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CT对肝小静脉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2016-07-12 09:44叶长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诊断价值

叶长安

(铁岭市中心医院影像科CT室,辽宁 铁岭 112001)



动态增强CT对肝小静脉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叶长安

(铁岭市中心医院影像科CT室,辽宁 铁岭 112001)

【摘要】目的 探究肝小静脉闭塞症应用动态增强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定为肝小静脉闭塞症50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诊断后的CT影像资料。结果 经诊断,于平扫的过程中,所有患者的肝弥散性密度呈现下降趋势或局限性,肝脏体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动态增强CT扫描中,肝脏内部存在网状血管10例,肝总动脉与左右分支增粗35例,4例和平扫期比较强度无显著变化。结论 动态增强CT应用于肝小静脉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显著。

【关键词】肝小静脉闭塞症;动态增强CT;诊断;价值

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是因某种原因导致非血栓闭塞或者管腔狭窄而产生的一种门静脉高压现象,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肝脏肿大与肝区疼痛等[1]。病理学为HVOD诊断的金标准,早期主要表现为内皮下出现水肿现象等,晚期表现为内皮细胞发生增生增厚使纤维化形成而使管腔出现闭塞。为探讨HVOD应用动态增强CT诊断的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定为HVOD50例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定为HVOD 50例患者临床资料,男女比例28∶22,年龄49~69岁,平均(54.65±5.38)岁;其中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水、肝区疼痛、黄疸等。诊断标准:肝区肿大、疼痛;不明原因胆红素升高;体质量不明原因持续上涨>2%[2]。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双源螺旋CT扫描机进行平扫,厚度5~10 mm,电流设置为250~280 mA,电压设置为120~140 kV,重建间隔5 mm,床移速度5~10 mm/s;平扫整肝之后予以CT3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实质期)动态扫描,对比剂选用碘海醇100 mL。同时予以高压注射器进行单期注射,速度控制于3 mL/s,25 s后再予以整肝区第2期动脉平扫,结束后70 s予以第2期全肝扫描,之后进行第3期,时间控制在3 min内,检查前患者皆空腹进行,且开始前15 min饮水500 mL,扫描范围:自膈顶部到双侧髂骨连线至高点。最后详细记录增强CT扫描观察到得肝内病变情况,包括密度、大小与形态,并将数据输入电脑。

1.3观察指标:观察本组患者采用动态增强CT扫描过程中肝脏体积变化情况及三期扫描时肝内病变情况。

2 结 果

经诊断,于平扫的过程中,所有患者的肝弥散性密度呈现下降趋势或局限性,肝脏体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动态增强CT扫描中,动脉期—肝脏内部存在网状血管10例(20.00%),肝总动脉与左右分支增粗35例(70.00%),5例(10.00%)和平扫期比较强度无显著变化。门静脉期—肝实质呈斑片状或者地图状40例(80.00%),无肝脏内部的小静脉。肝脏静脉CT图像—呈现逗号状8例(16.00%),官腔的内部变窄4例(8.00%),CT图像表现出逗号状;肝内静脉扫描图像下较淡6例(12.00%),且管径更细。实质期:肝脏变化和门静脉期的图像相一致,见图1~图4。

图1 患者平扫期肝脏内的密度下降,肝周边的密度显著下降,并出现许多腹水

图2 患者动脉期扫描时肝实质的强度增加

图3 平扫期患者肝脏的外缘积液少许,且肝脏的密度未显著降低

图4 动脉期的肝脏血管网增多,且肝内表现不均匀强化

3 讨 论

HVOD属临床罕见疾病,故临床治疗比较棘手。目前关于此病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较为明确的致病原因包括:因食用含吡咯双烷生物碱类植物或者被其污染过的谷类,应用长春新碱等化疗药物与移植免疫抑制剂等[3]。本研究中50例HVOD患者因肝小叶表现不同程度的坏死与中央出现明显淤血,极易造成肝实质表现局限性或者弥漫低密度的影像,故于增强扫描中影像学则表现出地图状或斑片状,剩余4例患者的肝脏强化程度的弥漫性比较低[4]。因肝小静脉急性狭窄导致肝细胞坏死与炎性细胞出现浸润,CT平扫可观察因淤血造成肝脏肿大,肝实质呈局限性与弥漫性密度减低,增强扫描能观察肝静脉狭窄直接征象。动态增强CT扫描三期中,10例肝脏的内部表现出网状血管,35例肝总动脉及左右分支增粗,5例与平扫期强度变化比较不明显。门静脉期4例官腔内部变窄,8例肝下段静脉CT图像表现出逗号状,6例肝内静脉扫描图像下较淡,且管径更细;实质期肝脏变化和门静脉期的图像相一致。由于影像学与临床上对HVOD知识比较缺乏,故常被误诊呈布-加综合征,这两种疾病均为原发肝静脉病变,且临床特点大多相同,因此需和HVOD予以鉴别诊断的是布-加综合征[5]。布-加综合征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阻塞或狭窄而引起的门脉高压,主要表现出腹水与肝肿大,但是其下肢水肿更为常见,且将近一半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和骨髓增生性疾病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动态增强CT应用于肝小静脉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显著,具有一定特异性,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与病史(是否口服土三七型中药与进行移植术)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伟,朱雄伟,陈虹,等.10例肝小静脉闭塞症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3):239-241.

[2] 彭晓容.动态增强CT和MRI诊断肝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12,19(5):17-57.

[3] 唐文娟,史河水,梁波,等.动态增强CT对肝小静脉闭塞症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时间,2012,27(11):1235-1237.

[4] 胡劲松,夏瑞明,朱国方.肝小静脉闭塞病MRI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1):53-55.

[5] 黎钢,沈比先,谭四平.全肝MRI容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4):59-62.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041-02

猜你喜欢
诊断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