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脉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94例临床观察

2016-07-12 09:44姜小红伍森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姜小红 伍森林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中医医院,四川 南充 637100)



中频脉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94例临床观察

姜小红 伍森林*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中医医院,四川 南充 637100)

【摘要】目的 观察中频脉冲在治疗脑卒中偏瘫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随机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频脉冲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将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频脉冲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中频脉冲;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脑卒中后出现的偏瘫是极为常见的。这类疾病发病急,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对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药物、康复训练等的基础上配合中频脉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且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均经CT或MRI确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53~74岁,观察组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51~76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对症、脑保护治疗、抗凝、降纤治疗、抗血小板、调脂、扩血管、管理血压等治疗,同时给予按摩、康复训练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治疗。采用成都千里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中频治疗仪(型号ZP-100DHI),处方名称设定功能性电刺激,将电极板涂导电胶或云南白药酊固定于上下肢(患肢)。上肢:肱二头肌肌腹、前臂旋前肌;下肢:股二头肌肌腹 、胫股前肌,治疗时间20 min,强度尽量大(以患者舒适能够耐受为宜),肉眼可看到轻微或较强肌肉收缩为宜,2次/天,4周为1个疗程。

1.3疗效评定: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满分为100分,两组患者均于第1次治疗前评价,治疗4周后再评价。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l1.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38.42±14.76)、(39.31±15.2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再次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Fugl-Meyer评分分别为(73.24±14.38)、(53.72±15.5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见表1。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频脉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

3 讨 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多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大脑卒中后缺血、缺氧至脑神经细胞受损,其运动传导径路出现障碍而至随意运动功能减低或丧失。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综合治疗效果都优于单一治疗。本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中频治疗促进了神经功能尽快恢复,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功能性神经肌肉电刺激是利用中低频电流刺激,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来激发一组或多组骨骼肌的被动运动,从而增强肌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代偿肢体运动功能以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人体组织是个复杂电解质导电体,当脉冲电作用于机体时,使带电离子定向运动,消除细胞膜的极化现象,使离子浓度及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从而使组织的生理代谢发生改变,引起肌肉收缩,防止韧带、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的发生。研究表明,功能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通过表面电极刺激感觉和运动神经,异化大脑皮质重组[3-8],兴奋神经肌肉组织,使运动传导径路得到修复或重构,从而使部分瘫痪肌群功能得到重建,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总之,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频脉冲治疗有其独特的疗效,但在增加疗程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Jones EG.Cortical and subcortieal contrubitions to activitydependent plasticity in primate somatosensory cotex [J].Annu Rev Neurosci,2000,23:1-37.

[3] Rushton DN.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anhapothesis[J].Med Eng Phys,2003,25(1):75-78.

[4] 吉聪莉.神经损伤治疗仪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44-145.

[5] 李树强,贾传宇,许梦雅.Bobath疗法配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78-79.

[6] 郭宝荣,刘耿熙.针刺及早期康复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2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1):2308-2309.

[7] 岳春江,兰克,吴滨荣,等.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技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45例[J].河南中医,2014,34(7):1286-1287.

[8] 张玲.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4):93.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080-01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评价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