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应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

2016-07-09 05:39陈位妮刘庆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匠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陈位妮 刘庆生

[摘 要] “工匠精神”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技能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特质,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所以职业教育在职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

[关 键 词] 培育;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050-01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执着、对职业的敬畏、持之以恒的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卓越的一种价值取向,这也是社会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遗憾的是,在当今社会中具备这种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却不多,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现状?作为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我们应该找出这种现状的原因,并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一、“工匠精神”的培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中被忽视

(一)职业院校对自身的职责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我国的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技能人才、传承技术技能、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重要职责,而“工匠精神”就属于职业素养的范畴。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所以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却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即忽视了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和执着、对产品的负责、对细节的注重这些“工匠精神”的培育。学校认为在教学中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让他们掌握职业技能就行了,至于技能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学生在入职后,应该由企业负责。这是职业院校认识的偏差。从长远来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应该贯穿到企业员工职前和职后全过程。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培养的人才质量决定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培养的工匠精神可以为企业工匠精神奠定基础。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是全国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整个制造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而且当前很多企业都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但是企业现有的技术人才首先是数量上不足,他们所具备的职业技能与企业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企业首先是要保证足够的技能人才,还无法顾及员工的职业素养。对于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技能人才,只要他们的技能能够基本满足要求,来缓解他们的技能工人缺乏的现状,即使在职业素养上有些不足,甚至缺乏“工匠精神”所必须的专注、坚守、耐心这些优良品质,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学生入职后再对他们进行职后培养。

(三)缺乏职业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对于技能型人才所具备的职业水平的评价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对于这类人才是否能够胜任工作,企业也只能大概地进行一些测试。很多企业特别青睐一些参加过各级竞赛的获奖选手。因为这类选手在参加比赛时,在职业技能方面肯定优于一般学生,但实际上这些选手与国外的选手比较起来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技能竞赛主要还停留在项目任务的完成上,还没有重视作品的精度、品质要求,而职业院校平时的专业教学更是停留在一般性教学任务的完成上,只满足于“大概”“大约”和“差不多”,与国际接轨的严格的职业标准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显然是矛盾的。而这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职业评价标准。

二、为何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科技含量不高,发展乏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越来越紧迫。这就需要弘扬工匠精神,通过科技与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的质量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真正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由此可见,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时代最急需的人才。而职业院校就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工匠精神”是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重要特质,所以在职业院校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突破现有职业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所以一般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专业教育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今后从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所以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精神。因此,我们必须突破现有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职业的情怀,也就是将“工匠精神”充分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及各项实训教学中,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应该通过一些典型的实际案例将工匠的技能、做人的品格和职业精神直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将其贯穿于培养全过程。

(二)加强校园文化教育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应该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将“工匠精神”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比如,聘请校外专家并在校内对其量身打造成立工作室,通过专家给学生讲座、指导,把他们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融入校园;另外,在校园经常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创办社团,模拟具体的实际工作场景开展竞赛,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职业情怀,促进他们亲身体会“工匠精神”的真正价值。通过这些校园文化的不断熏陶,在学生身上积淀“工匠精神”的底蕴。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培育“工匠精神”要依靠职业教育支撑,所以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2]孙仁祥.职业教育应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本[J].中国市场,2016(32).

猜你喜欢
工匠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