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运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6-07-12 09:44闫忠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

闫忠民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运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

闫忠民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运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较之治疗前,患者治疗后的pH、SaO2、PaO2、PaO2/FiO2等水平明显上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理想,能显著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各项气血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伴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1],致病因素多样,比如急性重症胰腺炎、休克、感染、手术等,发病急且病情发展快[2],因此致死率令人堪忧。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无创机械通气应用于临床治疗ARDS,效果较为理想。本研究随机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意在进一步说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运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年龄(51.3±3.1)岁,发病诱因:手术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3例,严重创伤7例,严重感染6例,溺水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8例。

1.2方法:所以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吸氧、祛痰平喘、呼吸兴奋、营养补充等。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主要步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为患者选取合适的面罩或鼻罩,保证患者舒适,连接呼吸机,确保不漏气。根据患者耐受度适当调节辅助通气压力,压力起始宜低,后逐渐提高到患者耐受的治疗水平,每次通气应控制在3~4 h,每日2~3次,当治疗有效后,渐渐减小通气压力,并减少通气时间,至治疗终止。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观察标准:测定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pH、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改善情况:较之治疗前,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比较

2.2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改善情况:较之治疗前,患者治疗后的pH、SaO2、PaO2、PaO2/ FiO2等水平明显上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比较

3 讨 论

ARDS在临床上发病较高,发病迅速,一旦延误治疗患者死亡风险很大,传统治疗该病的方法有平喘解痉、祛痰剂、呼吸兴奋剂、鼻导管吸氧等,若病情严重则会选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但该治疗手段创伤大、且极易导致并发症发生[3]。根据近年的临床实践表明,无创机械通气不仅能够降低插管概率,降低病死率,还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极具优势。无创机械通气通过采用将鼻罩或面罩与呼吸机相连接,从而不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当患者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时,要及时采取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以免机体因缺氧而加重病情;②在鼻罩或面罩与无创呼吸机相连接时,应把握好连接的松紧程度,以免漏气或者通气不畅;③治疗前应做好患者心理工作,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无创机械通气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个双水平正压通气,具备呼气相与吸气相,前者以高压克服患者气道内压力,改善呼吸机疲劳现象,后者以低压对抗内源性呼吸末正压,助于患者通气、换气[4]。无创机械通气对氧合功能的改善机制为[作用于肺微毛细血管抑制其内体液渗出,令呼气后的肺容积增大,重新舒张塌陷肺泡,进而令通气灌注比发生改变。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应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或者黏稠痰液不易排出,则不宜使用无创机械通气。

本研究结果显示,较之治疗前,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治疗后的pH、SaO2、PaO2、PaO2/FiO2等水平明显上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无创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理想,能显著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各项气血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耿新普.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5):830-831.

[2] 许承荣.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892-893.

[3] 吕青兰.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7例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12):2169-2170.

[4] 喻秋萍,黄秀婕,陈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6):90.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153-01

猜你喜欢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探讨儿童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模式效果
探讨43例胸部创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护理措施
大剂量沐舒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损伤程度、血气指标和血清SOD活力的影响
肺保护性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抗凝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估
PICCO监护仪观察ARDS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临床研究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