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必用》饮食部分研究

2016-07-11 10:39韩军镇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32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饮食

韩军镇(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



《居家必用》饮食部分研究

韩军镇
(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510632)

摘要:《居家必用》作为元代较为重要的日用类民间类书,内容涉及天文医药、饮食杂占、养生疗病等内容,特别是其所载元代的饮食内容,具有鲜明的蒙元统治时期的特色。本文以《居家必用》所载饮食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元代另一部重要类书《事林广记》饮食部分进行比较,试图揭示《居家必用》饮食部分的来源,并分析两书在饮食部分具有承继关系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居家必用》;《事林广记》;饮食

一、《居家必用》版本述略

《居家必用》,又称《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居家必用事类全书》,是一部专为元代士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服务的通俗日用类类书,其成书于元代,内容多为元人故事,但编者不详。《千顷堂书目》卷十二“杂家类”载:“熊宗立《居家必用》十卷”,卷十五“类书类”载:“《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十卷,一云熊宗立编。”《元史·艺文志》卷三“类事类”载:“《居家必用事类》十卷,或云熊宗立撰。”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三零,子部四十“杂家类”存目七载《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条云:“不著撰人名氏。载历代明贤格训及居家日用事宜。以十干分集。体例颇为简洁。《辛集》中有大德五年吴郡徐元瑞《吏学指南序》。‘圣朝’字俱跳行。又《永乐大典》屡引用之。其为元人书无疑。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云:‘或谓熊宗立撰。恐未必然也。’。《居家必用》作者不详,或因当时日用类书的编撰者多名不见经传,不为时人所重有关。《居家必用》今存有元刊和明刊两个版本系统,元刊本仅存甲、乙两集残卷,其元版全貌以不可考,明刊本《居家必用》现存四个版本,均以十天干为集,书名皆题为《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其内容较为完整,故流传较广。其己集和庚集记载了大量元代的饮食内容,除了汉族传统的饮食烹调内容外,还包括了当时回回、女真族的饮食种类,这对研究元代汉族、少数民族的饮食颇有裨益。全书共收录了近四百多种饮品、面食、乳制品、糕点等食品的制法,在中国烹饪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其饮食内容又有一部分同样收录于《事林广记》当中,二者饮食部分内容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因此,有必要将《居家必用》与《事林广记》饮食部分进行比对,以发掘两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现存《居家必用》明刻本诸本类目大体一致,所载内容也基本相同,而《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居家必用》实出自明内府刻本,较元本更为接近,加之字体工整,版式简洁,影印清晰,故以《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居家必用》为研究底本。而至顺间椿庄书院刻本《事林广记》《别集》卷七、卷八诸卷也载有饮食内容,因至顺本成书较早,更为接近《事林广记》的原貌,因此以元至顺本《事林广记》为研究底本。

《居家必用》《事林广记》诸品茶:蔡襄进茶录序 一篇论茶品 茶焙 茶录后序 蒙顶新茶 脑麝香茶 百花香茶 法煎香茶 煎茶法 枸杞茶擂茶 兰膏茶 酥签茶 合足味茶法 制孩儿香茶茶果类:茶:蔡襄进茶录序 色 香 味 茶焙 茶录后序北苑贡茶始末 蒙顶新茶 脑麝香茶 百花香茶 法煎香茶造臈茶法 煎茶法 擂茶回回食品:设克尔匹剌 捲煎饼 糕麋 酸汤 秃秃麻失八耳搭 哈耳尾 古剌赤 海螺厮 即你匹牙 哈里撒 河西肺女直食品:厮剌葵菜冷羹 蒸羊眉突 塔不剌鸭子 野鸡撒孙 柿糕 高丽栗糕诸国食品:女真厮辣葵菜羹 女真蒸羊眉罕 女真挞不刺鸭子 女真鹤鹑撒孙 女真肉糕糜 高丽栗糕 河西肺 回回酸汤 回回秃秃马失 回回卷煎饼 回回糕糜 回回古刺赤 回回海螺厮 回回哈里撒 回回即你必鸦

二、《居家必用》饮食部分之来源

北京图书馆藏《居家必用》本与元至顺本《事林广记》饮食部分有诸多相似之处,因篇幅有限,特将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列表如下:

通过列表比勘可知:两书饮食类目相同的有22条,如:“蔡襄进茶录序 蒙顶新茶、脑麝香茶女真鹤鹑撒孙、女真肉糕糜、高丽栗糕、河西肺、回回酸汤、回回秃秃马失、回回古刺赤、回回哈里撒、回回即你必鸦。”这些饮食内容即涉及到汉地传统的饮食种类,又包含一些元代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饮食种类,如两书均记载了元代回回食品和女真族食品,以秃秃麻失和塔不剌鸭子为例:

秃秃麻失:

《居家必用·秃秃麻失》:“如水滑面和,圆小弹剂,冷水浸,手掌按作小薄饼儿,下锅煮熟,捞出过汁,煎炒酸肉,任意食之。”

《事林广记·回回秃秃马失》:“以头面如水花面和,伺面性行,圆成小弹剂,下冷水浸,两手掌内案成小薄饼儿,下元汁锅内煮熟,以盘盛。用酥油炒枹柤片,羊肉加盐炒至焦,以酸甜汤拌和滋味得所,别研蒜泥调酪,任便加减。使竹签签食之,以羊头油炒肉为上,酥油次之,羊尾油又次之。如无,羊脂亦可。”

塔不剌鸭子:

《居家必用·塔不剌鸭子》:“大者一只,掃净去肠肚。以榆仁、酱、肉汁调,先炒葱油,倾汁下锅。小椒数粒,后下鸭子,慢火煮熟折开,另盛汤供。鹅、鸭、鸡同此制造。”

《事林广记·挞不剌鸭子》:“用大鸭一只,去毛并肠肚。以榆皮、酱、肉汁,葱白细丝、小椒囫囵用油打炒,葱与肉汤一处下锅内,后下鸭子,以慢火煮八九分熟,肉紧者是熟也。盛时囫囵折开,以碗盛汤供之。鹅、鸭、鸡同此制造,只添血半碗。”

诸如此类,《居家必用》和《事林广记》存在着诸多的相同之处,两书所记载的饮食种类大体相同,如茶、回回食品和女真食品等,只不过在记载数量方面,《居家必用》远多于《事林广记》,并且饮食内容较后者更为详细。两书存在着如此众多的相同之处当不会出于偶然,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承继关系,关键是确定两书的承继关系如何。据现存史料可知,《事林广记》乃宋末元初人陈元靓编纂,其成书于南宋末年,入元后不断被坊间增订刊刻,如元至顺间建安椿庄书院刻本、元后至元六年建阳郑氏积诚堂刻本等多个本子,正是由于坊间的不断刊刻,使得《事林广记》无论是刊刻数量还是流传范围,都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类书。而《居家必用》为元人无名氏编纂,现存已知最早的刻本为元后至元五年建安吴氏友于堂刻本,两书的刊刻者均为建安坊肆的书坊,这就为两书在内容上的借鉴提供了可能。而《事林广记》的刊刻时间远较《居家必用》为早,并且宋元时期,民间类书的编纂往往存在着“体例多沿袭,内容多有重合”的现象,书坊刊书商为了更快的适应市场的需要,刊刻新书之时往往摘取它书的内容加以增补,如元明之际的类书《多能鄙事》,其内容大多源于《居家必用》。由此可以认为,《居家必用》的饮食种类、内容对《事林广记》多有承袭,同时又大量博采当时元代民间饮食的内容,加以修改增补,方有今日之面貌。

三、《居家必用》饮食部分的时代气息

《居家必用》与《事林广记》在饮食内容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两者的内容均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至顺本《事林广记》刊刻于元至顺年间(1330-1333),此时已是元朝中期;而《居家必用》已知最早的刻本为元后至元五年(1339),其成书必在此之前,又根据辛集《习幼吏学指南序》中“大德五年吴郡徐元瑞”条可知,《居家必用》成书必在大德五年,即公元1301年之后,由此可粗略推断《居家必用》的成书时间应在1301-1339年之间,这已到元朝中后期。两书在成书时间上如此相近,相同的历史背景自然会对两书的内容产生影响,这也是两书在内容上有着很大相似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接下来将以茶和诸国饮食为例对其进行分析。

(一)茶。

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元代饮茶已成为各阶层、各民族的共同嗜好。元人王祯《农书》载:“夫茶,灵草也。种之则利博,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诚生民日用之所资,国家课利之一助也。” 可见,茶在国家税收和百姓家庭日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草原上的蒙古人饮食结构很简单,食品主要是肉类和乳类,饮品则以马乳为主要。随着蒙古帝国的扩张,蒙古民族与其它民族的接触不断增强,他们的饮食结构也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而逐渐丰富起来,饮茶就是最好的例证。茶叶产于江淮以南地区,为汉地所独有,随着元朝的统一,江淮以南产茶之地尽归版图,增加了蒙古人对茶的接触。

茶主要产于江淮以南,自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开始在福建建宁北苑设立贡茶院,对北苑茶的制作和供给实行严格的控制,这一贡茶制度也被元朝所沿用。元世祖时期在北苑设“建宁北苑武夷茶场提举所,提领一员,受宣徽院札。岁掌贡茶芽,直隶宣徽”。 朝廷在产茶之地设官署、派官监督,无不说明统治者重视茶。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元朝统治者也开始养成饮茶的习惯,如武宗海山,“自至大初,武宗皇帝幸柳林放飞,请皇太后同往观焉。由是到经邹店,因渴思茶。……煎茶以进。上称其茶味特异内府常进之茶,味色双绝。”可知武宗时,茶已是皇帝的日常饮品,说明到元朝中期,皇帝的饮食习惯已有重大变化,这也证明了元朝中期,蒙古人的饮食习俗受到汉地的深刻影响。

正是由于统治者的推崇,加之茶本就是汉地的重要饮品,因此到元朝中期,饮茶成为“王公贵人之所尚,小夫贱隶之不可阙”,成为百姓日常“日用之资”,饮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而刊刻於此时期《居家必用》和《事林广记》本身就是服务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其记载大量当时的茶品也是当然。

(二)诸国饮食。

蒙元时期,随着蒙古帝国对外征服的扩展,大量色目人来华,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伊斯兰化的突厥人等西域人成为元代色目人群体中的大多数,经过各民族长时间的融合,到元朝中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回回。元代的回回人广泛的分布于各地,据杨志玖先生考证,元时的和林、大都、上都、太原、扬州、杭州、泉州等地都有回回人的踪迹。 以至于出现了“元代回回人遍天下”的局面。回回人的广泛分布,使得回回人独特的饮食习俗也广泛传播,随着民族交往的不断深化,回回饮食习俗对蒙古人和汉人的饮食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回回食品河西肺、回回秃秃马失、回回糕糜、回回古刺赤、回回哈里撒等成为元代宫廷的常见饮食,而后其制作方法逐渐传播到各地。除以上食品,回回饮品也大量传入汉地,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各种舍儿别。舍儿别又称舍里别、摄里白等,是波斯语的音译,也被直接译为解渴水。舍儿别是中亚地区传统的果汁饮料,在蒙古人征服中亚时传入我国,成为元朝宫廷的御用饮品,其主要原料是优质果品与砂糖或蜜,通过熬煮而成,其后制作方法逐渐传到民间,做法也更加本土化。以《居家必用》和《事林广记》均记载的“五味渴水”为例:

《居家必用·五味渴水》:“北五味子肉一两为率。滚汤浸一宿。取汁同煎。下浓豆汁对当的颜色恰好。同炼熟蜜对入。酸甜得中。慢火同熬一时许。凉热任用。”

《事林广记·五味渴水》:“北五味子肉一两为率。滚汤浸一宿。取汁同煮。下浓黑豆汁对。当的颜色恰好。同炼。熟蜜对入。酸甜得所。慢火同熬一时许。凉热任意用之。”

两书所载“五味渴水”的做法相同,材料也一样,都以五味子为主要原料,通过熬煮,加其他药物和蜜煎熬而成。五味子为中国传统的药材之一,故而这种“五味渴水”的制作方法必然是制舍儿别法传入中国后,在汉地产生的,是汉地特有的品种。除此之外,《居家必用》和《事林广记》共同的渴水类尚有“木瓜煎”“煎樱桃”“紫苏煎”等品种,均具有很强的汉地色彩。

除了上述回回饮食种类外,元代广泛传播的非汉族饮食还有女真族食品和高丽食品,如女真蒸羊眉罕、女真挞不刺鸭子、高丽栗糕等,因其传入汉地的方式同回回食品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四、结语

元代外来饮食种类的传入大大丰富了元朝统治下各民族的饮食内容,也引起民间饮食结构的变化,正是由于元代统治下的多民族间的交往,使得民间饮食内容具有民族融合的特点。而刊刻于元时的《居家必用》和《事林广记》在饮食内容上极大的反映了上述元代饮食内容的特点,两书饮食内容上的相似性,既体现了两书的承继关系,又是元代民间饮食生活的真实反映。

参考文献:

[1](清)黄虞稷撰,瞿凤起,潘景郑整理:《千顷堂书目(附索引)》,卷十二,杂家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23页。

[2](清)黄虞稷撰,瞿凤起,潘景郑整理:《千顷堂书目(附索引)》,卷十五,类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00页。

[3]《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元史·艺文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16册,第257页。

[4](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子部四十,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版,第1113页。

[5] 见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阅览室藏《居家必用》,索书号为18713。

[6]仝建平著:《宋元民间日用类书文献价值述略》,《山西档案》,2013年01期。

[7](元)王祯:《农书·百谷谱十·茶》。

[8](明)宋濂:《元史》卷八七《百官志三》,中华书局,1976年,第2200页。

[9](元)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80册,齐鲁书社,1995年,第176页。

[10]杨志玖:《回回人的东来和分布》(下),《元代回族史稿》,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7页。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47-02

作者简介:韩军镇(1989.09-),男,汉,安徽省宿州市,硕士,暨南大学,研究方向:宋元明清文化史。

猜你喜欢
饮食
老年人饮食越清淡越好?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春节饮食有“三要”
多吃和少吃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红楼梦》饮食中的隐喻
老年人养护消化系统从改善饮食开始
饮食养生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