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输液的缺陷原因及防范分析

2016-07-12 09:44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防范对策

赵 莹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临床护士输液的缺陷原因及防范分析

赵 莹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士输液的缺陷原因及防范对策,降低输液护理风险,保障患者输液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4 年12月我院37例临床护士输液的缺陷,分析产生输液缺陷的原因。结果 临床护士输液的主要缺陷原因为护理人员,有28例(75.68%);其余分别为管理因素4例(10.81%)、患者因素5例(13.51%)。结论 临床护士输液的缺陷原因为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管理因素,可采取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及合理安排班次进行预防。

【关键词】临床输液;缺陷原因;防范对策

临床输液多指临床静脉输液,是指通过静脉直接将药物接入人体血液循环,提高药物的药效[1]。但是静脉输液错误带来的严重的危害,轻则引起患者身体不适,出现各种并发症,重则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我国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环境下,做好临床输液,提高输液护理质量的现实意义重大。为此,我院选择回顾性分析37例临床护士输液的缺陷,总结产生输液缺陷的原因,为制定防范临床护士输液缺陷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37例临床护士输液的缺陷。方法:从外部因素、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等四个角度分析导致临床护士输液缺陷的原因,外部环境包括医院输液环境及其他因素;患者因素包括患者的错误操作;护理人员包括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业务素质、责任心等几个方面;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排班制度、缺陷总结等。

2 结 果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临床护士输液的主要缺陷原因为护理人员28例(75.68%);其余分别为管理4例(10.81%)、患者5例(13.51%)。

表1 临床护士输液的缺陷原因

3 讨 论

3.1临床输液的缺陷原因

3.1.1患者因素:患者缺少医学知识,随意调整输液操作。例如患者私自调节输液速度,造成患者出现身体不适;或患者随意变更输液位置,引起漏液或错误输入药物现象。

3.1.2管理因素:护士长缺乏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意识,对出现的各类差错瞒报、不报,对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及时采取改进输液护理措施,导致问题长期存在,未得到有效解决[2]。

3.1.3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包括多个方面。一是护理人员缺少责任心,主要表现在未按照规定程序核对药物;输液阶段,护理人员没有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及床号,仅核对一项内容;未按照医嘱调节输液速度,引起患者身体不适;患者输液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定期巡视输液情况,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发生的变化。穿刺前未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皮肤未严格消毒;穿刺过程与他人聊天,注意力不集中。二是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不足,发现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和药物反应后不能在第一时间为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且容易出现急躁以及其他一些主观错误。尤其是年轻资历低的护理人员更加缺乏应急事件处理能力,本研究中出现输液护理缺陷的护理人员的多为工作经历多低于3年。三是工作压力大,输液护理无规律,护士经常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疲劳过度,增加出错概率。

3.2防范对策

3.2.1患者因素预防对策:做好患者安全教育工作,为患者做好输液穿刺及调整输液速度后,要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事项。如告知患者切勿私自调整输液速度,如出现输液过程出血出现任何不适反应,应及时告知现场护理人员,要求护理人员调整输液速度。如若患者因特殊问题需要走动,需要在亲属患者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走动,避免出现漏液现象。患者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制止私自调节速度及随意走动的行为。

3.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设置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检查护士的用药操作。实行转录医嘱自动化措施,避免因错抄,错写,漏抄,漏写而发生护理差错,主班处理医嘱后,双班核对并双签名,保证用药安全[3]。配药阶段观察药物是否有沉淀、注射器是否缺损、针头是否通畅以及无菌物品是否处于保质期内。输液阶段,在输液前、输液时及输液后需要仔细检查,药物、注射器和针头;另外,护士还应该输液是还要核对患者姓名、号码、药物、计量、时间和用法等。质控小组及护士都需核对以上内容[4]。通过严格的检查及核对工作,保证用药顺序合理安全,避免护理差错。

3.2.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和医疗安全教育,培养护理人员慎独精神。输液过程中应做好巡视工作,掌握患者的病情、疾病特点、药物配伍禁忌,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解决患者的异常情况[5]。培养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尤其重点培养夜班患者的慎独精神,要求护理人员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依旧严格遵守规定做好本职工作。

3.2.4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底,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工作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患者越来越高的医疗服务需求。培养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技术,重点培训新药及特殊药物知识,如药物的用途、用法及配伍禁忌,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提高护理专业知识也有利于护理人员扩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判断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从而减少输液差错,并且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另外,医院还可以通过激励措施促使护理人员主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护理技能。如医院平时应多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发展情况,针对努力工作并且工作情况良好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激发工作及提高护理水平的积极性。

3.2.5合理安排班次:一是依据循环顺序排班。顺序循环排班制度可以让护理人员工作规律,既有利于相同班次及不同班次的护理人员协调工作,做好工作交接,形成良好的配合。护理人员还能根据排班规律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减少护理人员的抵触情绪,使护理人员用最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减少输液护理差错。二是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合理调节高峰期和低谷期的护理班次,上午工作高峰期可增加护士班次,中午和夜班低谷期则可适当减少班次,实行双班制。合理搭配不同班次的护理人员,原则上实行层级管理制,既老护士搭配新护士,保证每个班次都具备熟练地护理人员[6]。保证可以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少差错,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 文献

[1] 李艳梅.临床护士输液的缺陷原因与防范对策[J].哈尔滨医药,2012,9(6):474-475.

[2] 罗玉萍.门急诊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3(4):418-419.

[3] 陈丽芳.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3,2(9):47-48.

[4] 姜丽娟,崔秋霞,崔扬红.门急诊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5(6):57-58.

[5] 孙利花,史翱翔.急诊输液室护理缺陷分析及其管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4,7(5):165-167.

[6] 于秋江,唐绍辉.急诊输液室护理缺陷分析及其管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2(35):8669.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290-02

猜你喜欢
防范对策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防范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高铁“走出去”政治风险研究
应收账款审计风险浅议
遗嘱公证风险的防范对策分析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浅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洗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