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炎性反应过程的抑制作用分析

2016-07-12 09:44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炎性反应乌司他丁

罗 凯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南阳 473000)



乌司他丁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炎性反应过程的抑制作用分析

罗 凯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炎性反应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入选的6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措施,观察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7 d后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7 d后的胆碱酯酶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和对照组治疗7 d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能够抑制炎性反应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值得借鉴。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乌司他丁;炎性反应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常见的农药中毒形式,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可影响到患者体内胆碱酯酶活性,导致胆碱酯酶活性丧失而使突触间隙乙酰胆碱大量堆积,激动胆碱受体的增强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机磷农药中毒生理病理改变过程中,有炎性反应参与其中。乌司他丁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观察乌司他丁对此类患者炎性反应及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全血胆碱酯酶活性、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结果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的6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收治(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病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有机磷农药中毒前有肝脏、肺部、肾脏疾病病史患者;排除中毒前合并有感染病史患者、结缔组织病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例30例。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1例和1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共10例,女性共20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8.6±2.9)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7.1±3.5)岁。观察组入院时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为 (266±21)IU/L;对照组入院时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为(269±15)IU/L;观察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为(18.3±2.1)分;对照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为(18.6±1.9)分。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措施(洗胃、导泻、彻底清理毒物等),给予胆碱受体阻断药物及胆碱酯酶复活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血液灌流,实施机械通气等。对照组采用上述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3,批号:110824)治疗,每次剂量为20万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在120 min内滴注完毕,每天应用2次,连续应用7 d。

1.3指标检测:抽取患者入院时和治疗7 d后的肘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全血胆碱酯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具体测定步骤根据试剂盒提示步骤严格进行。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具体测定步骤依据试剂盒提供的步骤严格进行。

1.4疗效评定:治疗7 d后评定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治疗7 d后,M样或N样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没有并发脏器损伤,胆碱酯酶活性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治愈;治疗7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甚至恶化,治疗过程中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胆碱酯酶活性低于正常水平30%以下,患者死亡,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SPSS for Windows)对两组所得的疗效及观察指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分别采用t或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全血胆碱酯酶活性、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结果:观察组入院时的胆碱酯酶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和对照组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的胆碱酯酶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和对照组治疗7 d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中,治愈28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93.3%;对照组中,治愈20例,无效10例,治愈率为66.7%%;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死率,其病理生理过程较为复杂。研究认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过程中,除了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外,炎性反应过程也参与其中,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等在此类炎性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炎性因子作用作用下,使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程度加重,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患者死亡[2,3]。有机磷农药中毒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发生病理改变,导致呼吸衰竭、组织器官缺氧以及脑水肿等,上述损伤过程中可引起内毒素大量释放。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在内毒素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介导效应,除了作用于器官上的相应受体诱导加重损伤外,同时还可以引起白细胞介素等因子产生增多,进一步加重损伤效应。再者,有机磷农药中毒中,内毒素血症等因素可引起内皮功能发生改变,从而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升高,上述因子与机体内的炎性反应关系密切,进一步导致相应的细胞因子系统反应效应增加,从而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促使机体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所以,抑制上述因子作用,对控制和改善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4-5]。

乌司他丁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内的多种蛋白酶(如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纤溶酶等)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乌司他丁对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对炎性介质释放产生抑制作用,对免疫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再者,乌司他丁能够降低黏附分子的表达;能够降低肺组织内的炎性反应损伤作用,改善肺组织的充血及水肿状态。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损伤过程中,肺水肿和肺损伤是其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6-7]。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后,观察组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述因子水平,说明乌司他丁能够抑制上述因子产生并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炎性反应过程产生抑制作用,所以,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乌司他丁能够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能够抑制炎性反应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建国,孙德金,相焕龙.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心肌损伤23例[J].社区医学杂志,2013,6(13):53-54.

[2] 王萌炜,朱杰.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行血液灌流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肝肾功能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2,6(8):82-83.

[3] 刘景兰.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13,12(19):36-37.

[4] 汉文,佟飞,田英平.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规范化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2005,14(4):351-352

[5] 张文忠,张雪梅,吴楠,等.早期血液灌流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1,4(1):20-22.

[6] 陈武农,彭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1(10):148-149.

[7] 王学军,曾宪涛,田钰,等.国内奥曲肽与乌司他丁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5(11):1302.

中图分类号:R5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148-02

猜你喜欢
有机磷农药中毒炎性反应乌司他丁
芝麻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栀子苷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运动功能并抑制炎症反应
乌司他丁对急腹症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
乌司他丁与血必净联用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观察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探讨
乌司他丁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术中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对食管癌患者的影响
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
外散内熄法在改善中风患者风证积分及炎性反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