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016-07-11 21:48黄维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研究策略行政事业单位

黄维

摘要:随着十八大会议的召开,要求优化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问题,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也有利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的在进行深化,并在不断的要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但是,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加强内部控制问题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02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行政事业的内部控制是持续的并与行政事业业务运行为一体的业务组成部分,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是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控制组织内的资产,预防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杜绝低效率管理和浪费以及滥用权力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的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控制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内部控制的措施必须紧紧的立足在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管理水平上,以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内部控制的目标,在内部控制上要重点突出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这样的控制措施既包含了静态目标和动态措施,并且也能从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中入手,以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为导向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体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目标、要素以及实施机制

近年来,为了符合行政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标准进行了创新,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以及归纳,控制标准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都得到了较好的提高。但在内部监督制度和自我评价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体主要是由单位内部工作人员来进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非盈利的部门,在近年来的改革中,我国正在不断的将行政事业单位划入到了政府的部门中,将非盈利类的单位改变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主要包括行政单位、公益性事业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团体和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围的规定,更加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保证单位秩序的合理运行。从客观上看,内部控制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道德伦理方面,而是应该具有更多的法律层次以及制度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必须要考虑内部控制的操作性,并且内部控制应该是定位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范围,还应该要包括各种社会保障,因为这样的资金活动虽然说不属于财政预算的范围,但是仍然是由政府来进行出资。

2.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的目标,主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所要达到的效果进行预期。企业控制的目标必须要符合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注点将是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资源调度的合理性。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目前的任务就是防止单位内部出现作弊的情况以及预防腐败,这样的内部控制目标已经严重的阻碍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目前更应该重视单位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追求单位的业绩考核。内部控制的目标应该充分的注重防范作弊行为和腐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政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控制的时候,要充分得利用单位内部的制衡作用,建立有效的反腐倡廉机制。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应该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效率,而不是注重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效果。行政事业单位是对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并且是不追求经济效益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主要是实现社会效益而不是注重经济利益。行政事业的目标应该是最大化的提升公共社会服务的效率,以及公共社会服务的覆盖面。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人民群众进行服务,并且科学合理的设计资金的分配方案,设置合理的预算程序,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资金安全的基础的上提升效率,保证单位在资金状况与单位的财务信息相吻合,并且能够让单位的财务信息合理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公共服务的执行情况,为单位的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素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过程中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内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素主要包括:单位的控制环境、单位活动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四个要素。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并且对于其他三个要素有着前提性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主要是组织框架、决策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单位的文化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主要具有以下的特点:

(1)企业的内部环境强调公司治理结构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单位必须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管理组织和股权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内部审计以及监督审查的作用。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需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继续优化和调整组织架构,设置合理的内部控制部门,形成三权分立的监督体制。还有对流程中的职责要进行分工,在进行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同时又能提升行政单位的工作效率。

(2)企业的资金现在是属于私人的,有一些大股东在决策的时候,往往是固执独行,不听取他人的意见。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不是私有的,应该是由单位集体决定的,这就需要发挥内部控制的制衡原则,保证决策的真实性与完美性。在决策的时候,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实行资金公开,并且在单位中集体进行讨论,在决策以后要对决策的效果进行持续的跟踪,保证决策能够真正的执行下去。

(3)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这是因为集体负责的效果往往是没人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执行过程中的各项任务进行梳理,建立内部控制的责任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往往是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并且也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能够得到应对和控制的程序。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活动,应该从整体上对对制度与控制方法进行设定,这样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为了完成某一项的目标时,控制活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控制活动从总体上而言就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能够衔接起来,并且有效的设置岗位内的合理工作,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

(4)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以及能否有效的执行等方面进行监督。内部监督对于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于,能否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并且让内部控制问题得到合理的改善。内部监督不能仅仅的对事后的结果进行处理,因为这样会严重的缺乏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应该是理清事件之间的关系,对事件进行有效的监督。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不应该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因为任何一种理论脱离了实践,都会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理论只有应用到实践当中,才能够完善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机制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应用效率和效果,还应该在应用的过程中建立相对应的实施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施机制是为了满足公共利益的目标,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效率,同样内部控制往往是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得到有效的实现,并且发挥内部控制的管理效果。随着我国行政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透明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就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来提升自身的管理强度。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特质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目标要求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目标就是保证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并且让其能够有效的实行社会服务。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往往是单位开展各项活动的起止点: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与活动往往是以节省社会资源和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为目的的;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加强财务收支计划性的主要手段,并且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活动的起点与终点。目前的法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约束都非常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受到法律的约束,而且法律也有条文在这一方面做了规定。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必须在法律要求的范围内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一种合乎法律规定的控制,但是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1.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对单位内部的控制不是非常的了解,并且严重的忽视了单位的控制工作,同样也就严重的缺乏着内部的控制意识,单位领导者的控制意识不足直接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审核工作的重要性,这就造成了单位在会计审核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漏洞。一些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忽视了内部控制作用的整体性。这些原因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完善,有着严重的片面性,从而影响了整个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之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延伸到整个单位中去,而是仅仅停留在会计这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内容与范围都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不同步,这就导致了内部控制处在一个空缺的状态中。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单位进行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但是目的并不在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而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完善的。所以,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缺乏着有效的执行力,造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一个形式。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执行设施,导致了内部控制的效果难以实现。

3.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审计监督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检查。审计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审计监督不够充分。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的建设,不能够开展广泛的、全面的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审计监督,从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发挥。

五、加强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有利于保证领导和相关负责人重视单位内的会计工作。所以,就必须要提升单位内部人员的控制意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以及相关的培训工作,就可以让有关人员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这样的思想教育还可以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单位内部的控制不仅仅关系到单位的发展,而且还能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资金和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单位内部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让单位内的领导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促进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与控制制度的完善。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的控制行为

在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必须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完善。目前,我国单位并没有很好的制度来保证控制行为的有效实行。鉴于这种情况,单位首先应该完善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保证单位内部能够有制度可以依靠。对单位的预算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保证单位的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有关部门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还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审批建设,完善单位的财政审批制度建设。

3.强化单位内预算的管理控制

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机制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关键。因此,充分的发挥预算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重点。单位也应该加强对资金的审批,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合理的扩大单位内预算的范围,保证财务的精细化与科学化,防止单位内资金的浪费。最后,应该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评价,通过评价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仍需要不断的改进,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并在改善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单位内部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穆冬枚,陈伟.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思考[J].会计师,2009(05).

[2]薛彩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5).

[3]张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浅探[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Z1).

[4]吉新.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1(07).

[5]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及审计署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

[6]陈国权,谷志军.决策、执行与监督三分的内在逻辑.浙江社会科学,2012,4:27-32.

作者简介:黄 维(1978-),女,湖北武汉人,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中级,研究方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研究策略行政事业单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研究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