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考

2016-07-12 09:48赵志伟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1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

赵志伟



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考

赵志伟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社会影响,之后对导致失地农民就业难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了尽快解决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滞后的现状,国家加大了对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加快了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市民的速率,初步实现了农村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一、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的社会影响

1.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影响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具体到一个农村地区而言,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工作:首先是经济方面,必须转变农村地区落后的经济结构,促进工业、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其二就是文化建设,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谐互助的新文化;其三就是社会保障方面,基础保障加商业保险的双重社会保障机制。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属于经济建设方面的难题,同时也属于社会保障方面的难题,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就会影响到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许多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生活逐渐的拮据起来,没有收入,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他们便会去怀疑政府主张的新农村建设的行为动机,并且将这种抵触情绪指向政府机关、政府机关的行为以及一些招商引资的企业身上,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巨大威胁。

3.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影响新农民的自身发展

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是途径,而提高新农民素质才是目标,二者是配套跟进的,是缺一不可得。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却给新农民的自身发展制造了诸多障碍,首先,失地农民就业难,减少了农民经济收入来源,没有了收入这个经济基础,与新农民谈提高沦为无稽之谈;其次,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给失地农民的心态带来不良影响,各种压力刺激下,失地农民的行为方式也就会呈现出更多的消极因素,这对于新农民的自身发展而言是一种巨大阻碍。

二、失地农民就业难的根源

1.传统生活观念的束缚

经过了数千年的封建农耕文化的熏陶,农村地区的农民已经对土地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土地为他们带来了粮食,土地为他们带来了收入,土地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寄托。但随着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土地被流转出去,失去了土地的他们依然难以割舍对于土地的眷恋,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土地仿佛天塌了下来,在面对失去土地这一难题时更多的认识怨天尤人,而不是去考虑怎么去抓住形势,寻找新的生财之道。

2.农民自身综合素质较低

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再加上生活上的困境所迫,农村地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依然维持在初中上下,考上大学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的更是少之又少,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高素质教育的背景,给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带来了巨大阻力。择业观、择业能力存在偏差。过惯了依靠土地生存的生活,当他们突然要面对去给别人打工,或者是自主创业的问题时,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表现为盲目求职,盲目创业,这就很容易产生后续的劳动纠纷问题和创业失败问题。

3.建设征地过于急促

社会劳动力所需小于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对于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言,市场的供大于需就是造成他们就业困难的主要诱因。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许多地方政府为了体现业绩,不惜对地方农村经济实行强制转型,大面积、全方位的进行农村改革发展,并且这一过程十分剧烈,缺乏从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的转变,于是,失去土地的人们迅速剧增,而能够吸收这些失地农民劳动力的用人单位却没有相应的提升上去,由此造成了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的出现。

4.安置方式保障性较低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征收补偿办法多采用一次性补偿的方法,即一次性把征地款项全额赔付给农民,而至于农民失地后的就业问题则考虑甚少,美其名曰鼓励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但事实上,很多老龄化的失地农民由于年龄问题已经失去了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机会。由此可见,当前农村地区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更多的是交易性质,而缺乏相应的保障性质。

三、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1.转变失地农民的生活观念

传统观念下,土地是农民的衣食父母,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过高,由此给他们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的转变产生了巨大阻力,我们必须注重对于失地农民的生活观念的转变,特别是要帮助他们摆脱土地在思想上对于他们的束缚。这就要求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宣传教育作用,政府部门在宣传上要创新工作方式,引导失地农民学好一门技能,考虑长远,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

2.从长期来看,要转变村民的教育观念

要多给村民灌输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村民意识到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可以成立村级助学基金会,对考上重点高校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等,逐渐提高失地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失地农民后代的受教育水平上去了,他们的眼界自然也就放宽了,就会把目光从土地上转移开来,从而为自己谋求更多的生存机会。其次,从短期来看,就是要针对失地农民的具体特点,进行专业的短期技能培训,要聘请专家进行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知识培训,如畜牧业知识培训、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从而帮助失地农民更好地择业,更好地创业。

3.合理统筹城镇化、新农村建设

不合理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盲目的土地征收和开发工作,对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言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的态度。所以,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减轻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难度,就必须合理统筹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一方面,从建设进程来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从开发安置过程来看,要与招商引资项目企业商议,最大限度的遵循就地用工的原则,尽力实现失地农民在原有土地上的二次就业。

4.建立失地农民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

一方面,创造政策保障机制。如通过协议就业土地转让制度、公共工程就业计划等来实现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如通过税收等多种政策手段鼓励失地农民创业等。

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针对那些年迈体衰的,无法进行二次就业的失地农民,当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把失地农民尽快纳入城镇社保体系或城市社保体系,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嘉,何忠伟.北京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就业困境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06).

(作者单位:白壁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所)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方向研究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论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