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时对肝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6-07-12 09:44章臻翊李晓行黄德斌罗亚衡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肝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

章臻翊 李晓行 邵 芬 黄德斌 罗亚衡

(长沙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湖南 长沙 410015)



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时对肝功能的影响分析

章臻翊 李晓行 邵 芬 黄德斌 罗亚衡

(长沙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湖南 长沙 410015)

【摘要】目的 探讨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时对肝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丙硫氧嘧啶,剂量为每天300 mg;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剂量为每天30 m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肝损伤出现时间和肝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分别和对照组用药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肝损伤时间晚于对照组的肝损伤发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肝损伤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时肝损伤出现时间较晚,但肝损伤发生率较高,甲巯咪唑肝损伤时间出现较早,但肝损伤发生率较低,但二者均能够全部完成疗程。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肝损伤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相关症状和体征。甲亢的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是其重要措施,其中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在甲亢治疗中应用较多[1]。但二药在治疗过程中可产生相关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伤等。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观察上述二药在治疗过程中的对肝功能损伤的差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70例(均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断标准)均为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病例,上述患者中无甲状腺毒症心脏病、无其他原因所致肝功能损伤疾病患者。所选患者的肝脏和脾脏形态无肿大,愿意参与本实验并能够根据医嘱完成实验过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例35例。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4例和21例,平均年龄为(36.8±5.3)岁;FT3和FT4水平分别为(24.1±6.4)pmol/L和(53.9±5.5)pmol/L。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病例分别为12例和23例,平均年龄为(35.7±4.8)岁;FT3和FT4水平分别为(23.9±5.8)pmol/L和(54.1±4.9)pmol/L。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丙硫氧嘧啶,剂量为每天300 mg(100 mg,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剂量为每天30 mg(10 mg,每天3次)。上述治疗过程中,甲亢症状得到缓解及甲状腺功能(FT3和FT4)恢复到正常水平后所用药物剂量逐渐减量,而后给予维持量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药物性肝损伤判断标准: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肝损伤时间和出现肝损伤病例。药物性肝损伤判断标准:患者在应用药物之前的功能水平显示为正常,应用相关药物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提示异常。判断药物性肝损伤之前要排除其他因素所致的肝功能异常。

1.4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应用药物之前的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用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3.1±6.5)µmol/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为(35.8±4.1)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为(36.2±8.1)U/L。对照组患者用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3.8±5.7)µmol/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为(35.1±3.9)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为(36.6±7.4)U/L。观察组患者用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分别和对照组用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出现肝损伤时间和肝损伤发生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肝损伤时间晚于对照组的肝损伤发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肝损伤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现肝损伤时间和肝损伤发生率情况比较

2.3两组肝损伤情况处理:两组患者均无因为肝损伤而影响疗程,根据病例肝损伤具体情况给予相关护肝类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完成本研究抗甲亢疗程。

3 讨 论

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过程中,二者均能够有效的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使甲状腺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二者在应用过程可导致肝损伤,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2]。在上述药物所致肝损伤过程中,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在上述药物肝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观察组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患者虽然出现的肝损伤时间晚于对照组,但观察组肝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分别应用上述药物治疗甲亢过程中均能够对肝损伤造成损伤,但丙硫氧嘧啶对肝损伤较多见[3-4]。所以,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时肝损伤出现时间较晚,但肝损伤发生率较高,甲巯咪唑肝损伤时间出现较早,但肝损伤发生率较多,但二者均能够完成疗程,提示两种药物在治疗甲亢患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杨丽薇,蔡雪梅,黄建.联合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99、谷丙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中的诊断价值[J].华西医学,2015,11(9):1654-1657.

[2] 沈芸,薛海波.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5,10(9):83-87.

[3] 徐峥,蔡倩,路敏,等.甲巯咪唑致肝损伤的特点、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6(8):763-766.

[4] 魏安华,周道年,李娟.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6(15):1417-1419.

中图分类号:R5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141-01

猜你喜欢
肝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
何首乌致肝损伤大鼠的动态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干预小细胞肺癌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及肝损伤疗效观察
葵花护肝片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三种治疗方法选择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
异甘草酸镁预防奥沙利铂致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异甘草酸镁治疗重症手足121病合并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防治进展研究张琳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