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联合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6例临床研究

2016-07-12 09:44牛进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

牛进国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三门峡 472143)



介入联合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6例临床研究

牛进国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三门峡 472143)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术联合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分组,两组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替罗非班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0 minTIMI血流分级为Ⅲ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关脉注射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同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患者良好预后奠定基础。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

为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其临床治疗效果已经反复被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是,在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比较容易将患者血管的内皮损伤,甚至产生无复流现象。本研究选择我院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介入术联合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61.8±3.2)岁。依据患者治疗干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包括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男22例,女14例,平均发病时间(5.1±1.3)h,梗死位置:前壁7例,下壁17例,后壁1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平均发病时间(4.8±1.5)h,梗死位置:前壁6例,下壁20例,后壁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位置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干预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前口服适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穿刺路径,经鞘管注射3000 IU肝素,并在术前加入7500 IU肝素,注意手术每向后延长1 h,则加注1000 IU肝素。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定导丝、球囊应放置的位置,并对导管的引导位置进行确定,观察心肌梗死发病位置的血管长度,以此为根据选择适宜支架。观察组患者在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应首先向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注意要通过导管进行注射,注射量控制在10 μg/kg,且整个注射过程不能超过5 min。最后,以0.15 μg/(kg·min)的滴速滴注36 h替罗非班。

1.3指标观察

1.3.1TIMI血流分级[1]:①“0级”:对比剂无法正常通过;②“Ⅰ级”: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对比剂能够正常通过组织,且存在微量灌注的情况;③“Ⅱ级”:梗死位置远端血管能够清晰显示在对比剂下,且当血液流经血管狭窄位置时,血流速度比较缓慢(与近端血管比较)。而远端血管狭窄位置的对比剂,则出现了排空现象,但排空速度比较缓慢;④“Ⅲ级”:能够完全灌注,并且对比剂可以快速充盈整个远端血管床,对比剂正常排空,远端和近段血管血流速度基本相同。

1.3.2安全性指标[2]:①出血程度分级:重度是指颅内出血,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50 g/L;轻度是指出血肉眼血尿、便血、消化道出血以及咯血等,术后血红蛋白下30~50 g/L;②本研究中的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形成新的心肌梗死,二是发生脑卒中,三是出现心功能不全,最后为出现心血管性死亡病例。

1.3.3LVEF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7 d,采用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射血情况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TIM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IMI血流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0 min血流等级为Ⅲ级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比较

2.2安全性比较:本研究所选病例均未出现死亡,术后观察组出现2例轻度便血,对照组则出现1例轻度便血,2例消化道出血,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心绞痛,而对照组出现2例新心肌梗死,3例脑卒中,2例心功能不全,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现阶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变的血管需要承载较重的血栓负荷,因此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过程中长会出现“慢血流”,甚至是“无血流”现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局部血小板聚集、血栓脱落的危险性,为形成栓塞创造良好环境,进而影响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及患者良好预后。

权威文献研究表明,3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可出现无复流症状,而导致这种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患者心肌细胞受到严重损伤,且心肌微循环存在一定缺陷。而很多权威研究资料则认为,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血小板被激活,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大量聚集密切相关,同时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或发生肿胀也会导致红细胞失去变形能力。而这个过程还会将激活想滚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并使其聚集在冠状动脉毛细血管中,阻碍血管正常活动。现阶段,处理无复流的方法虽然有很多种,但是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存在差异。

替罗非班属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强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有效将纤维蛋白原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阻断,进一步抑制血小板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损内皮细胞中的聚集和吸附作用,减缓血栓负荷率,进而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能力,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PCI手术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替罗非班,患者TIMI血流分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治疗方案还能够显著提高LVEF能力,说明替罗非班具有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上脏射血能力的效果,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5-6]。而安全性比较上,联合治疗方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低于单纯PCI治疗,进一步证实联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王东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7]。

总而言之,本研究及其他权威研究,均能够证实介入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单纯实施PCI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志忠,谭华清,杨志远,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2014.

[2] 贾海燕.冠脉内联合应用山莨菪碱与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影响和安全性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1):23.

[3] 王斌,吴春阳,施亚明,等.心肌梗死相关血管行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31(26):830.

[4] 芮浩淼.产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3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12(20):316-318.

[5] 宗雪峰,路雯,王临光,等.经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8(28):521-522.

[6] 尤威,叶飞,陈绍良,等.直接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治疗疗效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3,7(18):438.

[7] 王东,曹中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3):225.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060-02

猜你喜欢
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中慢或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研究
芪参益气滴丸、双嘧达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