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文言文知识

2016-07-12 13:30杨斌
考试周刊 2016年50期
关键词:中作动用连词

杨斌

摘 要: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特殊的固定短语,它脱胎于古代汉语,深受中国语言传统的影响,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特点。仔细分析成语中的文言文知识,既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成语的真正含义,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归纳总结文言文知识,这种知识的勾连对教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 成语 文言文

成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一种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的固定短语。多年以来,各种语文考试都经常涉及成语,但很多学生往往望文生义,闹出许多笑话。这主要是由成语来源的特殊性造成的。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诗文语句和古代口头俗语,不仅浓缩了其中的文化信息,保留了原有的语法规则和词汇意义,而且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运用,是沟通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桥梁,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汉语知识的一个窗口,所以有人说成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笔者结合日常教学,从成语中归纳出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知识,以期抛砖引玉,使更多师生能举一反三,更好地把握、理解成语,同时提高文言文知识水平。

一、成语中的通假字

有些成语中的关键语素,往往用本义、引申义解释不清楚,因为它是通假字(含古今字)。如“再接再厉”,“厉”与“砺”是古今字,“厉”是古字,“砺”是今字,指“磨刀石”,引申为“磨砺”,明白了这些,就容易理解其比喻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越来越振奋勇猛”。“一暴十寒”中的“暴”也是同理,“暴”其实是“曝”的古字,“晒”的意思,所以这个成语从字面上看就是“晒一天,冻十天”的意思,就容易得出“做事无恒心,努力少,懈怠多”的比喻义。

二、成语中的古今异义词

成语中的关键语素有的保留着古义,在理解时不能以“今”释“古”。如“不速之客”中的“速”,是“邀请”的意思,不能以今义“快速”理解。“学而不厌”中的“厌”是“满足”之意,不能理解为“厌恶”。“亡羊补牢”中的“亡”是“丢失”之意,不能理解为“死亡”,“牢”也是“牲口圈”的意思,而不是“监狱、牢房”。“爱莫能助”中的“爱”是“同情、怜惜”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喜爱”有区别,意思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另如“屡试不爽”中的“爽”意为“差错”,“抱恨终天”中的“恨”意为“遗憾”,“不名一钱”中的“名”意为“占有”。若忽略古义,这些成语在运用中就很容易望文生义。

三、成语中的一词多义

成语中的关键语素有的是多义词,要根据它所在的语境加以辨析,不能生搬硬套。如常用词“兵”,在“弃甲曳兵”中指“兵器”,在“草木皆兵”中指“兵卒”,在“按兵不动”中指“军队”,在“兵连祸结”中指战争。又如虚词“以”,在“以貌取人”中,作介词“凭”,在“绳之以法”中,作介词“用”,在“不以为然”中作动词表“以为”,在“以辞害意”中作介词“因为”,在“拭目以待”中作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成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善加利用就很容易积累一些平时较难把握的文言词语。例如“而”的用法,在“向隅而泣”中作连词,表承接;在“侃侃而谈”中作助词,相当于“地”;在“鼎足而立”中作连词,表修饰;在“乐而忘返”中作连词,表原因;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中作连词,表假设,意为“如果”;在“博而不精”中作连词,表转折,意为“却”。

四、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1.成语中名词的活用

如“不毛之地”中的“毛”,活用为动词“生长(五谷)”之意;“党同伐异”中的“党”也是活用为动词“结党,结伙”之意。“蚕食鲸吞”中的“蚕”和“鲸”则是作状语用,意思分别为“像蚕一样”、“像鲸一样”;“席地幕天”中的“席”和“幕”也是作状语用,分别是“把……当做席”和“把……当做幕”的意思。

2.成语中形容词的活用

如“毫发不爽”中的“爽”活用为名词,“差错”之意,“旷日持久”中的“旷”则活用为动词,意为“荒废、耽误”。

3.成语中动词的活用

如“一举成名”中的“举”活用为名词,“举动”的意思。“继往开来”中的“往”和“来”活用为名词,意为“过去的事业”和“将来的事业”。

4.成语中的使动用法

如“汗牛充栋”中的“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使动用,为“使(牛)出汗”的意思。“丰衣足食”中的“丰”和“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丰”和“使……足”。“破釜沉舟”中的“破”和“沉”则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是“使……破”和“使……沉”之意。

5.成语中的意动用法

如“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人命为草菅”。“厚此薄彼”中的“厚”和“薄”,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厚”和“以……为薄”之意。“不耻下问”中的“耻”则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为“以……为耻”。

6.成语中的为动用法

如“忧患余生”中的“忧患”应是“为……忧愁、困苦”的意思,故该成语可以理解成“为饱经艰难困苦之后保全下来的生命忧愁、困苦”。

五、成语中的兼词

如“付诸东流”中的“诸”就是兼词,相当于“之于”。“心不在焉”中的“焉”相当于“于此”。

六、成语中的特殊句式

很多成语都是以古代神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等凝缩而成的“四字格”短语,在凝缩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特殊文言句式。只要熟悉了这些文言句式,理解和把握成语的含义就容易得多了。

1.判断句

如“草木皆兵”中用“皆”作为判断词,意为“一草一木都像是兵士一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则用“为”表判断,意为“别人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是(别人要吃的)鱼肉”。

2.被动句

如“见笑大方”中用“见”表被动,意为“被见识广博的人或内行人笑话”。“受制于人”中用“于”表被动,意为“被别人控制”。“兔死狗烹”则是无标志词的被动句,字面意思为“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3.倒装句

如“自欺欺人”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宾语“自”被置于谓语“欺”之前。文言文中常见的用“是”字提前宾语的现象,在成语中很常见,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才是举等。成语中还常常以“于”、“以”等作介宾结构后置的标志,如重于泰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行成于思、相濡以沫、嗤之以鼻、绳之以法等。“差之千里,谬之千里”则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毫厘之差,千里之谬”。

4.句子成分的省略

如“见仁见智”中省略主语“仁者和智者”,“杯水车薪”中省略谓语“救(火)”,“鹤立鸡群”中的省略介词“于”,语序为“鹤立于鸡群”。

综上,用成语作例子就可以归纳文言文的各个知识点。成语具有简洁精辟、信息量大、易于记忆、便于提取等特点,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因而在帮助学生记忆及使用文言词语意义和语法规则时,作为一种互相印证、拓展补充的教学辅助手段,具有很好的作用。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知识,不但有利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能勾连、善联想的意识,进而开拓解题思路。这里只是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广大同仁和同学们的重视,从而更进一步研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中作动用连词
In a wheelchair to visit every continent坐着轮椅环游七大洲
满语动词的使动用法
Of Human Bondage(Excerpt)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基于波前快速推进法的页岩气储层动用预测
分析高考试题,辨别what与that
分析高考试题,辨别what与 that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健康诊断及应急点火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