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朋友圈

2016-07-09 21:36
新传奇 2016年32期
关键词:安顿运动装空虚

一不留神,學会了智能手机,也转进了此前完全陌生的微信朋友圈。初来乍到,说实话有些不理解:你家孩子怎样玩耍何必要让别人知道?你家今天饭桌上有几道菜何必要来让别人眼馋?

然而,转来转去,那天我忽然也找到了感觉。那是去年教师节外出散步,孩子给我拍了张照片:一身白色运动装,一路轻松走起来。兴之所至,我也尝试第一次发送到朋友圈。没想到的是,居然几十位朋友纷纷给予关注,有点赞,有评论:精神,好酷,老帅了,太棒了,身轻气爽,精神抖擞,老当益壮,还有不少节日的祝福。

什么感觉?一种关注感、存在感、幸福感,一涌而上。 一个小小百姓出行,真有点像国家首脑出访,行踪也可以随时发布,随时广而告之,随时得到朋友圈的关注——大大提升了自我价值感。凡事有了感觉,就比较容易有了理解。于是,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把自己的生活放到朋友圈,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转朋友圈。

然而,我们到底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些人让微信变成“微瘾”,有事没事总要刷刷微信,总要转转朋友圈,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想独立地去面对和支撑那个精神生活空虚的自我,而总想通过微信朋友圈,一方面来打发内心的空虚,另一方面来逃避内心的压力,让自己浮躁的心得以暂时的安定。然而,如此依赖微信朋友圈,又怎样安心?

一年多前,我刚刚使用智能手机不久就有了忧思。于是,朋友圈里有了我的头条个人讯息。但是,资讯五花八门,感受七零八落,思想四分五裂,它会迷住你,让你最终找不到自己。

今天回过头来看看,还真不能说是杞人忧天。

因此,微信,尽管玩,只是别玩上瘾;朋友圈,尽管转,只是别转迷了自己。我们可以借助微信朋友圈的互动,来获得心灵的支持和慰藉。但是,我们不能把心灵的安顿,完全寄托在微信朋友圈上。人的心灵家园,到底是要靠自己来维护,靠自己来安顿。

(《现代养生·上半月》2016年8期)

猜你喜欢
安顿运动装空虚
空椅子
突然空虚
战国少年孟轲
运动优等生
15 Seconds to Stardom
运动装也要有颜值
安顿
陶渊明的田园哲学
安顿
高三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