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探讨

2016-07-12 09:44段日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段日芳

(临武县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4300)



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探讨

段日芳

(临武县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4300)

【摘要】中医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用药就是清热解毒类的中药,该类中药的种类比较多且临床效果非常好,其是中药中无法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伴随医学研究不断的深入,临床中运用中将清热解毒类的中药药理作用大量发掘出来,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无法被代替。本文分析了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以期为近一步研究此类药物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清热解毒类中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运用非常普遍。清热解毒类中药主要有穿心莲、连翘、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白花蛇舌草等,此类药物的性味均为苦寒,其具有清解热毒、火毒的功效,可以将其运用在水火烫伤、痄腮、痈肿疔毒、咽喉肿痛、丹毒、蛇虫咬伤、温热病、痄腮等疾病治疗中。本文主要就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报道如下。

1 对清热解毒类中药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1.1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的作用:细菌和病毒在传统的医学中均属于外邪、疫毒范畴,病毒和细菌进入人体之后会给人体带来严重损伤,进而导致人体出现肿、痛、热、红等现象。许多临床研究中显示,将清热解毒类中药运用在临床治疗中可以起到广泛的抗病毒及抑菌作用,其能够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腮腺炎病毒等病毒。对于因细菌、病毒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中通常以清热解毒类的中药对其进行治疗,且治疗效果较好,因此证明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1]。

1.2可以对心血管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对于栀子、黄连、穿心莲等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而言,其能够使人体内的肌酸激酶、乳酸盐脱氢酶等酶的活性降低,并使血清中的丙二醛含量大大降低,进而使人体内的CO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合成物的活力得到提升,使因缺氧、心肌缺血而给血管带来的损伤得以减轻。传统的医学中认为,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是热火入侵而致使机体出现气机痰毒互结、脏腑阻滞的现象。因此,根据该理论来看,将清热解毒类的中药运用在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中能够使患者的血压降到正常范围,起到对心血管进行保护的作用。比如,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半边莲,患者服用小剂量的半边莲之后能够起到提升血压、兴奋心脏的作用,患者大剂量的服用之后则可以有效降血压、对心脏损伤进行抑制。此外,中药连翘也同样具有降低血压、对微循环进行改善、对血管进行扩张的作用。

1.3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我国医学领域中通常将细菌、病毒等称作癌毒,且癌毒会致使人体的器官功能、重要组织产生失调现象,进而出现浊痰、瘀血等一些表象,互相内蕴并发展为热毒,对经络造成阻塞,最终形成肿瘤。目前,许多临床试验中表明,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鱼腥草、山慈菇、半边莲、穿心莲等均可以起到抗肿瘤的作用。其中,鱼腥草能够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的产生,进而使肿瘤细胞逐渐凋亡;白花蛇舌草能够对淋巴癌、肝癌、宫颈癌进行有效的抑制;穿心莲能够使乳癌细胞中DNA 合成得到抑制,进而起到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2 清热解毒类中药在临床中的运用

2.1可以运用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清热解毒类中药可以运用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临床中比较多见的心血管疾病有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冠心病。在许多研究中显示,采用蒲公英、黄连、白花蛇舌草等治疗冠心病,能够让患者心脏的症状得到缓解,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采用西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好转,但是采用半边莲对其进行治疗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使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另外,因为病毒性心肌炎是气血亏虚、温热毒邪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所以利用黄连、蒲公英、板蓝根等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后,可以起到相应的益气养阴作用[2]。

2.2可以治疗因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将清热解毒类中药运用在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疾病治疗中,如可以用来治疗手足口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带状疱疹、呼吸系统等疾病,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大大提升。鱼腥草注射液可以起到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且不含糖,因此能够将其直接运用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不良反应非常小,不会对糖尿病患者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采用西医治疗手足口病时,并没有特效的药物;而在中医学中则认为手足口病属于外感时而产生的疫邪毒,其主要是从口进入的,进而与气血之间形成相搏,致使毒热停留在患者的肌肤上,使患者产生发热的症状,且患者的手足出现疱疹、红斑,最终导致毒热上攻,让患者产生咽痛、口舌生疮的症状。

张建花利用清热解毒方对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清热解毒方的配方为:3 g甘草、5 g生地黄、3 g蝉蜕、12 g石膏、6 g连翘、5 g生滑石、5 g元参、6 g金银花、5 g知母、10 g板蓝根、5 g竹叶,通过该药方对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治疗后,其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另外,邬锡佩证明通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口足病患者进行治疗后,其有效率高达93.6%,该口服液主要是由板蓝根、蒲公英、苦地丁、黄芪提炼而成的,其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3]。

2.3可以运用在抗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在许多肿瘤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表明,治疗抗肿瘤疾病最基本的方法是进行清热解毒,临床中采用半枝莲、连翘、白花蛇舌草对肺癌、宫颈癌、肝癌、淋巴癌、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西药抗肿瘤的效果得到大大提升,进而使患者生活的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3 结 果

在临床治疗中,运用清热解毒类中药进行相应的治疗后,可以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4]。

在陈银山的相关研究中证明,通过清热解毒方对100例小儿咳嗽进行治疗可以增强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陈银山的清热解毒方为:112 g板蓝根、10 g黄芪,将100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桑菊饮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清热解毒方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7 d后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对照(n/%)

4 讨 论

清热解毒类中药除了可以运用在上文中所说的在临床治疗中外,其还可以运用在放射性损伤、血液疾病、内分泌疾病的临床治疗中[6]。清热解毒类中药的临床运用价值非常高,且可以运用在多种病症的治疗中能够增强[7]。但是,清热解毒类中药也不是万能的药物,临床治疗中必须对各种病症准确的进行把握,并严格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再合理的对清热解毒类中药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 庞博,董军杰,庞国勋.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A):180-181.

[2] 刘磊磊,陈娟,师彦平.清热解毒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2,43(6):1203-1204.

[3] 艾平.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任重道远[J].中国医药报,2011,8(16): 1-3.

[4] 陈银山,赵占景,王辉.清热解毒方治疗小儿咳嗽10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25(4):648-649.

[5] 李智.清热解毒治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43(4):456-457.

[6] 操儒森,张慧.清热解毒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2,83(2):467-468.

[7] 张晓磊,张军平.清热解毒法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0,36(1):236-237.

中图分类号:R282.710.5;R282.7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193-02

猜你喜欢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苦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板栗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瑞香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