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时机与方法研究

2016-07-12 09:44刘智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脑出血

刘智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大连 116600)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时机与方法研究

刘智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大连 116600)

【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时机与方法。方法 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6例以及对照组4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全部在出血6 h内实施手术;对照组患者全部在出血后22 h进行手术治疗。以患者的出血量、血肿程度以及具体部位等因素分成开颅手术以及穿刺手术两种,每组手术方式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但两种手术方式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倡在发病后应当及早手术,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治疗效果

临床高血压患者中尤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便是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此类患者若是误诊或采取不适宜的手术方式会进一步增大患者的病死率,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同时也有相关文献报道称不同时机的手术对患者的病死率也有直接影响[2]。本研究将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时机与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6例以及对照组4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全部在出血6 h内实施手术;对照组患者全部在出血后22 h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6.3±10.3)岁;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8.3±11.4)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头颅CT影像检查确诊为脑出血。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①开颅手术:对于血肿量为80 mL的无小脑出血患者适合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将窄脑压板沿脑沟置入脑血肿腔中,在显微镜下将血肿清除干净,同时给予患者止血处理,若是血肿破入脑室则需要行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②穿刺手术: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在患者的皮颅骨钻孔,同时置入穿刺针,对血管进行冲洗并负压抽吸,保证脑针穿刺成功后清除血肿并止血,为患者放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自理程度将其分为5级,其中:Ⅰ:患者的生活能力完全恢复,同时完全能够自理;Ⅱ:患者可以自理,生活能力基本恢复。Ⅲ:患者虽无法完全自理,但基本的生活能力已经恢复;Ⅳ:患者的生活能力未恢复。Ⅴ:患者处于植物人状态,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均未得到改善或好转,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数据全部经过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以(±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使用t做计量资料对比。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验证,如果P值<0.05则说明两组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不同时机手术患者预后效果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2.2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情况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比较

3 讨 论

中老年疾病中高血压最为常见,该病病情急且症状相对较多,高血压脑出血症则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要重点加强清除患者血肿,起到良好的降颅内压目的[3]。

本研究采用了小骨窗开颅手术和穿刺引流术治疗,其中小骨窗开颅术在显微镜下操作,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同时易可减轻对患者脑部组织的伤害,所以对于年龄偏大同时出血量少的患者可以采用此种手术。而穿刺引流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可以将血肿有效清除,但弊端是视野较窄,因此出血量少的患者可首先选用穿刺引流术治疗。但研究中发现两种手术方式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无明显差异(P>0.05)且效果满意。除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之外,手术时机也非常重要。相关资料显示患者在脑出血后5 h会发生大出血以及坏死情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会逐渐加重[4]。所以尽早的手术对患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中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5级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了早期手术可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自理能力,降低病残率[5]。

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但两种手术方式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无明显差异(P>0.05)。所以,针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倡在发病后应当及早手术,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晨,周敏慧,刘耀明,等.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1):3972-3974.

[2] 方绍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50-51.

[3] 龙敏,胡志斌,汤予云,等.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1):42-44.

[4] 韦启东.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探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5):237-237.

[5] 帅晖,刘信勇.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体会[J].医药前沿,2014,4(7):33-34.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181-01

猜你喜欢
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龄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预后影响分析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老年重症胆管炎42例手术治疗体会
探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