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野下留守儿童问题解决路径的探析

2016-07-10 05:38何敬高侯彬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路径精准扶贫留守儿童

何敬 高侯彬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日益加剧,而由贫困衍生的社会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例如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问题。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解决贫困的衍生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界定、留守儿童问题的解析,从精准扶贫视野下探索一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新路径。

【关键词】精准扶贫;留守儿童;新路径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处于贫困境地,而由贫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仍然很多,如: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等等,这对党和国家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开启了中国扶贫脱困的新局面,收获颇丰。2013年到2016年间,借助精准扶贫的策略解决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困境、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成效显著,那么利用“精准扶贫”的方法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否也“行之有效”?是否也是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儿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正确指导?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分析

贫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贫穷问题并未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文明社会的推进而消失,世界各国在探索贫困问题的解决方式上从未止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起因贫困,亦是当代中国众多社会问题炙手可热的一枝。界定贫困地区,了解精准扶贫,洞悉留守儿童问题似乎是利用精准扶贫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第一步。

(一)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1]其核心是“精准”,重点是“扶贫”,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精准”这把“金刚钻”去解决“贫困”这个“瓷器活”。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火眼金睛识贫困。要解决贫困问题,首先要掌握贫困地区有哪些,贫困者具体是谁以及因何使其陷入贫困,这也就是通过有效、合理的程序,像抽丝剥茧似的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因此可以得出: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

2.对症下药医贫困。首先要将贫困人员准确识别出来,然后根据贫困人员的具体情况,落实帮扶责任人以及制定相关的帮扶措施,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实施才能确保帮扶效果。所以得出:精确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

3.专业管理治贫困。完整有效的监督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可以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可以保证精准扶贫项目的落实、资金的合理使用。以此证明:精确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

(二)留守儿童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初 “留守儿童”的概念首次提出,此时期的留守儿童主要指父母因为出国留学、工作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国内生活的情况,这与现在我们所理解的留守儿童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中所指的农村留守儿童,特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儿童不能跟随父母共同生活、无法得到父母的有效监护,多数时间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一方单独监护,或全权委托长辈、亲友、邻居代为监管,或任由留守儿童独自生活、自我监护的儿童群体。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农村留守儿童目前至少有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而且数量仍然不断增加。新的农村留守儿童将持续产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会在很长时期内存续。那么,农村留守儿童到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呢?下面将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1.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问题

农村儿童行为偏差问题主要是表现为农村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犯罪率较高、犯罪类型比较集中、自控力较差、法制意识淡薄、抢劫、盗窃、寻衅滋事行为突出等,这主要跟父母长期不在其身边、家庭教育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2.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逆反心理强、抑郁成疾、心理防御机制差。笔者认为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心理问题,首先是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改变了原有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环境,导致留守儿童心里孤寂;其次学校不太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最后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对其心理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等等。

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失学率高、厌学情绪激烈、学习成绩差、综合素质低等方面。造成此现状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对孩子疏于教导;其次是農村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匮乏、教师专业性差,很难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三是地方政府的失责,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足够重视,政府财政在教育资金投入较少,缺乏监管。

4.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以下方面:一是意外事故的伤害,例如车祸、溺水等危及生命安全;二是不法分子攻击、欺负和侵害的对象;三是拐卖留守儿童的事件时有发生;四是留守女童被猥亵、虐待、诱奸等问题表现突出。笔者认为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父母外出打工导致家庭监护功能严重弱化甚至缺失;二是父母、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式存在缺陷;三是政府监管不力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精准扶贫的题中应有之义

众所周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再是某个地区、某所学校存在的偶然性问题,而是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常态化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说到底还是农村贫困导致的。精准扶贫中“火眼金睛”的策略为准确诊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思路,本文尝试在“精准扶贫”战略的视角下探索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路径。

1.准确识别,摸清底牌

(1)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配套制度的限制。因此,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问题的解决,都必须改革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制度改革,从根本上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

(2)为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详细信息,基层自治组织可以借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为辖区内留守儿童以及外出务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建档造册、定期追踪更新,既能全面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又为留守儿童的精准帮扶奠定基础。

2.精准帮扶,有的放矢

(1)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是从源头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举措。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家乡,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不仅能照顾老人,还可以教育孩子,而且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问题,可谓“一箭数雕”。

(2)精准扶贫政策在帮扶和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可以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与教学教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充裕的教师资源,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和专业能力去关怀留守儿童,例如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留守儿童代理家长,这样有利于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

3.精准管理,全面监督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制度,在识别阶段就要依据严格的管理制度建档造册,在实施阶段始终坚持动态调整机制,在管理阶段完成全面的留守儿童信息。与此同时,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收集工作的监督办法,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2)强化留守儿童专项资金管理,按照“严管、高效、安全”的原则,健全留守儿童资金使用全程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留守儿童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群众监督制度,确保专款专用、高效使用。

(3)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和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适时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绩效目标考核当中,社会各界也要发挥监督性作用,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组织开展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因工作疏忽、不作为而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严重后果的相关工作人员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一督到底。

四、反思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很多学者和专家对于留守儿童问题也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措施,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体制的羁绊。户籍问题的解决无疑会缓解留守儿童问题,但城乡二元体制问题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笔者认为着重点应该是怎样改变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能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家乡就业创业,让他们有足够时间关心和爱护自己孩子的成长,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所在。而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恰似一场东风,给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既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平衡发展,又是探索留守儿童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2]黃教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7

猜你喜欢
新路径精准扶贫留守儿童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