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探究

2016-07-12 09:48孔繁斌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1期
关键词:体制新时期发展

孔繁斌



新时期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探究

孔繁斌

摘要:公共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立足于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现状的认识,从民间公共事业管理滞后、网络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公共事业缺乏规范化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体制建设的角度出发,从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结构、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和推进公共事业管理方法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策略。关键词:新时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发展

前言

公共事业是国家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的重要领域,对于推进国家和谐、经济稳步发展,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公共事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体系。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我国一直着力于管理改革创新为驱动,为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当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强调深化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本文立足于对公共事业管理现状的认识,从体制建设着力,阐述了新时期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公共事业管理滞后,组织管理建设不到位

我国民间公共事业组织起步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也逐步得到发展与壮大。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在“大社会”改革目标的导向之下,民间公共事业组织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民间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在民间社会力量、个人等参与之下民办医疗机构、学校及福利机构,日益成为我国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但是,在“快发展、大格局”的现实之下,我国在民间公共事业管理方面,却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民间公共事业的混乱性,突显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如现有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对民间公共事业管理的规范相对较少,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民间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现实需求。与此同时,我国民间公共事业组织在规模上仍相对较小,且比较分散,而现有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漏洞与不足,随之而来的安全等问题,也成为制约民间公共事业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网络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缺失的存在影响公共事业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化公共事业发展迅速,并逐步成为一种“时尚”。一方面,依托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构建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事业服务模式,成为现代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依托网络平台,网民自发组织“虚拟社会团体”,这与传统的社会团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逐步建立健全网络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推进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在网络社团的法律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空白,较大的管理缺失,成为一些“骗子”敛财的重要工具。于是乎,一些披着“善意”的骗子在网络上建立慈善团体,以募集善款为由,进行非法行骗。这不仅给公共事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削弱民众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损害了公众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发展。为此,为适应当前的公共事业发展,我国应逐步优化管理体制,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化公共事业发展,也进一步维护公共事业发展进程,共同为社会发展提供力量。

(三)公共事业缺乏规范化管理,制度性管理让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公共事业的形式、平台及渠道日益多样化,规范化管理的推进,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公共事业已由传统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发展形态,借助互联网实现跨国公共事业管理,更加强调公共事业规范化发展及管理的必要性。首先,在大发展、大繁荣的当前,政府在管理上的力量相对缺少,特别是在新事物、新技术等领域,表现出反应迟钝的问题,处于被动状态下管理工作,显然无法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过于强调制度管理,缺乏弹性管理下公共事业管理的创新发展。一方面,公共事业快速发展,管理模式、体制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事业的发展,也阻碍了规范化管理的进程;另一方面,公共事业的社会参与面日益广泛,“捉襟见肘”的管理现状,显然与现实发展相脱节,规范化管理尚未实现,何以更好地推进公共事业发展。这值得政府职能部门思考,强化公共事业管理的主动性、创新性。

二、基于体制建设下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策略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共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公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营造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公共事业发展环境。在笔者看来,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于进一步强化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建设,夯实公共事业的发展基础,这才是现阶段公共事业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一方面,公共事业组织改革相对比较滞后,无论是在改革目标,还是在改革路径上,都明显滞后于公共事业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公共事业管理创新,过于强调管理模式等的优化与调整,而忽视了这些创新发展的基础是进一步优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推进公共事业管理发展。

(一)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结构,适应公共事业发展需求

当前,公共事业多元化发展的现实情形,强调创新公共管理体制结构的必要性。通过横向、纵向及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推进公共事业管理的创新发展。

1.推进横向管理组织结构变革,实现组织结构的优化组合。首先,要对横向组织结构中的体制格局进行重新划分,并强化市场化运作在其中的重要性。通过网络化结构的建立,强化公共事业组织的集团化建设。其次,要强化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好公共事业发展的现有资源,形成更加合理的社会分工,确保公共事业发展所需的内外环境。

2.推进纵向管理组织结构变革,强化行业管理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公共事业管理纵向管理结构的变革,关键在于理顺政府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强化公共事业单位的职能界定,进而推进分类管理的改革发展。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强化公共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促进公共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管理转变,让公共事业管理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当前的发展环境及现实需求。

3.推进内部组织结构变革,进一步强化公共事业管理效率。公共事业管理效率低,是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推进内部组织结构变革的进程中,一是要强化市场机制的引入,盘活现有资产,进而强化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效率;二是要强化企业化管理体制的引入,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而在竞争的良好体制之下,更有助于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逐步改革人事制度。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很大一方面的工作在于如何逐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当前,公共事业单位存在人才流失严重、人员冗余等问题,要盘活公共事业管理,应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激励措施,形成更加有竞争力的人事制度,更能推进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其次,逐步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公共事业发展是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结果,一方面要强化公共事业组织独立法人定位的同时,也要强化哦监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管理制度,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实现民主化、科学化的监督管理机制,更有助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良性发展,提高公共事业组织运营效率。

(三)推进公共事业管理方法创新,实现多元化管理手段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公共事业管理方法单一,难以形成多元化的管理形态。对此,积极推进公共事业管理方法创新,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部需求。因此,(1)创新公共事业管理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及水平,应强化公共事业管理方法创新,通过现代化管理方法的运用,转变传统管理方法存在的弊端。并且,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更适应当前的管理工作需求;(2)转变单一、陈旧的管理现状,转而推行多元化的公共事业管理。紧紧依托制度的硬性化管理,仍难以发挥最佳的管理效果。通过经济、法律及道德等多层面的管理约束,更能够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并为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3)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科学化的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人才引进,逐步壮大现有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强化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及专业水平,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体制转型的不断深入,公共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是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当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管理滞后、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公共事业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科学化建设。为此,在笔者看来,新时期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应着力于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结构,适应公共事业发展需求;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规范化;推进公共事业管理方法创新,实现多元化管理手段,从本质上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及效率,让我国公共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晖.新时期我国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事业管理[J].管理学家,2013(02).

[2]徐世雨.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4).

[3]王保安.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公益事业改革发展[J].行政管理改革,2012(04).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体制新时期发展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