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捧红霍元甲

2016-07-12 16:37雪珥
百家讲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同盟会上海滩戏院

雪珥

1909年春,上海滩刮起一股霍元甲旋风。旋风起源于前来中国走穴淘金的一位英国大力士,他主要在上海某戏院表演举重、健美等。严格地说,这名大力士无非是个走江湖、耍把势的洋艺人,在技击格斗方面,只会些花拳绣腿。

洋人卖艺当然也要吆喝,指望清朝百姓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但大力士的吆喝有点儿过头。他在舞台上公然表示,要与中国人打一场擂台。这一消息被报刊记者一炒作,成了对“东亚病夫”的挑衅与侮辱。这深深地触动了大清臣民那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于是,“沪人哗然”,群情汹汹,渴望本土英雄挺身而出,為国争光。霍元甲就是在这时闪亮登场的。

为霍元甲做幕后策划的,是他的哥们儿、同盟会会员农劲荪。农劲荪是霍元甲政治上的启蒙者和几乎所有事业的幕后主持者。正是在他的谆谆教诲和不懈包装下,靠拳头吃饭的霍元甲最终树立了民族英雄般的光辉形象。

农劲荪背后还有一个更隐秘的推动者:陈其美。陈其美是孙中山的助手,也是当时寂寂无闻的蒋介石的结拜兄弟。身为青帮骨干与同盟会高级干部,陈其美在上海负责协调这两大组织的相关事宜。依靠黑帮闹革命屡战屡败后,同盟会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

此时,清政府正在全面推进改革,在地方自治运动中,一些以强身健体为旗号的民间准军事力量纷纷出现。同盟会自然要抓住机遇,希望十年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霍元甲在江湖上名头响亮,又是农劲荪的哥们儿,自然成为第一选择。

事实证明,同盟会策动霍元甲迎战那名大力士,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借势公关”。报刊连篇累牍地报道,二人之战俨然成为事关中华民族尊严与脸面的巅峰对决。

万众瞩目之下,策划者开始在上海某著名戏院搭建大擂台——高四尺,宽20尺。霍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宣称,“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

可惜,吊足国人胃口的巅峰之战最终并没有上演。主流的说法是,那名大力士被霍元甲和其所代表的中国真功夫吓破了胆,落荒而逃。但其实,那名大力士无非是个跑码头的卖艺人,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没必要非用自己的命与中国功夫相搏。

总之,在这场高调宣扬的比武中,霍元甲不战而胜。为了满足台下观众的热情要求,主办者只好邀请观众上台打擂,“以不伤对方为原则,以身体倒地分胜负”。一场关系民族荣誉的大战演变为一场集体联欢。霍元甲及其徒弟自然轻松获胜,自此在上海滩打响名头。

霍元甲的品牌在上海滩树立后,同盟会再接再厉,当年就在上海另一处地方筹备“精武体操会”,挂的自然是霍元甲的名头,由霍元甲主持精武技击并学习军事,农劲荪担任会长。次年,清政府依法批准成立“精武体操会”。首批会员73人,成为日后反清的骨干。霍元甲也因此家喻户晓。

编辑/夏涵

猜你喜欢
同盟会上海滩戏院
《上海滩》(下)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小螃蟹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