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的概念与内涵(一)

2016-07-11 09:15向世清
中国科技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者本义创客

向世清,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激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的前沿研发,是参与产业经济战略与决策咨询、基础教育改革咨询、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战略设计等多领域战略专家,也是上海市最为活跃的科技创新教育专家之一。

前述我们已提及,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与教育在当前结合的产物,其中的核心是创客。为了解决因误导、误读和误实践引发的困惑,澄清理解,我们首先从根源和源头上来阐释创客。

创客的由来

国内第一次出现创客这个词,是在2011年。当时由一位国内的专家(也有说法为国内最早的一家创客空间)由国外翻译引入了这一新名词。根据客观的确证,尽管有不同说法,这一名词在英文中的来源可以肯定一个是Maker,另一个是Hacker。做过深入意义上的判断后,我们发现创客的意义更多倾向于Maker,所以这里以Maker为主要阐述逻辑。当然,叙述中也一并融入Hacker的深层次含义。

先看看Maker本身的概念。从历史上看,英文中Maker一词在何时最早出现至今并无定论,但存在以下2种较多并较为可靠的说法。一说,源于硅谷。从开始有那么一群人出现在美国硅谷地区,他们的行为和方式便开始引发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人们通常用“硅谷人”崇尚“车库精神”典型概括他们的特征。这些特征的核心内容是,这些人本身具有某些技术领域的狂热追求,然后崇尚创设新想法,并敢于和致力于用其掌握的技术将想法在现实中立体化、实物化,而且在过程又不断追求新技术的学习、使用和创新,特别是他们总是在像地下室的车库这样类似的空间里将创意努力制作出来,变成实际可被接受的新型产品。其中最关键的是做东西,因此被称为Maker,意即“做东西的人”,或者“自己造物者”,简称“自造者”。已逝的著名创新人物乔布斯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标杆,他在1970年代就和其合伙人沃兹尼亚克等人在车库制作和倒腾产品,以至于后来逐步有了苹果公司。可见,Maker的本义其实是“通过自己的尝试设计和制作并实现新型不同物品的人”,其中已内含了创新者的意义;而且它与Hacker的概念内涵也有了内在的融合,其中也包含了Hacker的“开放、共享、分权和对技术的崇拜”的核心精神。

另一说,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CBA)发起的一项新颖的实验FabLab(个人制造实验室或称微观装配实验室)——一个拥有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工厂化实验室。发起者Gershenfeld教授认为,与其让人们接受科学知识,不如给他们装备、相关的知识及工具让他们自己发现科学,这可以通过“自己制造”来实现。所以FabLab具有有别于传统的大学实验室的功能和特征,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够利用高水平的技术背景和条件引导不是非常有技术经验的人在其中“创造和制造出任何新意的东西”。这一方式的本质是:无论是谁,只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发明思想或至少有造一些设想新物的想法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高水平和具备先进条件、特别是具有时代新技术条件的实验室,尝试将思考变为实物或者成品。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很多不具备新技术和经验的人可以借由FabLab中的现代或时代技术与工具完成自己设想的某种创意直至“制作”出新的实际物品。这一本质进一步演化,就使得FabLab自发起之日便垂范了一种理念,即制造和创造将不只是发生在拥有昂贵实验设备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也不仅仅属于少数专业科研人员,而是有机会在任何地方由任何人完成。这些“任何人”最后被形容为Maker。可以明确肯定的是,FabLab的出现和广泛发展带动了个人设计、个人制造的浪潮,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究竟哪一种说法更为准确其实已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自那时开始,首先是在美国,然后是在北美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很多人以自己是一个Maker为荣耀并尝试造物,Maker成为一个似乎附有某种时代光环的特殊人士的代名词,一批又一批带有尝试性的爱好者们标榜自己成为Maker,人数规模和分布区域逐步增大,接下来众多的Maker活动整体性构成规模性的运动。迄今为止,国外Maker运动不断大发展,不断向各种科技方向、各个专业领域、各种应用角度渗透,Maker们所设计制作的东西,从能感知情绪而随之变色的衣服,到立体光束呈现给受众的视觉盛宴;从打印立体巧克力和立体人形的打印机,到根据视觉方向写字的神奇机械……凡是能够“制造”和“自己做”的,都成为Maker们的对象。而且非常有意义的是,Maker们的作品涉足了手工、科学、工程技术、食物等科学技术领域及艺术、音乐等更广泛的人文艺术领域,并逐渐向着市场领域延伸,更延伸到了影响地区和国家的经济产业发展的程度。同时非常显著的是,其中自造者和创新者的概念交融慢慢定型,甚至最终都形成了以创新的程度或成果衡量Maker的水平和含金量的价值观,并在更新颖的广泛交流分享方式下融合出了“新型网络社区”和“合作制造和共同创新”的格局。这当然和时代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交流方式的发展变化直接相关。最终,一场社会流行趋势顺应时代科技的发展而出现在了美欧的广阔大陆之上,至今仍处于方兴未艾之阶段。图1为一个国外创客痴迷制作时的工作场景,图2给出自造者的1个例子。

如此轰轰烈烈的流行趋势,必然在当今的“世界是平的”时代传入中国并形成影响。于是国内部分人开始尝试在国内实践相同的方式,早期特别以一批往来活动于国内外有关事务的人士为引领,其中就涉及到如何用中文称谓这种人的问题。经过了一些过程,一个叫做“创客”的译文说法开始流传并逐渐被大家接受。这就是今天国内创客名词的由来。

创客的准确内涵

明确地说,自创客一词在国内传播之始,其内涵即已开始偏离核心本义,因为人们更多地取了其创新的成分,一开始自然地就以创客可能的中文直接释义理解其内涵了。殊不知,这从出发点上就已经形成了大众对于其内涵的歧义和误解。因为创客本义上不是仅仅具有创新者的含义和内涵,如果没有意识到和认识到这一点,就出现了偏差和误解。那些将发明家、创意者、创新的人等称为创客的说法都是不够正确的。毫无疑问,创客教育亦由此形成歧义,更从基础上导致了国内青少年科技教育界的诸多困惑。

客观理解,国内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创客本义是创新者应该是不足为奇的,因为这感觉上更符合其字面的意思。要知道,一般的人们在使用或跟随新概念时是不会去想明白或弄清楚其背后的东西的。那么,追根溯源,很容易想到,这种歧义和误解问题出在翻译上,不是别的。只是因为从Maker到创客的翻译出现了一些意义上的不完全对等,创客并未完全从字面上反映Maker的准确含义,“国外舶来品”过程就简单地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当然,我想这绝不是当初国内最早的翻译者的本意和初衷,他(或他们)睿智地、好心和精心地给出了这个词,却想不到还会形成后来这许多的误解。

那究竟什么才是Maker的完全本义呢?我们将在下期追溯历史上的概念演变,并进一步区分传统与现代的Maker的差异,然后帮助大家更为清晰地知晓。

猜你喜欢
创新者本义创客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行为的改变
基于Bass模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扩散实证分析
韩嚼牙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创新者的培养》
创客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