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教师的“抢手”党课

2016-07-12 17:12吴晓东
党员文摘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摘入党思政

吴晓东

一封《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注:此文本刊转载附后)的公开信,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徐川“火了一把”。他将这个严肃的话题写得让年轻人纷纷点赞,把“有意义”的事描述得“有意思”。

“线下”的徐川将很多人一想就头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变成了学生的“抢手课”,也以自身对党的坚定信仰,对事业的热爱忠诚,对创新的精神追求,回答了“我为什么入党”的追问。

“南航徐川”成了网络空间的精神“暖男”

“我一直觉得历史包括党史是最有意思的,里面全是细节和故事,有许多令人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如果只把这些当作冰冷的时间轴线去记忆,你才会觉得特别枯燥。”5月16日上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堂公开课上,该校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再一次谈到了重读党史,谈到了独立思考精神。

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前,当徐川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收到学生的这一留言时,党龄13年的他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用一篇近4000字的长文作了回复,文章被300多个微信号转载,单日阅读量超过200万。

何以把一个严肃的话题写得让年轻人如此认同,徐川回答:“思政教育就是要做到勇亮剑、敢发声。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把事实拿出来与学生开诚布公地讨论,反而是一种捷径。”

“如果所有人都看到了我的脆弱,该怎么办?”“那就让所有人再慢慢看到你的坚强!”

“如何遏制睡懒觉?”“如果不过分,睡会儿就睡会儿;如果过分了,先把被子掀了再思考这个问题。”

……

徐川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和学生们的问答自带“段子手”气质,从个人情感到人际交往,从校园生活到社会万象,微信公众号“南航徐川”2015年1月开通以来,已吸引了数万粉丝关注。

今年3月,一名学生在微信号“川哥问答”里的留言让徐川陷入思考。“他留言说他有条件和资格入党,但是没想好,问我怎么看。”徐川说,看到这个问题,他第一感觉是欣慰,“现在大学里想要入党很难,一般人机会到了眼前不会想太多。而这名同学能有思考,特别好。”

借着学校的党课和组织谈话,徐川向周围同学提出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有家庭熏陶、学校教育,还有共产党的恩情……但全是一个模式。我跟他们说这是别人给的理由,自己到底怎么想?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答案”。徐川感到这个问题是有共性的,值得一说。

为了找到答案,徐川开始“补课”——学习党史。“过去我们不是没学过,但都是作为知识来学,没有通过学习的过程培养起对这段历史的敬畏。其实,在冷冰冰的教科书背后,是惊心动魄的历史。”徐川说。

“一个只有50多人的政党,一个只有十二三名代表的大会,年龄最小的不到20岁,靠什么克服千难万险发展壮大……这个逆袭的政党诞生之初没有任何光环、背景和资产,哪里来的一往无前的底气……是什么让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答案只能是两个字:信仰。”徐川在文中写道,但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建议想要入党的人,对党的过去和未来“回头看”“仔细想”“慢慢走”,“知道怎么来的,才能知道身在何处,才能知道去往何方”。

“这是我第一次感到‘党委书记这四个字没有那么令人望而生畏。”近4000字的回信在微信上发布后,一个粉丝在后台留言说。

如今,“南航徐川”成了粉丝们在网络空间求助的精神“暖男”,学业、恋爱、工作、宿舍关系、职场压力、考研等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困扰,同学们都会在公众号上向他倾诉。

用传统文化打造思政课

2015年5月4日,一篇名为《青年节里谈中国》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从三个小故事出发,传递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用幽默轻松的方式号召广大青年涵养中国气质、宣扬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随后,《建军节里谈英雄》《国庆节里谈爱国》《重阳节里谈敬老》等“节日谈”系列评论文章陆续推出,被千万粉丝传阅分享。一年下来,写了30多篇“节日谈”之后,徐川的新书《节节向上——怎样把节日过得有点意思》应运而生。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引导的平台急切需要凝聚受众、设置议题、激浊扬清,而节日是很好的契机。”善于寻找突破点的徐川多年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工作的独特优势,同时将传统文化也变成了他手中的“神器”。

“你是合格的中国人吗?”徐川常用这句话作为自己传统文化讲座的开篇,“《西游记》中究竟是谁挑担子”“为什么娶妻叫结婚,当兵叫入伍”“信口雌黄是怎么回事”等十道测验题结束,学生基本心服口服,随着徐老师幽默风趣的讲授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婚是什么意思?有人说就是结合和婚姻呗。但是过去结婚写成‘结昏,又怎么理解呢?难道是脑袋一发昏就结合了……”一节课下来,掌声和笑声此起彼伏,常有学生听完讲座后反馈:“感觉整堂课都在听段子,一堂课笑岔气好几次!”

在徐川看来,当下,95后学生已是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思想开放、个性张扬、自我独立,如何让他们信服,从而做好思政教育和服务引导工作,是教育者面临的共同课题。

出于专业所学和个人兴趣,徐川对中国传统文化别有研究,并探索将传统文化与思政工作相结合。他把文化普及形象地比喻为“送礼物”,既要让文化可亲可感,又要精心设计讲课的内容和语言,用学生喜欢的方式送给学生。

在传统文化普及的道路上徐川越走越开阔,思政工作也越来越顺手。去年秋天,他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选课系统里刚上线几秒钟,500人的名额就被学生一抢而空。

(摘自2016年5月25日《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文摘入党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IAPA文摘
憨娃入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文摘
入党志(外一首)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