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的象征性意义解读

2016-07-12 10:30郭丽峰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太原030024
名作欣赏 2016年36期
关键词:六便士兰德特里

⊙ 郭丽峰[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太原 030024]

《月亮与六便士》的象征性意义解读

⊙ 郭丽峰[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太原 030024]

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围绕思特里克兰德的绘画之路,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小说对“月亮”和“六便士”的意象进行了充分解读,使其带上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又充满了神秘色彩。“月亮”既象征着塔希提岛的自由生活,也象征着对真挚爱情的追求,更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的向往;而“六便士”则象征着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为追求物质而不惜牺牲爱情和理想。

毛姆 《月亮与六便士》 象征 矛盾

象征手法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文学领域,象征主义强调的是“用象征的方法暗示作品的思想、事物的发展和抽象的哲理,尤其是在作者内心深处隐蔽的思绪”。在作品中,使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文章更有深意,更加神秘,也更通俗易懂。

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笔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原先“是个十足的小市民”,“在证券交易所干事儿,是一个典型的经纪人”,“是一个令人起敬的社会成员,一个恪尽职守的丈夫和父亲”,然而,就在他不惑之年之时,他的心智好像是“被魔鬼附了体”,迷上了绘画。为了绘画,他突然抛弃相守17年的妻子以及子女,离家出走,到巴黎追求梦想。在巴黎期间,为了寻找灵感,思特里克兰德无论是在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方面,都经受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折磨和痛苦;同样是为了追求理想,在为人处世上,既折磨着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了痛苦,种种行为表现都超脱于伦理之外,让人鄙视而又无法理解。后来,主人公离开喧嚣的西方文明世界,离开了动乱的战争,离开了物欲横流的社会,只身来到了“世外桃源”的塔希提岛,在这里,他终于放下了“六便士”,找到了心中的“月亮”,找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驱动力,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震惊世人的作品。但是在他患病临终时,又与这些旷世奇作共同付之一炬,其行为令人震惊之时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小说通过对这个怪才及其周围的人与物的叙述,通过对西方文明世界与塔希提岛自由生活的描写,在理想与现实、真爱与虚伪、精神与物质方面,对标题“月亮”和“六便士”进行了深刻的象征性意义解读。

一、“月亮”与“六便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解读

象征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象征性意义,同时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实现。小说题目中的“月亮”和“六便士”两个意象是本体,理想和现实分别是本体的象征体,这也是这部著作中象征手法表现最为突出的地方。

对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来说,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个画家,然而在传统思想观念的熏陶下,父亲认为学艺术赚不了钱,于是他就做起了生意,成为了一家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在不惑之年,他为了摘天上的“月亮”,追求内心深处艺术梦想,放弃了眼前的“六便士”,毅然抛弃家庭,放弃稳定的工作,在巴黎一座破烂肮脏污浊的小楼里闷头绘画,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追求艺术,甚至因为他的出现,造成了好朋友戴尔克·施略特夫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然而,更让人气愤与无解的是,面对道义的责难和周遭的谴责,思特里克兰德表现的却是完全不屑一顾,没有丝毫的愧疚和不安。到了塔希提岛后,思特里克兰德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成名于此,成家于此,同时也把理想埋葬于此。他苦苦追求的艺术,最终与他一起付之一炬。这不免让人困惑,既然备受煎熬追求艺术,为何又要将艺术拒之于门外?

理想与现实永远是一对难以区分的矛盾体,要想实现理想,必须要切合实际,接近现实,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行为,也是为了理想的实现在努力。在《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演绎得淋漓尽致,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和世人面前,从某种程度上说,主人公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要面对的种种问题,而且也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作者也把“月亮”和“六便士”的象征手法表现得合情合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理想与现实并不完全是一对矛盾体,因为追求“月亮”,就要以“六便士”为物质基础,在小说中思特里克兰德在疯狂追求“月亮”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六便士”的支撑,离不开谋生的必需品。

二、“月亮”与“六便士”——爱情真伪的戏剧性解读

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狄安娜是皎洁纯净的化身,因此在西方世界,“月亮”往往被赋予感性意义,是纯洁

无瑕、美丽健康的寓意,也常常象征着真挚纯粹的爱情。在《月亮与六便士》中,爱情的真伪也是“月亮”和“六便士”的象征体。

斯特里克兰德与其太太的爱情有名无实,虽然是合法妻子,但是缺乏真爱。也许对外人来说,思特里克兰德太太与主人公相敬相爱,育有一儿一女,有着稳定的工作,有着令人艳羡的幸福家庭。然而如果走进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现他们的婚姻毫无真情可言。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虚伪、好面子、物质化,并且孤芳自赏,当思特里克兰德离家出走后,她的第一反应是外面有了别的女人,给她留下的钱也不多,当提到死去的丈夫时,她的内心甚至没有一丝的难过,而是沉浸在丈夫的名画给自己带来的荣誉上,炫耀与骄傲一览无遗。

作为戴尔克·施略特夫的太太,在作者的描述中,勃朗什·施特略夫心地单纯、不爱说话,起初坚决反对生病的思特里克兰德到她家养病,后来又不顾一切地爱上了这个古怪的男人,这个变化之快令人惊讶,然而,无私的付出,换回来的却是思特里克兰德对她的冷漠和不屑,毫无任何感情和感激,哪怕最终勃朗什以死亡结束了自己的人生,都难以撼动他坚如磐石的铁石心肠。这也把思特里克兰德“冷酷无情、卑鄙自私”的恶劣形象刻画到了极点。他们之间的感情介于“月亮”与“六便士”两者之间。

在塔希提岛,跟爱塔结婚是思特里克兰德一生中最幸福的件事。在塔希提岛,他不仅找到了追求理想的象牙塔,而且也遇到了爱塔,一个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而这个女人也获得了他的真心。爱塔这个几乎没有受到世俗社会侵蚀的土著女人,给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宁静、家庭、生活。当思特里克兰德患麻风病要去山里生活的时候,爱塔坚决随他一同前往,对此冷酷无情的思特里克兰德竟然眼睛里含着泪水。这种爱情,超出物质的束缚,达到月亮般的纯洁。

三、“月亮”与“六便士”——塔希提岛与欧洲社会的象征性解读

在小说中,“月亮”除了象征着理想与真爱,还象征着一片神圣的净土——塔希提岛,而“六便士”则象征着20世纪初物欲横流、矛盾尖锐的西方社会。骆谋贝指出《月亮与六便士》出版时正是一个西方传统价值观不断解体,孤独感和异化感搅乱现代人内心平静的年代。

“如果不是战争的动乱使我有机会踏上塔希提岛的话,我是不会把我的一些回忆写在纸上的。”20世纪初的欧洲,西方的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社会矛盾也日趋尖锐。正如一位欧洲的历史学家所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一战的爆发,让人们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同时,“战争来了,战争也带来了新的生活态度。”因为战争,作者跟随主人公的视角踏上了塔希提岛。

塔希提岛这个郁郁葱葱的荒岛是一个远离尘嚣、与文明决裂的原始野蛮丛林。环顾思特里克兰德生活的周围:椰子树、芒果树、巴豆花、小河、鱼群、螃蟹、山上的野橘子树……与欧洲社会相比,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一块远离文明社会的绿荫。在这里,思特里克兰德躁动的灵魂安静了下来,追求梦想的心灵兴奋起来,他夜以继日、白天黑夜地画画儿、看书,偶尔在傍晚时分同心爱的爱塔“坐在凉台上,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天空”。悠然地作画、惬意地生活,正是主人公灵魂深处所向往的东西。也因此,在岛上,他创作出一幅幅震惊世界的旷世之作,这些作品“让人感到作画者已渗入到大自然的冥冥之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原始的、野性的、令人战栗的东西,以致使人觉得这伟大的画章是不属于人间尘世的”。

他在岛上一点儿也没有引起别人的厌嫌。在英国或法国,思特里克兰德或许是个不合时宜的人,“圆孔里插了个方塞子”,而在这里却有各种形式的孔,什么样子的塞子都能各得其所。

象征就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作品《月亮与六便士》正是通过“月亮”和“六便士”这两种形象和符号的重新组合,催生出了信念、爱情和地域这三种象征体,在这种艺术手法的渲染下,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更加鲜活,意义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可读。

[1]吕伟民,王国明.论象征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121-124.

[2][英]威廉·萨摩赛特·毛姆.月亮与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27.

[3]骆谋贝,陈兵.传统土壤上开出的现代之花——论《月亮与六便士》现代主义叙事技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1-119.

[4]鲁苓.追寻自我的路程——读《月亮和六便士》[J].外国文学研究,1999(83):75-78.

作者:郭丽峰,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六便士兰德特里
月亮与六便士(四首)
舟桨六便士,彼岸白月光
本期推荐书《月亮和六便士》
六便士上的月亮
歌剧需要“明星效应”——评安娜·涅特里布科的中国内地首秀
爱心拍立得
一类广义平均曲率Liénard方程周期解存在性与唯一性(英文)
“红”到没朋友的特里
“小鲜肉”蜘蛛侠
英格兰队长陷“桃色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