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会专业“岗证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2016-07-12 09:48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1期
关键词:财会专业教学改革高职

何 俐



高职财会专业“岗证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何俐

摘要:针对市场发展的新形势,高职财会应构建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能够结合当前结业对财会人员的岗位证书要求,设计相应的资格认证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学校教学与社会就业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保证培养财会人才的社会适用性,促使高职财会专业的课程教学获得新发展。

关键词:高职;财会专业;岗证融合;教学改革;对策

财务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人才教育能力直接决定了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与会计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与衔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就业质量。

一、高职财会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缺乏有效地教导体制,培训目标单一

在高职财会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院校缺乏有效地教导体制,不能为学生提供科学化的教学培训机制,造成学生学习内容单一,不能获得财务专业的全方面发展。同时,现代学生对专业学习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不仅仅需求专业理论的培训指导,而且还针对岗位实际技能和专业证书也有着要求。

(二)教学过于理论化,与实践结合较少

尽管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在财会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然而,在教学中仍然采用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也就不能在进入工作岗位前获得全面能力培训。

(三)岗证教学缺乏重视,岗证教学能力较弱

在高职财会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岗证教学的重视程度,部分学校和教师认为岗证为学生个人学习问题,不需要教师公开提供教学指导。然而,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企业在财会人才招聘将岗证作为重要的评估内容,这就要求学校必选转变岗证教学态度,并且开展岗证教学研究,提高相应的教学水平。

二、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岗证融合分析

(一)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岗位”分析

在职业教学中需要重视职业教学,必须将就业导向作为教学指导,而就业导向与当前学生就业需求、社会岗位发展需求以及经济市场发展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学岗位分析中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调研和行业专家经验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并且构建与之相符的教学体系。同时,现代财务岗位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更加全面的经济管理知识,并且数量掌握信息化技术,能够在岗位工作中发挥作用。此外,高职培养财会人才还需要结合职业化要求,也就是以实践操作为依托的培训方式,并且高职财会学生能够在岗位形成自我发展能力,逐渐积累岗位经验,成为适应现代企业基层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证书”分析

专业证书成为评估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尤其是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这些证书往往是从事具体工作的基本条件,甚至成为某些单位招聘的必要条件。财会专业的证书主要包括: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会计类职业资格证书、财会技能类证书、经济管理金融类职业资格证书等。同时,证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考核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其获取专业证书。而且财会证书代表学生掌握的某方面能力,需要结合具体的行业要求和工作特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估。因此,证书已经成为引导高职财会教学的重要指标,需要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专业证书考核要求内容的引入,从而为学生进行证书考试提供指导。

(三)岗证融合的课程教学分析

岗证融合就是指岗位和证书在课堂教学的渗透,将岗位和证书两者创建连接,让课程成为实现该连接的平台。通过高职财会教学就能够完成岗证融合,在教学中细化具体实施细则,保证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其中,在岗位融合的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标准课程模式,确定财会人才培养能力目标,并且结合企业和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国家职业标准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将这些内容作为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重点,系统地形成基于会计核算与管理和金融机构基础业务为工作过程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将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做到课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并以赛促训、以赛强技,多维度地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三、就业导向视阈下高职财会专业“岗证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一)岗证融合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财会专业“岗证融合”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明确目标,并且制定详细的目标细则,能够按照既定的教学方针完成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岗证融合课程就是要求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以及高能力的财会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教学中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并依据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各相关学习情境的具体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师开展财会课程教学前,需要制定系统化的岗证融合课程体系,能够涵盖学生工作时间的所有知识和技巧,从而在提升学生工作能力的基础上编写教学大纲。在岗证融合教学中需要明确具体实施环节,与教学目标建立对应关系,从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符合其岗位发展的教学体系。

(二)岗证融合课程的优化和整合

传统高职财会课程存在教学理论不突破,不能够体现岗位融合教学要求的问题,这就需要构建高职院校岗位融合的教学模式中进行优化和融合课程体系,采取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实践的课程内容和份额。其中,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岗证融合的基本环节,构建围绕学生工作能力发展的教学体系。同时,积极推进项目制教学体系,围绕学生教学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此外,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应强化模块化分类,创建围绕岗证融合为中心的完善课程体系,能够体现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并且直接强化岗证融合课程的教学地位,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推进岗证融合课程的实施。

(三)岗证融合课程的专业化辅导

岗证融合实际上就是围绕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创建专业辅导课程体系,这就需要针对资格考试大纲创建专业化的辅导,从而能够让学生明确考核理论知识及能力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平常学习中就接触岗证融合的知识点,从而能够降低职业考试的陌生度。同时,采用考试要求和课程对接,以专题课程的方式体现辅导要求,让学生能够以课程形式掌握职业考证的要求。针对资格证书强调学生实践,就可以创建实践环境让学生参与,从而能够获得考试能力的发展。因此,通过专业化的辅导课程就实现了证书考试应对培训机制,实现了课程与证书考核的完全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华.高职财会类专业“岗证融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15年1月.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猜你喜欢
财会专业教学改革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下的财会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探讨
关于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我国财会行业创新与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