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鼻内镜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16-07-12 09:44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舒适护理临床效果

李 坤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舒适护理在鼻内镜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李 坤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摘要】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手术后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78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干预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舒适护理。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率为(78.1±10.9)次/分,舒张压为(77.2±6.1)mm Hg,收缩压为(116.7±14.2)mm Hg,SAS评分为(51.4±6.7)分,SDS评分为(47.6±5.9)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鼻内镜手术后针对患者开展舒适护理干预可良好促进其生命体征稳定,并积极改善其心理状态,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关键词】鼻内镜术;舒适护理;临床效果

鼻内镜术是临床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常见术式,具有术中创伤小、时间短与术后恢复迅速等临床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1]。由于鼻窦与鼻腔均为黏膜覆盖,在开展手术时往往仅给予鼻腔内填塞止血,使得术后恢复速度受到抑制[2]。同时,病患因手术所产生的应激反应,也会损害患者的机体循环状态,严重影响其术后自觉感受。本研究旨在有效改善鼻内镜术患者的术后舒适程度,针对部分病例应用了舒适护理模式,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中178例鼻内镜手术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所收治,所有病例均存在手术指证,无合并心脏病史与全身慢性疾病史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89例。对照组中男61例,女28例,年龄分布19~63岁,平均(41.9±5.7)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1.9±0.5)年,其中鼻窦炎39例,鼻息肉31例,合并发病19例;干预组中男63例,女26例,年龄分布20~61岁,平均(41.5±5.6)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2.0±0.3)年,其中鼻窦炎37例,鼻息肉32例,合并发病20例。两组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将术后注意事项详细交代,定期开展鼻腔复查,针对疼痛症状严重者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干预组患者术后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具体开展方法如下。

1.2.1基础护理:术后鼻腔填塞后,保持良好的鼻腔卫生与呼吸道畅通,提高巡视频率一旦发生憋气表现立即给予吸氧处理,同时,针对病患进行合理咳嗽指导,避免过度用力对鼻腔与气道产生严重刺激作用。

1.2.2病情观察:手术后指导患者采用半卧位,开展全身麻醉者要求去枕平躺。术后定期开展血压监测,避免由于血压升高而引发伤口渗血,存在高血压病史患者务必定时定量应用药物。积极观察病患的精神状态,存在明显紧张、焦虑表现者给予更多的临床关注,辅助给予翻身、肢体活动以及心理干预。

1.2.3饮食干预:手术后1 d内仅采用流食,而后逐渐由半流食过度至普食,要求患者尽量避免偏硬、偏热或刺激性食物,减少咀嚼频率,摄入食品中严禁应用刺激性调味品,避免发生呛咳,防止鼻腔出血。进食后均需开展合理的口腔清洁,积极预防口腔感染情况。

1.2.4疼痛干预:由于手术的应激性作用,患者经常发生局部持续疼痛表现,采用半卧位,定期进行鼻部冷敷,并依据病患的个性与爱好给予适合的术后调节,良好转移注意力而综合改善疼痛程度。

1.2.5鼻腔干预:手术后第3~10周,患者鼻腔黏膜缺损处逐渐开始生长,由于病变组织也会同期表现出生长态势,故此阶段的护理较为重要。采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直接应用于鼻腔中,以达到抗炎、抗水肿功效;同时采用鼻腔冲洗术,将局部干痂与鼻腔分泌物有效清除,提高黏液纤毛功能改善。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病例术后的血压与心率等生命体征,护理前后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开展评分,SAS量表中共包含20个项目,分值≥53分者则提示存在焦虑心理,SDS量表中亦含有20个项目,分值≥50分者表示具有抑郁心理。

1.4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 19.0软件,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值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组间生命体征比较:干预组患者术后心率与血压等生命体征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生命体征比较(±s)

表1 组间生命体征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别  心率(次/分) 舒张压(mm Hg)收缩压(mm Hg)干预组(n=89) 78.1±10.9① 77.2±6.1① 116.7±14.2①对照组(n=89) 88.2±12.3 84.2±6.8 126.0±17.2

2.2组间情绪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均获显著,但干预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组间情绪状态比较(±s)(分)

表2 组间情绪状态比较(±s)(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比较,③P<0.05

组别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组(n=89)  护理前 68.4±11.7 63.7±10.2护理后 51.4±6.7②③ 47.6±5.9②③对照组(n=89)  护理前 68.2±11.8 63.9±10.1护理后 61.6±9.8② 58.3±8.9②

3 讨 论

鼻内镜术是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常见临床术式[3],该手术对发病患者的预后改善效果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4],但由于鼻腔黏膜的特殊性术后仅可以来鼻腔填塞止血措施,在手术应激作用的影响下,患者身心均会受到严重损害,对预后恢复形成抑制作用[5]。舒适护理模式主要将以人文本理念完整应用于护理干预中,通过整体性与个性化护理内容的良好结合,可全方位改善病患的身心状态,在平稳生理状态与积极心理情绪下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有助于患者术后迅速恢复,从而提升了鼻内镜术实施的实际效果[6]。为广泛提升该手术患者的预后状况,本研究针对部分手术病例术后开展了该种护理干预模式,分别在临床监测、饮食、疼痛以及鼻腔处理等方面给予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方式。本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后,其心率为(78.1±10.9)次/分,舒张压为(77.2±6.1)mm Hg,收缩压为(116.7±14.2)mm Hg,均明显好于常规护理患者,表现舒适护理开展后病患的生命体征更为稳定,为生理恢复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本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为(51.4±6.7)分,SDS评分为(47.6±5.9)分,,亦显著优于常规护理者,进一步证实舒适护理对病患心理改善效果更为满意,从而积极促进预后康复。

综上所述,在鼻内镜手术后针对患者开展舒适护理干预可良好促进其生命体征稳定,并积极改善其心理状态,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韶鉴,陈学良,王德乐,等.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和鼻窦炎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24):5336-5337.

[2] 刘芳.自制物理降温袋在鼻内窥镜术后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药物与人,2014,27(4):140-141.

[3] 吴勇.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25):43-44.

[4] 黄凤英,陈宝兰.鼻内窥镜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2):128.

[5] 梁燕.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及鼻窦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9):175-176.

[6] 朱红.护理干预对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患者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2):68-69.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261-02

猜你喜欢
舒适护理临床效果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