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传承要有现代视角

2016-07-12 09:31陆士侦
人民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长征革命精神

陆士侦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创举和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运动,长征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怎样用适合当代青少年儿童时代特点的方式,纪念传承长征精神,关系这一代青少年和儿童观念价值、精神世界的发育与成长;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的传承与发扬,也关系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在长征纪念活动中,对于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精神,推进革命传统精神现代化的探索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对广大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面临多种挑战,需要不断创新的重要社会事务。其中“有效传承”是关键问题,也是最重要的挑战,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转变观念,改革方法。

清醒地分析和认识革命传统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认清形势,才能选择有针对性的对策

教育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对一个生命的影响和引领,而教育所面对的一切挑战,都来源于不同时代中每一个生命的不同状态。从当前青少年发展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出,有3个问题直接影响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在内的青少年思想道德、价值观的教育。

第一是时代发展和中央的战略部署。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一方面,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另一方面,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突出,任务艰巨;同时,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给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新的问题。作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基石的教育,其发展基础的内涵也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化。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学校教育,以抚养和教育为主要目标的家庭教育,与多元性为特征的社会教育,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挑战。如果说传统的教育对于新社会建设者的培养是以经济建设为主要目标的话,那么今天,“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都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包括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更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价值观、社会能力等多方面的高标准、新要求。以这样的背景看革命传统教育,其蕴含着一个政党近一个世纪的追求,一个民族近现代发展振兴的奋斗,一个社会向上奋进的变迁而凝聚的精神,对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对中华民族的振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是时代变迁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于教育而言,当今的中国社会充满活力,也充满危机。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潮多元化,市场价值的泛化使得属于极端个人化的、私利化的、庸俗化的,甚至反动的,原本隐藏在社会黑暗角落的一些言论、观点,堂而皇之地公开表露,影响社会;传播方式的个体化、大众化、草根化,不仅带来主流价值传播的艰难,而且对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提出了媒介素养的新要求,对于海量的信息如何判断、选择,如何在法律道德的制约下,有效有序表达个人认知和诉求,成了对每一个人的新要求;民主法制建设的快速推进不仅是制度层面上的建设,更是全社会思想意识,包括公民素养建设的新要求新挑战,传统的权威社会在逐渐崩溃,代之以平等、沟通、民主的新格局,在给教育培养方向与目标带来新的元素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方法,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三是教育对象新的时代特征。在欣喜地看到90后、00后身上爱国、向上、责任、担当更明显的优势之外,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一代孩子在基本价值判断,在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在情感表达和社会行为等方面,都有自己突出的特点。他们的率真、单纯常常给成人社会以惊喜,但同时,他们掌握信息的海量,思考问题的复杂,情感世界的丰富,也会常常给成人社会以强烈冲击。当听到电视上八九岁的孩子,声音沧桑,饱含深情地演绎一首一首内涵深刻的成人歌曲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禁会想,我们真的了解、读懂了这一代孩子吗?

深入研究革命传统精神现代化问题,用现代社会视角解读、挖掘革命传统精神,进一步明确革命传统教育内容

所谓革命传统精神的现代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出发,继承、弘扬和发展革命传统精神,不断吸收和融会时代精神,促使两者相互融合[1],在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应该说我们的中小学一贯重视革命传统教育,但中小学的革命传统教育也一直饱受诟病。面临新形势,在中小学传统教育中研究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已经势在必行。

第一,要充分认识革命传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的高度一致性。以长征精神为例,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乐观精神;顾全大局、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等等,[2]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的本质,如对信仰的坚守,不怕苦、不怕死奋斗精神,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等,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具有永恒的价值,更是当今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斗目标必备的精神力量。在孩子们当中进行长征精神的教育,必须首先破除长征精神已经过时的思想障碍。

第二,要善于挖掘革命传统中的现代元素。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一说到长征精神,脑子里首先浮现的是“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咽树皮”,这大约是幼年时期接受长征精神教育留下的清新而又刻板的印象。这种解读形象化,但绝对是简单化,是一种对于具体情景的描述,而情景是要随着时代而发展变化的。对于大多数90后、00后而言,“爬雪山、过草地”就是“野外素质拓展”,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吃草根、咽树皮”则是“健康生活方式”,是“回归自然”。而长征的一些精神本质不仅永恒,而且确实是今天的孩子生存发展急需的东西。例如信仰的力量,在今天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发展都会面临着多种危机,怎样走出困境?怎样从根本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红军战士的长征历程告诉我们,要想战胜敌人,必须首先战胜自己,而自己最坚强的力量就是信仰,就是志向。再比如,面对外部世界,个人永远是渺小的,当一个人面临最艰难困苦、最复杂多变、最强大无比的客观环境及外部力量时,怎样战胜敌人?怎样寻求一条通向胜利的发展道路?长征精神告诉我们,严守纪律、团结互助可以给我们精神上的百折不挠、情感上的樂观向上,可以让我们战无不胜。这些精神和价值理念,对于处在快速发展社会中面临多种发展困惑,面对多种发展压力的当代中国青少年儿童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而且也是他们内心深处急需的、渴望得到的精神力量。在一定意乂上说,现在与过去相比,先进的、正能量的精神价值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是情景,是表现形式,是物质水平,是具体应对的措施。挖掘革命传统中的现代元素说到底是基于人的社会本质,基于人类先进文化价值的传承性;同时也基于人类自身社会的发展性、进步性,基于人类社会的多元化变迁。

第三,要处理好少年儿童革命精神教育形象化与把握精神实质之间的关系。少年儿童具有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特点,对中小学生进行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的教育,必须坚持形象化、情感化,以少年儿童思维特点的基础,从“爱”出发,使精神和价值具体、形象、生动,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这就需要在革命传统精神的教育过程中,让孩子深入到革命前辈的生活情景当中,生动真实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发生的事,让孩子通过情景,通过事件去把握和认识革命传统精神。但这只是教育形式上的需要,真正有效的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场景、这些事,甚至这些人上面,而是要通过这些事、这些人、这些场景挖掘提炼出与今天时代相联系的一些精神实质。革命传统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孩子记住了当年的场景和事件,而是帮助孩子以现代化的视角认识、理解革命传统的精髓,并与自己现在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的发展问题,所表现出的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并由此获得精神上的启迪、道德上的提升、生存能力的发展。这可能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工夫,经过更多的思考和讨论,这也对教师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认知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探索革命传统教育新的形式,积极实践,认真总结,实现革命传统教育的求真务实

教育方法的选择是革命传统有效传承的关键步骤,事实上,多年来各地中小学积累了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的经验。如正面灌输,即通过形象化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记住革命传统的精神内涵,记住对自己的要求;实践体验,即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落实教育过程中少年儿童的参与、互动及体验,使革命传统精神深入到孩子心目中,并能够落实到行为中;分析对比,即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分析,加深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现代理解,通过讨论、辩论的形式,分清是非,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此外,通过个别谈话,情感辅导,评价激励、行为养成等方式的个体教育方法;通过群体互动、角色扮演、冲突管理、信息传递等方式的群体教育方法;通过宗旨传递、礼仪标识、阵地建设、骨干培养等方式的组织教育方法;通过系统分析、传媒运用、资源开发、事件分析等方式的社会教育方法等等,都是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当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好方法。

面对新形势,就革命传统精神的教育传承而言,有两个特别的角度需要予以特别的重视。

一是要重视用现代思维和语言包装传统。事实上,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像长征这样距离今天已有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历史事件,毕竟时间久远,那时的状况、情景、人和事与今天孩子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所以长征精神的教育很关键的环节是能够用今天的思维模式,今天的表达方式以及语境对长征精神实施有效的演绎和包装。

在中国古代哲学“义利观”的三位代表人物之一陈亮的故乡浙江省永康市,一所小学曾经组织了一个纪念陈亮、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的传统教育活动。孩子们挖掘陈亮的求学和研究经历,认真学习和讨论陈亮关于义和利之间辩证关系的观点和论证,特别是结合改革开放后永康地区小五金产业的发展,体会如何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正确看待与对待利和义。孩子们使用了穿越剧的形式,把古代人陈亮请到了现代语境下利益冲突之中,这个孩子们自己编辑的名叫《难倒了陈亮》的多集课本剧,把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身边利和义冲突的众多事件编成剧,自己出演,剧中冲突激烈的时刻,古人陈亮穿越到现场,回答和解释孩子们的问题,当“陈亮”难以彻底解释清楚的时候,台下的孩子们纷纷给他支招,说出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建议。穿越的陈亮成了一个连接传统精神和现代价值的中介,在“陈亮”试图回答现代利义纠结矛盾的时候,在一个又一个孩子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被发扬光大,被有效传承。这个活动有趣又深刻,有趣的是孩子们个个都进入了矛盾当中,每个人都在积极思考,在辨析生活中的、身边的义与利;深刻的是中华民族古代优秀哲学思想的精华,被挖掘、置放在现代社会的情景当中,传统的文化精华、道德精神引领和指导着孩子们今天的认知和行为。

二是要把革命传统教育融入综合育人的教育教学总体框架中。事实上,革命传统从来都是一个以精神传承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宝库,但很长时间内,我们只是把革命传统的教育当成德育的一部分,完全忽略了其全面素质教育的功能。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育不是孤立于各种学科知识外的、生硬抽象的教条,而是渗透在人的思想价值,行为习惯和情感特征当中,就像数学教学需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需要传递数学精神一样,革命传统教育应该是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是中小学实现综合育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期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年级的同学们上了一堂主题综合课,那不是一堂简单的展示课,除了语文老师,还有历史、地理、政治、音乐等多个学科的老师都以各具特色的方式演绎了“长征”的主题。历史老师讲述的是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以及长征涉及的重大史实;地理老师介绍的是长征路线中涉及的重要地理环境、地形地貌、人文风俗等;政治老师分享的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及其在当前社会的意义;语文课则把最能表现长征精神的作品以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音乐老师引导全体学生合唱革命歌曲《映山红》《闪闪红星》。最后孩子还演出了自己编辑的课本剧,在课本剧《草》中,一个扮演周恩来总理角色的学生说,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演出,自己还是有些紧张,不过他在舞台上调整好心态,将自己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敬佩之情全部注入到演出之中。“我感到非常的自豪!长征虽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并没有离去!”在这堂主题综合课上,连接不同学科板块的是围绕长征的师生对话,在问题引导下,各学科内容层层铺垫,衔接得自然流畅。而贯穿整个综合课之中的主线,正是若隐若现却始终如一的“长征精神”。[3]通过主题综合课的精心设置,學生不仅了解了长征的历史,更领会到了长征精神在当下生活的重要价值。这种整合不同学科,发挥综合育人价值的做法,既符合孩子认知发展的特点,也符合像长征这样内涵丰富、精神价值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的传播特征。

简单地把革命传统教育当成道德教育,或是将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传授割裂开来的惯常思路和做法,显然不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更不符合人的科学发展规律。北航附中初二年级的这一综合课,以“长征”为主题,打通不同学科和年级的老师,通过学科间的有机结合,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起了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教与学的方式,同时,还原了长征精神的综合性的社会文化价值,让长征精神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从而充分发掘和实现了长征精神的育人功能。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精神的传承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继承,不可能有创新;而没有创新,就无所谓继承。少年儿童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人,天生负有精神传承的重要使命,而完成这一使命则需要成人社会的引领。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改革与创新是以长征精神为代表的革命传统精神教育永恒的主题。

注释:

[1] 罗讯《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精神,推进革命传统精神的现代化》2011-06-14http:〃cq.cqnews.net/jrzb/2011-06/14/content_6781164.htm.

[2] 张云《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http:〃www.cnsaes.org/homepage/saesmag/sx/2006/11a/sx061101A.htm.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进中小学课堂新浪教育2014年11月13日http://edu.sina.com.cn/zxx/2014-11-13/1824443342.shtml.

猜你喜欢
长征革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拿出精神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