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校文化“股份制”

2016-07-10 14:10李希贵
人民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股份制校训空气

李希贵

现在,重视文化建设的校长们常常陷入几个误区,或者太看重墙壁文化和雕塑文化,或者过于拘泥文字的表述新潮或风雅,或者过分迷信所谓专家或策划大师的智慧,或者急于求成,把文化当作基建工程做。如此种种,都容易忽视校园里老师和学生的分量。

关于对文化的诠释版本有成千上万,但“空气说”常常让我们耳目一新。“空气说”把文化界定为学校里所有成员可以时刻感受到的、具有弥漫性、难以捉摸而且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空气,这样的定义,突出了文化的一个特质,就是文化与校园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既能够真切感受到空气的质量,又肯定对空气的好坏极其关心。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文化是校园内每一个人切身的大事情。只有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们才能进入真正的学校文化建设轨道。让每一个人参与进来,建设属于每一个人的文化,也就是说,把学校文化“股份制”。股份制是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方式。

换言之,学校文化的“股份制”就是把分散在每一個人大脑中的价值观集中起来,统一使用,以此经营学校发展。许多校长不敢动用员工智慧大都是出于一种担心,他们总认为教师的观念会比他们的观念落后许多。但是几乎所有的组织在经历了“股份制改造”后都表现出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西方的管理学大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石上。

人性的弱点很让人厌烦,但你又无法回避它,一位聪明的领导者往往正视它,而且把它作为推动工作的资源。譬如,在一般人的内心深处,自以为是者居多。但在文化“股份制”的过程中,可以让每一个人敞开心扉,把内心深处那些自以为是的宝贵财富贡献出来,当“自以为是”遇到“自以为是”的时候,碰撞自然产生,求得最大公约数。这个过程,其实是大家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换位思考长出同理心的过程,当然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最终大家普遍认可的那些价值观,就成为股份制中的共同财富。

我在山东省高密一中担任校长期间的第一个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和学生代表大会同一个时间召开的。从1800多位师生的手上,我们收到了近3000份提案。把这些提案汇总、讨论、数次反复,已经没有办法弄清哪些内容、哪些观点出自哪位师生,但有一点是大家普遍认同的,那就是,最后敲定的结果,全校每一位师生都是它的作者。这里面有你的油,有他的面,有你的糖,有他的碱。每一个人都成为文化的“股东”。

任何一位校长在建设学校文化时都不是另起炉灶,都会面临着如何处置过去学校文化中的“集体财产”的问题。

譬如说,你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原本就有了深厚的文化,其校训更是声名远扬。有时候就是如此奇怪,你所在的那个小县城或大都市,甚至全社会都对你们学校的校训备加称颂,唯独校园内许多教师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不足为训。

怎么办?你肯定不可以从头另来,因为在这个深厚的文化里已经有了多少代人的“股份”,但是,如何让今天在校园里的人们也能入股?

在高密一中,我们曾经开展了一个“给校训寻找100条理由”的活动,师生们你10条,我8条,最后竟然汇集了几百条之多。我们对所有的“理由”进行整理、筛选,最后形成了100条大家都认可的理由,而所有的原始材料也被放

在学校博物馆里,成为学校博物馆的“一级馆藏”。这时候,尽管所有师生没有赶上校训的制定,但也在校训的二度开发中,理所当然地成为校训真正的“股东”,认同感、归属感、向心力自然也就有了。

在十一学校,“学校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也一直被学校强调,而如何成为每一位教师思考问题、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却没有那么简单,持续的“股份制”几乎是唯一坦途。我们的做法很笨拙,包括挖掘历史上那些曾经在学校里犯过错误的学生的成长之路,提炼历史上领导、老师处理犯错误学生的智慧,在现任教师中征集充满智慧的教育故事,总结某些老师可以借鉴的教育方法,当然,还要通过全媒体将这些传播出去。当每一个人与学校的主流文化建立关系的时候,文化就有了约束力,就可以解决许多制度无法解决的难题。

猜你喜欢
股份制校训空气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带着校训走向远方
校训展示墙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员工持股计划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早晨的空气真的好吗
全国各大院校的绝版幽默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