷纭。

面对当前腐败频发的证监会,李剑阁颇有感慨,在他看来,当前的监管体制、审批体制导致监管机构内部存在巨大的寻租机会,这对内部会形成损耗。重审批、轻监管的机制,对人员会形成腐蚀。

(《21世纪经济报道》2016.8.6)

老咽炎 调治小验方

喉咙长期受外界刺激感染,会导致咽粘膜组织反复充血、感染、发炎,形成急慢性咽炎。咽炎长期反复发作、恶化,极易诱发肺炎、老慢支、甚至喉癌!

给大家介绍一个流传近百年草原牧民治咽炎的方子,简单有效。精选丁香、石膏、甘草、木香、诃子、玉簪花六味中草药,碾成细粉,每天两次,倒入口中含化、轻轻咽下,对急慢性咽炎均有明显效果。

该方以元代蒙医学家沙图穆苏著名的《瑞竹堂经验方》为基础,精选六味大漠草药巧妙配伍而成——清咽六味散。方中丁香以利咽、解毒为主药;石膏、甘草以清肺止咳,共为辅药;配合玉簪花清热咳,广木香祛痰、止痛,诃子解毒、调元。该方治疗咽炎效果独到,被保留为蒙药经典。

现在,药准字号的清咽六味散在原配方基础上,做了工艺改良,将常规的药物粉碎,改良为破壁粉碎,这样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析出被人体吸收,药效在原来的基础上也大大提高。

清咽六味散服用方法非常简单方便:一天两次,不须用水,每次只须将【清咽六味散】倒入嘴里即可,刚入口时,顿感一股冰凉直往嗓子眼里钻,当天咽部清爽,刺痛、痒咳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服用数天,咽喉干痒、异物感、干咳、多痰、嘶哑等症状不知不觉开始消失;坚持服用,有望消除喉咙肿痛,修复受损的咽粘膜,老咽炎不再是困扰。

猜你喜欢
张海税务系统咽炎
无 题
慢性咽炎会癌变吗
探析税务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及防范策略
咽炎不是“一”种病
税务系统青年干部培养激励制度研究
浅议税务筹划对我国当前税制改革的启示
冲天炮
恋爱开销转为债务起纠纷,法院判男方赔
编者按
中国缘何成为咽炎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