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局部编织技术的毛衫特殊结构工艺与设计

2016-07-12 13:25蒋高明丛洪莲
纺织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毛衫褶皱针织

罗 璇,蒋高明,丛洪莲

(江南大学 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122)

采用局部编织技术的毛衫特殊结构工艺与设计

罗 璇,蒋高明,丛洪莲

(江南大学 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122)

为进一步提高毛衫设计师开发复杂花型与设计的能力,以电脑横机技术为依托,重点对局部编织技术的编织原理和设计应用进行阐述。利用局部编织工艺进行基本组织与提花组织的结构设计,通过特殊结构的编织实例,分析编织工艺与技术细节。结合局部编织技术编织特殊结构具有较强肌理优势等特点,提出了将其应用到毛衫中的设计方法;应用局部编织技术可开发出具有功能性与装饰性的优良毛衫服装,也为毛衫生产提供设计思路,满足现代消费者追求个性的穿着需求。

局部编织技术;毛衫;组织结构;针织技术;设计要点

组织结构是毛衫设计的基础,它会直接影响到服装的外观效果,结构的多变也是其独具魅力的地方。而局部编织技术是针织成型服装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编织工艺,它不仅应用在毛衫的肩斜、袖山弧线和圆形下摆处,同时应用于组织结构的设计形成设计感强烈的外观效果[1]。局部编织技术依托于横机的使用,编织的织物肌理效果明显,并配以多变的工艺方法不仅可充分体现针织面料的艺术美,同时也省去后续人工缝纫立体装饰物的环节。本文从局部编织技术的角度,着重阐述组织结构设计与应用,通过编织实例探讨花型设计中的关键点,旨在为毛衫设计生产提供广阔的思路和方法,为推进针织服装的开发提供参考。

1 局部编织技术

局部编织是指在编织时某些织针仅挂住线圈而暂时不编织,另一部分织针则进行编织,当需要时,退出编织的织针再重新进入编织,以形成一定的织物形状[2]。图1示出应用局部编织技术编织的双面织物的线圈图。表1示出局部编织技术在毛衫中常规应用情况。在编织针织服装时,局部编织技术大都应用于衣片起头,选择在某些织针停止工作,然后再逐渐使其进入工作,以达到衣片所要宽度,形成弧度下摆。在肩部采用局部编织技术,使参加编织的针逐渐减少处于休止状态,以此形成收肩效果[3]。而在花型设计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局部编织技术已不限于这些区域的使用,为增加针织服装的立体效果,往往使用局部编织技术来实现针织服装的肌理效应,丰富花型组织结构的编织方法。

图1 应用局部编织技术编织的双面织物的线圈图Fig.1 Loops of double-sided fabric with partial technology

表1 局部编织在毛衫中常规应用对照表Tab.1 Common application of partial technology

2 组织结构设计与工艺应用

毛衫服装的组织结构变化丰富,有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为追求更加个性的针织服装,设计者不拘泥于一种编织方式,往往是2种或2种以上的编织技术配合实现设计效果。局部编织技术在组织结构上的应用有着高效、高速和节约原料等优点,同时配以不同色彩与材质的纱线混合设计编织,可形成具有较强肌理效果的面料,多被应用于毛衫的装饰性设计。

2.1 基本组织结构的结合

毛衫的基本组织结构包括平针组织、正反针组织、集圈组织等。而基本组织是毛衫中最为常用的组织结构。加入局部编织工艺,在部分织针上进行减针或加针,以此形成多变的立体肌理效果。

局部编织技术与基本组织结构结合可编织多种外观效果,如图2所示。如形成不规则凸纹形状、立体几何形状、梯形色块效果等。同时,局部编织技术还可结合集圈组织、正反针组织、夹条组织编织出多种不同风格的立体结构。

图2 局部编织技术在基本组织结构的应用Fig.2 Partial technology in basic organization.(a) Repousse shape; (b) Trapezoid shape; (c) Geometry shape

2.1.1 基本组织设计应用

在基本组织设计中,多运用局部编织技术在平针地组织中形成有立体感的凹凸结构,代替后续手工缝纫立体装饰物的环节,可在生产加工中加入这种编织方法,既节省人力又节省物力,提高工厂生产效率。

在基本组织编织中多利用“两边暂停中间编织方式”。在一行织针中,两边的织针暂时不编织,中间剩余的织针继续编织,因而编织的织物形成多余量的凸起[4]。凸起的形状可根据效果进行设计编织,多以简单的几何形状为主,但基本组织结构在应用局部编织技术时,应注意在编织过程中由于牵拉张力作用于不工作的线圈会使线圈变形,同时也会损伤织针,因此在编织时可停止牵拉辊工作,使握持的线圈不再继续受到牵拉,而沉降片可解决线圈上浮的问题,但应注意使用局部编织技术编织的立体凸起花型的尺寸不宜过大。

2.1.2 基本组织编织实例

编织实例为基本组织的毛圈效应,见图3所示。应用编织的地组织为平针组织结合使用局部编织技术,设计重点是织物整体呈现立体效应的毛圈结构。编织方法通过采用选针局部编织,暂停工作的针床握持线圈不再编织,另一个针床多编织N个横列后,暂停编织转数与编织转数差别较大,形成一个个毛圈效应,各行毛圈有序的排列,织物整体的立体凹凸效果明显。编织该织物时,与国外电脑横机相比,国产电脑横机更具优势,因有高低两位罗拉控制织物不易上浮,同时受到分段沉降片的作用控制压圈深浅,因此更易编织。

图3 立体毛圈效应实例Fig.3 3-D loop effect with partial technology

图4示出组织的编织区域图。以图中所示的1号毛圈效应区域为例,编织工艺图如图5所示。前针床连续编织1、2两个横列,形成平针地组织,后针床上没有线圈。根据设计效果,每6枚针中的2枚针开始局部编织一个毛圈效应。根据机头方向,编织区域从右侧向左侧编织。先带入几枚后针床的织针进入,并以浮线的形式进入局部编织区域,以保证后面的编织有足够的纱线,防止后续编织因牵拉作用导致纱线断裂。作用4枚织针编织四平组织。此时,后针床线圈不翻到前针床,握持在后针床不编织,只有前针床工作,阻止其对应区域的织物向下运动。编织2个集圈组织以此连接2枚前针床织针编织。间隔的编织前针床2枚织针,根据设计效果编织N行后,进入下一个区域局部编织毛圈效应。

图4 编织区域图Fig.4 Knitting area

图5 1号编织工艺图Fig.5 Technological views of 1

交替重复编织,当编织宽度达到设计要求时,通过翻针系统将后针床线圈对称地翻到前针床,进行平针组织地组织编织。2个针床编织的线圈差异使前针床的织片向外凸起编织成一个个毛圈效应。

编织时需注意:1)局部编织的部分应为偶数行高,以保证编织时机头方向正确;2)局部编织时应一隔一出针;3)编织四平组织时应放松密度,同时以浮线带进带出保证后续编织的顺利。

2.2 与提花类组织结合

局部编织技术应用在提花组织,能够编织出具有较强立体感的图案肌理效果。在设计时,可把不同的色纱配以不同图案,呈现不同的凹凸效果,以凸显服装的设计感。编织出的服装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大大丰富毛衫的多样性,增添织物造型表现力,使得服装更加精致时尚。

2.2.1 提花组织设计应用

提花组织是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织针上进行成圈而形成的一种组织[5]。使用局部编织技术与浮线提花、芝麻点提花、空气层提花等组织相结合,同时混合不同色纱,可形成三维立体凸起图案与二维平面图案相对比的效果(如图6所示),多作用于装饰性针织服装表面。

图6 局部编织技术在提花组织结构上的应用Fig.6 Application of partial technology in jacquard organization.(a) Example 1; (b) Example 2; (c) Example 3

在编织提花组织时,设计的花型效果应以简单图案或几何区块为主,突出图案的凹凸效果。在毛衫设计中,可使用局部编织的凸条结合提花的编织,起到分割线与装饰织物的作用。而把局部编织工艺与芝麻点和空气层提花结合,可形成提花组织的褶皱效应。

2.2.2 提花组织编织实例

褶皱效应赋予毛衫丰富的造型变化,是针织设计的经典造型元素,通过合理的布局能增强服装整体的层次感与装饰感,增加服装的艺术效果[6]。

结合局部编织工艺,设计一款提花组织结构的褶皱效应编织实例,如图7所示。该织物结构为空气层提花并配以局部编织技术的芝麻点提花。编织的空气层提花是芝麻点提花编织转数的2倍,由此编织出的芝麻点组织更加紧密,而空气层组织可展现出立体的褶皱效应。如果编织的纱线加入一些伸缩性优良的氨纶材质,这种松紧疏密的褶皱肌理效果会更加明显。

图7 提花褶皱效应实例Fig.7 Pleat effect of jacquard organization

以两色提花褶皱效应为例,编织步骤如图8所示。根据机头方向从右向左编织,色纱1编织起头罗纹后空转一行,从单面织物转向双面织物的编织。2种色纱同时带入编织芝麻点提花,达到编织针数后,编织空气层提花,左侧芝麻点提花使用局部编织技术不编织。顺应机头编织方向使得6、7横列左侧的芝麻点提花不编织,后续组织正常编织。此时应注意,连接的线圈以集圈连接,防止连接处漏针形成破洞。由芝麻点到空气层再到芝麻点连续编织8、9横列。在10、11横列右侧芝麻点使用局部编织技术不编织,后续正常编织。继而一个编织循环结束,使得中间空气层组织的编织横列数是左右芝麻点组织的2倍。

图8 编织工艺图Fig.8 Technics views

此提花褶皱效应是顺应机头编织方向按空气层与芝麻点固定编织行列设计花型。在设计织物时,也可调整二者比例,设计出褶皱形状不一的花型。编织中,应注意机头方向与织物组织相互配合,同时防止长浮线的产生影响编织,通过芝麻点提花的带进带出减少局部编织时浮线过长造成编织不当的问题,使得局部编织区域连接顺利。利用局部编织技术编织的褶皱效应可与提花、嵌花组织结合,使织物更具层次感与韵律感,增强针织服装的艺术性。

局部编织技术在组织结构中的应用,对工艺技术要求高,绘制花型应注意机头方向,避免机头空转,与浮线的拉进拉出,以求机头的最少运行方向达到最多的编织动作。而结合局部编织技术所呈现的凹凸立体效果,既与衣片浑然天成,又省时省力。

3 特殊结构在毛衫设计中的应用

随电脑横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毛衫设计也融入更多的个性化编织理念,以满足现下消费者求新求异的穿着需求。作为针织服装的成型工艺,局部编织技术不仅要依托于形式美的法则去编织具有美感的毛衫,同时也要考虑到工艺适应性等问题,设计出的服装要能扬工艺之所长,避工艺之所短,以此编织出独具一格的针织服装[7]。

3.1 毛圈效应的设计应用

毛圈效应织物的三维立体感较强,可应用于毛衫外衣,呈现敦厚、粗犷的风格,可充分体现消费者个性化穿着需求。将毛圈效应应用到毛衫上可形成有序的线面布局,而毛圈布局大小可根据具体的设计风格做出相应的改变。

在使用毛圈效应设计毛衫时,应尽量简化款式,可省去一些繁琐部位的设计,突出毛圈结构在服装上的装饰效果。图9示出组织的编织设计图。如图所示,设计图中每个圆圈代表1个毛圈组织),在素色平针地组织的毛衫上加入这一结构,并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有序的分布可形成立体状层叠效果。在图9(a)中,以线的排列进行每一个毛圈结构的排序,形成交错的“X”造型,而在图9(b)中,在毛衫中线的位置上加入竖排的毛圈结构进行修饰,形成一种“假门襟”的装饰效果。又如图9(c)中所示,在毛衫前片的中心部位加入这一组织结构,毛圈的大小可一致,也可对针数进行增加或减少,形成大小不一的毛圈,再进行有序排列布局,彰显其独特的装饰效果。总之,无论怎样应用此组织结构去设计,都必须围绕设备的编织工艺,尽量降低操作难度。

图9 毛圈效应编织设计图Fig.9 Knitting design views of ruche.(a) Arrangement of surface; (b) Arrangement of line; (c) Arrangement of surface

3.2 褶皱效应的设计应用

使用局部编织技术的褶皱效应设计,是利用针织面料自身弹性和褶皱来适合人体与服装[8]。针对褶皱效应,可与提花组织结合进行编织,也可在平针的基础上进行编织。与提花组织结合,编织出的织物色彩对比鲜明,中间褶皱较厚实。而在平针基础上编织的褶皱效应,织物较薄,大都应用于毛衫的胸部和腰部以体现人体的曲线美[9]。

根据毛衫的设计风格,可设计有规律的褶皱,如褶的大小、间隔、长短相同,还可编织出不规律的自由褶,表现出随意、极有趣味的服装特色,结果如图10所示。褶皱效应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在服装中往往成为视觉的中心,如图10(a)所示,在针织背心裙的肩顶部位加入使用局部编织技术的提花褶皱效应,褶皱前后两端设为芝麻点提花并选择部分织针暂停编织,同时加入氨纶色纱使得中间空气层组织形成自由褶皱立体凸起,为常规的造型加入设计亮点。在图10(b)中的针织半身裙,也可加入这一组织的褶皱效应,编织口袋。裙身与口袋多层结构的编织,在袋身形成规律的横抽褶,并加入有弹力的纱线,使得口袋与裙身褶皱对比明显,产生可爱的蝴蝶形状,既修饰女性腰部的曲线美,同时提花褶皱结构的厚实又兼具功能性优良的特点。在图10(c)中,在上衣的胸部位置,加入褶皱效应起到修饰女性的曲线美的同时,又赋予装饰性的美感。

图10 褶皱效应编织设计图Fig.10 Knitting design views of crinkled effect.(a) Design of shoulder; (b) Design of pocket; (c) Design of chest

3.3 局部编织技术的设计要点

局部编织技术结合不同的组织结构形成的三维立体效果虽形式不同,织物风格也各异,但其编织原理相同。即做到在编织中的某些织针暂时退出编织,不退圈,需要编织时在重新编织,继而编织出各异的组织[10]。同时加入不同色彩与不同材质的纱线以及多密度的运用等方式,可最大化发挥针织设计魅力。但在实际编织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工艺操作的适应性等问题,在编织过程中需合理安排编织系统,以及相关技术的操作顺序等问题,以期做到对设计的花型在上机后的编织原理有足够的了解,防止在上机后因编织不当造成无法编织等问题。懂得上机编织原理,才能在设计中游刃有余,创造出更富设计感的针织服装。

4 结 语

1)为实现毛衫的创新设计,将局部编织技术应用于基本组织和提花组织设计,以此实现特殊结构的编织。结合特殊结构的设计特点应用于毛衫服装中,设计的毛衫具有功能性与装饰性完美结合等优点。局部编织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毛衫产品开发的多样性。

2)通过编织实例,分析具体操作步骤与技术难点。总体上应用局部编织技术可编织具有较强立体感的三维花型结构。编织原理简单,但创新开发应控制好织物局部编织区域,处理好局部编织区域与正常编织区域的链接,同时合理安排机头方向,避免空转的编织。

跟随时代的发展,毛衫市场需要满足消费者对毛衫新的审美需求,而创新花型的设计与开发需要设计者进一步拓展思路。结合局部编织技术编织的毛衫产品的出现,将为毛衫设计者提供新的开发思路,从而促进毛衫市场开发出更符合市场潮流的产品。

FZXB

[1] 张金.局部编织在毛衫立体感面料中的应用与研究[J].毛纺科技,2011(1):45-48.ZHANG Jin.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knitting in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sweater [J].Wool Textile Journal,2011(1):45-48.

[2] 宋广礼.成形针织产品设计与生产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44.SONG Guangli.Fashioned Knitting Product Design and Production [M].Beijing: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06:44.

[3] LELA Nargi.Knitting Around the World [M] UK:Voyageur Press,2011:35.

[4] 蔡雨琪.针织成形局部编织工艺的研究与设计创新 [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4:22.CAI Yuqi.Th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design of partial knitting of fully fashioned knitwear [D].Beijing: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2014:22.

[5] 蒋高明.针织学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80-85.JIANG Gaoming.Knitting Technology [M].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12:80-85.

[6] 沈雷.针织毛衫造型与色彩设计 [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100-104.SHEN Lei.Knitting Sweater Style and Color Design [M].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9:100-104.

[7] 郭利芳.毛衫组织结构对其外观风格影响的研究 [D].无锡:江南大学,2007:22-23.GUO Lifang.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knit structure on knitwear′s style [D].Wuxi:Jiangnan University,2007:22-23.

[8] 沈雷.针织毛衫组织设计 [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128-133.SHEN Lei.Knitting Sweater Organizational Design [M].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9:128-133.

[9] 陈欣.羊毛衫服装设计中的肌理表现[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8(1):30-34.CHEN Xin.Knitwear in skin texture of garment design[J].Journal of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08(1):30-34.

[10] CAROL Brown.Knitwear Design[M].UK:Laurence King Publishing,2013:56.

Process and design of woolen sweater special structure based on partial technology

LUO Xuan,JIANG Gaoming,CONG Honglian

(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ofKnittingTechnology,MinistryofEducation,JiangnanUniversity,Wuxi,Jiangsu214122,China)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weater designers' ability in developing complex patterns and design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flat knitting and partial technology,with actual example and application of design.The partial technology is used to design that the basic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jacquard organization.Through the example of special structure,knitting technology and key point of design are analyzed.The design principle used in the sweater design was presented via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al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xture.The partial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develop functional and decorative excellent sweaters and provide design idea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weaters and consumers who pursuit individual characters

partial technology; woolen sweater; organization structure; knitting technology; key point of design

10.13475/j.fzxb.20150804306

2015-08-25

2015-11-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USRP51404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308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40161)

罗璇(1988—),女,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化针织技术。蒋高明,通信作者,E-mail:jgm@jiangnan.edu.cn。

TS 184.1

A

猜你喜欢
毛衫褶皱针织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毛衫护理标签调研与分析
影响针织毛衫风格的因素及设计方法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针织与纱线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碧溪镇中国毛衫小镇
一点褶皱
褶皱的优雅
纱线与针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