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

2016-07-11 13:43郭晓东申建野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模式研究后勤管理

郭晓东 申建野

摘要:在高校的管理中,后勤可以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和较大的提高,在这种经济环境和社会大背景下,给高校后勤管理提出了新问题,也面临着新挑战。长期以来,我们一贯性地对于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都存在着理论认识误区和偏差,在实际的工作中又出现着不同操作盲点,如何运用最为行之有效的模式来改变原有的不足,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并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01

一、模式完善紧迫必要

我国计划经济主导了2000年之前的经济模式,而高校后勤又是这一经济体制下政府包办的产物,在经济模式转变的今天,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势必将弊端和漏洞百出,也必然会拖慢整体高校教育和管理的改革步伐,是高校整改的一个重要修整项目。从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已经提出,我国的教育体制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学技术体制相结合、相促进的全新的教育体制。在2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虽然也有了一定的成效和成绩,但是就高校的后勤方面来说,还存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资金短缺严重,后勤集团小社会独立化、问题处理滞后性、科技手段运用差,甚至还有一些后勤领导干部工作理念陈旧,后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低等等,都是困扰着后勤管理模式改革的棘手问题,而后勤不改革,势必也将拖累了整体高校的改革进程,可见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二、管理模式构成要素

对于后勤管理模式的研究,首先就要掰清后勤管理模式中构成的要素。高校后勤又有别于其它的政府、事为单位的后勤管理,其模式有着独特性,构成要素也有着不同。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首先,管理观念。可以说,对于高校的后勤管理观念是在长时间的后勤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得以总结的。它主要是是对于高校后勤的管理内容、管理对象和管理效绩这三方面的科学的、理性的、客观的认识。这一认识也形成了后勤管理理念中的本质观、价值观和质量观。

2.其次,管理结构。结构的概念是“事物的构成形式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1],而高校的后勤管理结构,不仅仅是每一个管理方面之间的比例关系还存在着空间配置、排列顺序等,一般来说,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中的结构主要:直线制、职能制、独立制和矩阵制,以及直线职能制等组织管理模式。

3.再次,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是管理机构与管理规章制度结合体,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就是高校的后勤管理机构与高校的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的统一体。高校的后勤管理机构通常由决策、执行、监督和审计等部门构成。而高校的后勤管理规章制度或管理规范则是由保障后勤工作的一系列制度构成,主要有后勤总章程,对于工作的制度,以及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等。但目前的现状来看,高校的后勤管理,还主要是以领导决策为管理体制的核心,这一核心决定了后勤所有的机构和管理规章的制度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优越性,但也存在着必然的不足性。

4.最后,管理机制。管理体制就是一种动作方式,在高校的后勤工作中它主要是指协调和调整后勤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对于高校后勤管理规律的总结和表现,是高效地发挥后勤管理模式的基础,是提高后勤管理质量的必要。在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中,不同的机制有着不同的效用,不同的效用又可以决定着后勤工作的质量。这些导向、奖励和制约机制,可以保障工作部门和人员可以秩序规范、遵章守纪,积极主动地完成相关后勤工作。

三、管理模式制约因素

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在经济发展迅速又多样化的今天,不仅仅受其本身的内部结构和机制制约,也受到来自外部的因素制约,像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高校自身的教育体制。

1.政治体制。体制决定着教育,或者可以说政治体制决定着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方向和性质。我国的政治体制是影响高校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高校教育的改变,势必也会牵动着高校后勤的革新。它决定着高校后勤管理的机制,尤其是后勤管理领导权的调整,影响着整体后勤管理模式的观念、形式等这也势必会影响到后勤管理模式的结构、机制甚至是体制架构。

2.经济体制。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后勤管理。在计划经济的过去,一切资源和配置,都依靠政府的手段进行调配和控制,后勤的各项机能都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也制约着后勤管理模式的更新,但在当今的经济体制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现在行经济的主导,这也激励了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变革,也促使着高校后勤走向社会化和相对独立化。

3.教育体制。教育体制的变革也会牵动着高校后勤体制的转变。高校的后勤管理是为高校的教育服务的,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势必也会形成什么样的高校后勤。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至今,后勤管理的改革也随之加快了步伐和革新的脚步。为了高校教育体制的革新,后勤管理也必须让其自身能够满足前勤教育的发展,而现今,高校教育的投资绝大部分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研之中,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改变,后勤也只能从自身出发,找寻出路。

四、管理模式问题剖析

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开始进行改革和完善,到日今也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程,虽然在体制、程序和模式上有创新和补足,但在日新月异的当下,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和阻碍高校教育体制革新的方面。

首当其冲就是后勤的管理观念陈旧。由于我国现行的后勤管理模式,尤其是体制的原因,导致了领导层的决策起来了主要的调整和改变的指导意义的作用,而当下,我国现今的后勤管理领导者,大部分都是六十年代或是七十年代出生,他们生在红旗下,长在计划经济的春风中,这也就导致了领导层决策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也不会紧随发展,也就造成了相对的结构失衡和体制落后,结构不合理,在实践工作中就无法把实际工作有效地落实,体制落后就会拉低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后勤管理机制也不会健全,更不可能让整个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步入全新的日历。

参考文献:

[1]夏书章.高等教育学讲话[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2]陈雪峰.关于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10,4.

[3]李团民.高校后勤服务模式走向的探析[J].北方经贸,2010,3.

作者简介:郭晓东(1970-),男,吉林磐石县人,高级工程师,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模式研究后勤管理
如何进行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
学校总务后勤管理工作之我见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