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巴西体验“有血有肉真性情”

2016-07-09 21:36
新传奇 2016年32期
关键词:活雷锋巴西利亚巴西人

罢工、凶杀和邻国的动乱

今天,我(北大青年学者、著名诗人胡续冬)去巴西利亚大学校园里的巴西银行去取办好的银行卡,结果到了银行我惊讶地发现,还没到周末,银行居然大门紧闭。仔细一看,门上、墙上全都跟流浪艺术家涂鸦似的画了一大堆标语,大致可以辨认出“不加薪、不上班”之类的字眼。原来我碰上了巴西的家常便饭之一——罢工。

在场的很多人都觉得银行职员有些过分,他们薪酬并不低,而且每天只上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五个小时的班,周末完全休息,如此舒适的工作还要罢工,实在搞不清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回到院里,院长恩里克教授突然鬼鬼祟祟走到我跟前耳语了几句“注意人身安全”之类的话,而后扬长而去。我大惑不解,求教院里一个懂西语的秘书若奥到底有何事发生,答案颇令我惊悚——院里一个年轻老师前天被谋杀,尸身和汽车一起在荒郊被发现。若奥还告诉我,去年我院还有一个老师被谋杀,尸身和汽车都在半岛区的一个小山上被焚毁。这两个被杀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年轻的男同性恋。秘书猜测此次谋杀可能是同性恋之间的情杀,也有可能是深夜独自驱车去找情人被打劫,听得我直起鸡皮疙瘩。

我惊魂未定,在从院里走出来路过隔壁的人类学系的时候,又见到一群人连哭带吼地拥在系主任办公室门口。我好奇地打探了一下,原来是一桩国际性的麻烦。巴西西边的邻居玻利维亚最近一直在闹动乱,该国总统要把本国的天然气通过智利的管道廉价输往美国以献媚,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爆发了全国性的罢工、示威,逼迫该总统下台。强硬的总统动用了军队镇压,使事态严重恶化,非正式首都拉巴斯处于失控的状态。巴西利亚大学人类学系的几个教授带着一批学生刚好在玻利维亚做田野考察,现在被困在拉巴斯国际机场回不来。巴西总统鲁拉为了解救被困玻利维亚的巴西游客强行把本国的两架军用飞机开到了拉巴斯,可是当飞机载满了人回到巴西的时候,那几个教授和学生的亲属却发现自己的亲人不在飞机上。此刻,焦急的亲属们正在敦促学校想办法解决此事。

一个阳光暖暖的上午连续碰见这些倒霉事、听见这些不幸的消息,心里颇不是滋味。

教师罢工上瘾,华人学生遭殃

说起罢工,就不得不说巴西高校的教师罢工。早就听说巴西利亚大学和巴西其他联邦大学一样,因为教师和员工的薪酬待遇远远不如私立大学的缘故经常罢工,上一次罢工发生在3年前,全体教师和员工一罢就是9个月,一个半学期都废了。

大学里罢工往往是由教师工会发起的,一旦工会通过罢工决议,就是个别教师反对也无济于事,罢工会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直到联邦政府答应提升工资的要求。

在罢工期间,所有人的工资都照发不误,罢工的结果也往往都是政府答应加薪的要求,因此,很多本来就生性闲散的巴西教师像上瘾一样热爱罢工。而对于一些对学生负责的老师来讲,罢工则是噩梦,因为他们一旦违背工会的罢工要求,坚持给自己的学生开课,就会被视为“工贼”,同事间的人脉关系会受到致命的重创。

这两天我刚好遇上了教师罢工之事,然后我迅速和我的上司取得了联系,再次确认我是否可以名正言顺地再度出门旅行,这位老兄自己居然都在愉快地享受着罢工带来的闲暇,正悠哉游哉地在亚马逊旅行,他告诉我:“尽情地出去玩吧,即使现在就停止罢工,等学生注册、选课等手续办完,至少也得到一个月以后才能开始上课呢!更何况现在政府还没开始和工会谈判呢!”

与此同时,学生中传来的却是一片哀号之声。有几个在巴西利亚大学上学的华人子弟本来打算年底放假的时候回国的,被罢工一拖,今年的圣诞长假估计就没了。更有一个可怜的学生,因为以前赶上了3次罢工,在本科最长时限为7年的巴西利亚大学已经读了9年的本科,本指望今年年底就毕业的,看这架势,他还得再读上第10年的本科了。

日本人偷改日货为“中国货”

当然,华人學生遭殃也不是巴西人故意而为之,其实巴西人对中国人有着独特的好感和尊重。就拿中国货来说,对于巴西人而言,从小家什、小零碎开始,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包围了他们几乎全部的生活。

我院办公室里面基本都是国货,空调是格力的,冰箱是海尔的,而这些都还算是很明显的中国产品,隐蔽的就多了去了。在超市的床上用品区,几乎全部的绵织品都在葡文商标之后印着小小的中国制造;在日用品区,几乎全部的塑料产品、化纤产品都产于中国;在电子市场上,除了主机之外,所有的配件和小玩意都是“中国造”;在时装和成衣市场上,不管是法国牌子还是本地土牌子的衣服,仔细一看统统“中国造”;在家具市场,只要你有耐心弯下腰去看,在家具的底部一般都有“中国造”,有的甚至还有汉语拼音的GuangDongShunDe(广东顺德)。我甚至还在一家性用品商店的门口看到一款男用自慰器的海报,上面虽然全是葡文,但实物图片中赫然三个汉字:“小淫妇”……

巴西人自古就很看得起中国,在葡文里,“好买卖”一词原意为“和中国人做生意”,“风光秀丽”一词原意为“中国式风景”,足见其对我中华的倾心。友人告诉我一件趣事,说是巴西的日本侨民最初在巴西推广一些日本食品的时候,用的都是“日本xx”的名字,但二战时期大家都不买“日本”二字的帐,难于打开销路,于是狡猾的日本人就把这些食品的名字改成“中国xx”,结果颇为畅销,到现在,这些巴西化的日本食品都还叫“中国xx”。

近些年来,巴西民众对美国的不满情绪日渐浓烈,对中国倒是感觉越来越亲善,但很多人感叹这两个国家实在相距太遥远了,不然肯定会有更多、更牢固的纽带。

巴西人都是活雷锋

在巴西生活了七个月,经历了各种奇妙的体验。而要说起巴西的好处来,排在最前面的,却是什么也不能替代的巴西人的好性情。巴西人在长期的“杂合”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出了宽厚、开朗、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几乎人人都是“自来熟”和“人来疯”,极其容易相处。在巴西,人与人的关系有时简单得让人觉得东亚文明特有的“观人术”和“权谋心”是何等让人恐慌。

最让人感到如沐春风的是,巴西人都是活雷锋,特别是普通的平民,他们几乎都有最质朴的侠义心肠,在生活中你随时能够碰上在欧美发达国家很难遇上的“雪中送炭”式的“平凡的奇遇”。

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当你的汽车抛锚在路上的时候,根本用不着你招手拦车求助,你只要走下车来用幽怨的眼神看着自己不争气的汽车,几乎所有经过你身边的汽车都会停下来,问你是否需要帮助,哪怕你可能是一个裤兜里藏着手枪准备借此机会打劫的匪徒。

有一次我和几个中国朋友驾车前往一处郊外农庄,在路上水箱烧了,只好就近找了个路边小酒吧停了下来。还没等我们走下车,酒吧里的人看见汽车前面冒烟就都跑了过来,问明情况了之后就七嘴八舌地每人告诉我们一种方法修理,更有热心的人根本不等我们动手,自己跑上前去抄着家伙帮我们捣鼓起来了。这时另有其他几辆路过该酒吧的车也都停了下来,纷纷问我们要不要借什么工具。

不过,那一次车的“病”本来就不轻,所以,折腾了一番没“抢救”过来。活雷锋们一下傻了眼,立即打电话叫拖车公司的人来拖走,而在等拖车来的时候他们又把我们拽到了酒吧里请我们喝了个痛快。

还有一次,我也是和几个中国朋友一道,驱车前往郊外的一个瀑布,在开上自然保护区境内泥路的时候,由于前一天下雨土质疏松,我们的车不幸陷进了稀泥之中,怎么也动弹不了了。那条路比较荒,我们几个人只能望天兴叹,不料,没一会儿,后面就连着开过来了两辆车,车里的人全都不请自来帮我们的忙。一个经验充沛的老活雷锋到附近的山上搬来一堆石头垫在了前轮后面,另外几个活雷锋根本没招呼我们就开始自己蹲下去用双手刨土,刨了大半天,当前轮终于露出了一半的时候,活雷锋们让我们试试能不能倒出来。这招果然凑效,小车顺利上了路。那两个车里的活雷锋们好像比我们还开心,把汽车音响开到最大声朝不同方向愉快地开走了。

(《去他的巴西》胡续东/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活雷锋巴西利亚巴西人
巴西人不说“巴西语”?
矢志不渝“活雷锋”
巴西利亚城市建设启示下景观评价差异性研究
走马上任
开创红色文化产业的“活雷锋”
汪海,当代中国企业家中的“活雷锋”
8万巴西人移民葡萄牙避乱
儒塞利诺库比契克大桥
Web2.0时代的“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